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百货业成长三十年

   2008-10-29 3810

  30年前,百货大楼是北京无可置疑的城市地标,百货业几乎就是零售业的代名词,票证、统购统销这些名词已经给那个时代烙下深深的印记;

  随着人均GDP从几百美元攀升到近万美元;

  随着城市半径从几公里扩展到几十公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一句模糊的口号变成实实在在的力量;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带动房地产业的勃兴到商业地产的快速崛起;

  随着汽车进入家庭到居民消费半径的大幅度外延;

  北京百货业的30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其他产业体制创新的一面镜子。

金源商圈

  金源燕莎购物中心  2006年

中关村商圈

  双安商场  1994年

  当代商城  1997年

  华宇购物中心  2004年

  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  2006年

  新中关购物中心  2007年

燕莎商圈

  燕莎友谊商城  1992年

  SOLANA蓝色港湾   2008年

崇文门商圈

  新世界商场  1998年

  搜秀商城   2004年

王府井商圈

  东安市场  解放前

  百货大楼  1955年

  工美大厦  1980年

  新东安市场  1998年

  东方新天地  2000年

  乐天银泰  2008年

回龙观商圈

  华联商厦   2006年

  北店时代广场  2007年

城乡商圈

  城乡购物中心  1992年

  翠微大厦  1997年

CBD商圈

  贵友大厦  1990年

  国贸商城  1990年

  双子座购物中心  2007年

  世贸天阶  2007年

万达商圈

  新光天地  2007年

  新世界彩炫百货  2007年

  华贸购物中心  2008年

西单商圈

  西单商场  1978年

  君太百货  2003年

  中友百货  2004年

  大悦城  2008年

宣武门商圈

  菜市口百货商场  1995年

  庄胜崇光  1998年

朝外商圈

  蓝岛大厦  1993年

  丰联广场  1997年

望京商圈

  华堂商场  2006年

  嘉茂购物中心  2006年

  优乐汇购物中心  2008年

  新世界利莹百货  2008年

  方恒购物中心  2008年

亚运村商圈

  北辰购物中心  1990年

  飘亮购物中心   2001年

金融街商圈

  百盛购物中心  1994年

  金融街购物中心  2007年

  连卡佛  2008年

  1996年是百货业分水岭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 陈及

  按照每10年一个阶段来划分,对于百货业来说,多多少少有些牵强。

  我认为,北京百货业,或者说中国百货业的分水岭应该是1996年。那一年,商务部的一份报告令全社会震惊商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供过于求的商品占到了绝大多数,供求平衡的仅仅占一成到两成,市场上几乎不存在供不应求的商品,卖方市场格局发生历史性的转变。以往由商家的偏好来主导市场,转变为由消费者的偏好来主导市场。当然,这种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在1996年以后,百货店的数量迅速增加,有点竞争的味道了。百货店开始意识到定位、差异化经营这些之前从未考虑过的东西。换句话说,百货店变得有追求了。

  其次,随着城市布局的发展和人口分布的调整,区域性的商业中心应运而生,在此之前,商业中心区的主导力量由政府传导到了市场。

  未来,百货业势必将进入一个调整期,并逐渐呈现出一种结构性的分化,大众化和高端化并存。

  此百货非彼百货

  中国零售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飞

  上世纪90年代之前是典型的短缺经济,商业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卖方市场,只要货源充足,就不愁卖。因为市面上只有几家大型百货商场,而且是名副其实的百货,商场里什么东西都有,小到针头线脑,大到冰箱彩电,一应俱全,无所不包。

  此后,卖方市场的格局逐渐被打破,百货商场也不再包罗万象,相当一部分经营内容被渐渐分流出去,形成了独立的专营店,如家电卖场、小商品市场

  进入21世纪,与西方百货业趋于一致。百货业再度分化,超级购物中心、社区型百货

  百货业的困境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副院长 王成荣

  第一,百货店销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的比重下降。现由鼎盛时期的70%-80%下降到目前的30%-40%。

  第二,百货业利润下滑。鼎盛时期的一般百货店,利润率高达7%-8%,甚至10%以上,现在下降到2%-3%,还有不少百货店亏损。

  第三,顾客群在缩小,顾客层在变窄。大家电、家居以及食品和日用品等纷纷从百货商场中分离出来;与此相适应,大型家电连锁、家居连锁、食品超市等快速发展,百货店已成为专门以经营服饰、化妆品为主的体现时尚与尊贵的商场,其锁定的目标客群客层越来越小。一般平民一年不上百货店照样能够生活得很好。百货店已经不是人们生活的必须。

  我认为北京百货业态不成熟的理由主要有三点:

  1、市场需求环境不稳定。

  北京经济处于上升时期,今年人均GDP可达8000美元,但消费力差距悬殊;消费方式、消费文化处于变革时期,消费结构和消费倾向具有很大易变性,导致百货店的顾客层和顾客群不稳定。

  2、未形成成熟稳定的品牌结构和品牌管理模式。

  商品品牌化不成熟,不少商品品牌生命周期短,渠道、价格比较乱;加之国外品牌引入不畅,目前多数百货店品牌组合总是处在频繁调整中;百货店自己的商业品牌未完全形成,自有商品品牌的开发缓慢,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忠诚高于对百货店品牌的忠诚,二者没有产生互动叠加效应。百货店缺少高水平的品牌管理。

  3、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管理系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比如动态的客户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客层绩效贡献评估体系、客户满意系统以及针对最佳客户的品牌创新体制、以客户为导向的品牌管理信息平台等还不健全。

  由此综合判定,北京的百货店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还处于成长阶段。

  30年间,有几个商业品牌的诞生具有不同寻常的历史意义

  燕莎

  虽然不是中国第一个注册的合资百货,但却是第一个开业的合资百货,北京商业乃至中国商业步入了现代商业的殿堂。至此,中国人才知道高档百货是什么概念。

  翠微大厦

  中国改革发端于农村承包制,在那个年代,城市商业简单地把农村改革的方式移植过来,导致了商业虽然启动了全方位改革,但效果并不理想。

  翠微大厦从一出生就回避了柜组承包模式,采用统一经营,运用计算机管理,实现购销分离,从而回归了企业的本质,在北京百货业的历史发展中有标志性意义。

  王府井

  百货业连锁的探路先锋。利用连锁的方式发展现代百货店,表现相当老到。在此之前,百货业基本上都是单店经营。连锁百货体现出总部的整体掌控力。

  新光天地

  真正的高端百货店,在这个意义上甚至超越了燕莎。体现了当代最高端的百货水准。

  西单商场

  度过了跌宕起伏期,最终找到了平稳发展的路径,传统国有百货的生命力在它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天桥百货

  《人民日报》记者采访经济学家万典武时,他概括天桥的三个独占鳌头之举:全国第一家正式注册的股份制企业、第一批规范化股份制企业、第一批异地上市的股份制企业
  (来源:北京商报)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381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