9月11日,贝塔斯曼北京总部。集团首席财务官瀚韬(Thomas Rabe)表示,低书价、高成本、高邮费,让书友会无法盈利。2008年7月,传媒巨头贝塔斯曼全面结束在华书友会,引来一片猜疑之声。时隔两个月,集团高层首次面向公众解释原因。
有评论认为,1995年贝塔斯曼中国书友会开始筹备以来,照搬国外经营模式,为失败埋下了伏笔。很难说失败是不是因为本土化不够。书友会在中国经营不成功,重要原因之一是低书价、高成本。瀚韬说道,低廉的书价,利于读者,但对经营者来说是难题。网络阅读也越来越普及,全球书友会业务都面临挑战。
另外,高昂的运输费用,也让贝塔斯曼难堪重负。1997年贝塔斯曼书友会开始营业,邮局一直是订购唯一的输送渠道,这部分成本很高。贝塔斯曼中国总部负责人、执行董事于乐说道,举例来说,一本价值18元的书,如果要送到宁夏的某个村庄,单运输成本就不只18元了。
据于乐透露,书友会业务共涉及500余名员工,其中1/10员工已经转入集团旗下的其他部门,另外500名左右员工已经遣散完毕。于乐没有透露详细补偿金数额,根据员工个人贡献不同确定补偿金多少,现在安置工作已经完成。这一过程是透明的。于乐说道。
在贝塔斯曼结束在中国书友会业务之时,其在美国的书友会也被出售。这是否意味着贝塔斯曼将在全球范围内全面缩减书友会业务?对此,瀚韬介绍,贝塔斯曼在全球20多个国家开展了书友会业务,经营状况各异,在西班牙、德国等地的业务能够盈利,所以不会一概而论。
尽管涉及的业务包含众多领域,但在中国,贝塔斯曼几乎已经成为书友会的代名词,结束业务对普通消费者心理影响巨大。结束书友会业务对贝斯曼来说是一个困难的决定,考虑了将近半年时间,但我们别无选择。瀚韬说道,也不排除在适宜的条件下,恢复书友会业务的可能。
据介绍,在全面结束书友会业务的同时,贝塔斯曼在华其他投资却在增加。成立于2008年1月的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规模达1.5亿美金,已完成投资3500万美元,中国是其最重要市场。未来在华投资盈利预期是多少,瀚韬表示不便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