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档恶性竞争影响活力
用“激情登场”来形容海口商业地产的火爆似乎并不为过,先是欧美佳、风华时代等一些中小楼盘浮出水面,再就是新外滩·复兴城、宜欣商业广场、三叶数码城等大型、超大型商业项目陆续开工、开盘,一时间,商业地产风生水起,愈演愈烈。
可是在这些繁荣的背后,人们又看到了商业布局的不合理。人口相对集中的海甸岛,尽管高档住宅楼盘不断推出,却没有一个规模和功能相对成熟的商场。琼山区是一个相对成规模的区域市场,可至今仍没有一个大商场作为核心商业。海口的城市定位在旅游度假天堂和第二居住地,滨海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在海口外滩和西海岸这些最富发展潜力的区域,目前商业设施仍明显不足。据有关部门调查,截至2003年底,海口的商业面积已超过了100万平方米,70%分布在传统商业区,其他地方分布很少。
在这100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中,进入的60%以上是规模小、环境差的底商。即使在一些规模商厦,也分布着大量的个体经营者。小规模的低档次恶性竞争,导致商家资本积累速度缓慢,不能改善现有经营条件。
海口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办公室一位负责人指出,从现状看,海口的主要商业中心还在老城区一带,目前政府对金贸区、海甸岛的商业规划及一些新区和城乡结合部的商业网点关注不够。新外滩·复兴城正是抓住了这个结构性的商机,在滨海商圈内将兴建第一个综合型滨海商业步行街区,一方面弥补了海甸岛、国贸和盐灶一带的商业缺陷,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一个休闲与购物的高档商业设施,还为不同规模的商家提供了一个商业转型的机会。
各大商场销售基本雷同
在海口购物,人们常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大商场摆的东西都差不多。有调查甚至显示,海口大商场品牌雷同达7成左右。海南第一商业管理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姜叔军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海口商场大多是住宅开发商出身,对商业经营管理缺乏理解。有些开发商流动资金准备不足,没有自己的外采体系,过份依赖本地供应商。本地就那么几家供应商,各大商场卖的东西难免雷同。
海口外来置业者越来越多,产生了相当数量富裕人口,旅游、度假、运动、探险成为他们的主要休闲方式,酒吧、咖啡馆是他们出没的地方,这就对商业地产差异化经营提出了新要求。业内人士指出,现代商业已走向多元化综合化,消费形式也从单一的被动消费发展到互动消费、文化消费和体验消费。各种消费空间通过交通线联系,穿插各种休闲节目,消费者才能在购物同时找到另一种乐趣,而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正是海口商业地产商的软肋。海口的一些商业地产开发商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新外滩·复兴城规划之初就区别于其他商业地产,以多元化综合业态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与精神需求。
定位不清导致硬伤软肋
在分析导致海口商业地产硬伤软肋的原因时,海南复兴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沈文建认为,政府规划滞后是一方面,但开发商也难掩其责。目前由于投资商铺的过热,开发过程中,缺少前期扎实的市场调研和深度策划,产生了大量的规模小、停车位少、业态落后的商业地产项目。在解读这些商业地产的不足时,沈文建指出目前海口的商业地产开发存在几个误区:一、开发商没有考虑海口的商业布局,盲目布点,老商圈过度饱和,新商圈被冷落。二、对地块特征研究不够。每个地块都有自己的优势、劣势、威胁和机会,深入研究必然能够找出差异性。三、规模不切实际。大量的产权铺面没有改变“百货店”的传统商业形态,无法跟上现代潮流。五、业态单一,没有考虑与休闲娱乐的结合。六、没有细分消费市场,目标消费群不明确。
作为海口商业的重要专家之一,姜叔军则认为,商业地产的前期策划必须要有商业专家的参与。为了给一些商业地产项目清晰定位,他和其他专家曾经多次给开发商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参考意见,不少已被他们采纳。在谈到海口新商业楼盘的未来时,他认为,项目前期工作越扎实,市场销售情况和开业后的经营状况会越好。
商业地产期待良性发展
在推动海口商业地产良性发展方面,政府一直在进行发展战略研究。市商务局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朱文海说,随着海口的城市发展,商业网点也在不断增多和细分。
朱文海认为,推动商业地产良性发展,首先必须树立现代流通理念,其次是积极引进消费,开展多种类型商贸活动激活人气。同时要做旺旅游市场,为做活商业创造机会。针对商业地产低层次竞争,朱文海认为,政府应加强市场整顿,以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发展,运用网络技术提高企业采购和配送营销能力。
风华时代开发商金泰世纪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坚认为,海口目前缺少旗舰型领军级商业带动,流通企业普遍起点低,同时本地生产的商品数量少,其中知名品牌数量更是微乎其微,推动商业地产良性发展应从这两个方面努力。姜叔军则指出,海南相关商业法规建设滞后,行业管理手段缺乏。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强商业行业管理。(消息来源:海口晚报 记者 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