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保险公司投资房地产从政策上开闸,将至少有1000亿元的资金投向地产。但袁力同时否认了保险公司炒楼救市的传言,并表示保险公司投资不动产从国外的情况来看,主要是进行商业地产投资。
2007年4月,保监会就透露“国务院原则上批准保险公司进行房地产投资”。各保险公司也纷纷通过了自用写字楼或曲线进入的方式“潜水”房地产。据悉,目前保险公司投资房地产的金额已超200亿元,其中中国平安(601318.SH)投资额约为100亿元。
“信托平台”的入市优势
保险公司一直“渴望”能够投资不动产。东方证券保险业分析师王小罡认为,保险公司负债久期长,资产久期相对较短,投资商业地产正好可以纠正“久期错配”问题。一些寿险保险业负债长达15年以上,投资债券最长也就15年,而往往由于发行规模的限制以及收益受到利率变化的影响,保险公司无法进行与之长久负债相匹配的稳定的、长期的投资,而商业地产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保险公司在投资地产方面蠢蠢欲动,近年来纷纷以自用为目的打起投资地产的“擦边球”。2006年,保险公司在北京开始纷纷买楼,中国人寿以19.6亿元在金融街地区购置了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的大厦;人保财险购买银泰中心写字楼C座7.5万平方米物业;中意人寿则以1.28亿元的价格购买了凯晨广场东座七楼整个楼层;今年上半年,太平洋保险则以近22亿元购买了位于金融街核心区的丰盛大厦。
平安与其他公司相比,除了以自用的名义购买写字楼、地块之外,还具有信托平台的独有优势。利用旗下子公司“平安信托”以及“平安置业”两个重要平台,已经通过多种方式进入地产投资。
在王小罡看来,平安可以通过信托平台“做很多事情”,具有其他保险公司没有的“特别优势”,而一般保险公司则只能通过自住形式买楼开发,平安则可以通过“平安信托”及“平安置业”进行直接、间接的商业地产投资。
主攻“商业地产”
2006年平安物业投资回报率8.4%;2007年达到11.2%。从今年一至三季度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只有2.1%来看,商业地产投资无疑是保险公司投资的“香饽饽”。
处于北京的“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就是平安投资地产的得意之作。平安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物业资产总监邝奕珺透露,截至9月底,该项目出租率:写字楼部分为40%,商业部分为50%。其写字楼租金约为200元每月每平方米,商业部分租金最高达1200元每月每平方米,地下层商租也有700元每月每平方米,上述价格均为市场上类似的高端物业的价格档位。
在北京,“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只是其中一个项目。平安今年在北京收购了位于CBD区域的世纪财富中心西座,面积约5万平方米,价格可能达到数10亿元;平安还与北京东直门春秀路的华夏宾原业主合作,将之重新修建成一个快捷式酒店。另外,平安在北京朝阳区有一个“9号公寓”用于出租,在上地和回龙观两个区域已将部分物业与华联商场合作,在上地拥有一家快捷式酒店。除了北京之外,平安还在上海、深圳、成都、南宁、长沙、苏州等地拥有或投资的商业地产项目。
平安以国内一级大城市为中心,并加快辐射至全国其他中小城市,项目包括写字楼、零售物业、商务型酒店、服务式公寓等,但对商品房还从未染指。
保监会披露,截至9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8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6%。国外保险公司用于商业地产的投资占比一般控制在5%~20%之间,各个国家比例松紧不一。如果国内保资投资不动产开闸,由于是首次涉及,谨慎起见可能最多不超过5%,按此估计,届时约有1440亿元的规模入市。
平安知情人士透露,平安投资地产的榜样是台湾地区最大的保险公司“国泰人寿”,其投资地产的原则是只租不售。平安新闻发言人盛瑞生表示,“房地产投资期限长,长期来看风险较小,与保险公司的资产匹配。”
联手地产公司
在投资形式上,平安除了直接投资购买商业物业,还通过与地产行业公司合作方式进入,平安均已尝试并顺利运作,作为保险公司投资的地产模式正在走向成熟。
今年4月,平安宣布旗下的平安信托与四川的锦弘集团合作,双方共同出资成立“弘安投资管理公司”。锦弘集团被称为“宾馆业航母”,拥有诸多商业物业,此次正是以土地等存量资产入股,平安则以现金出资。
投资商业地产对于平安来说,无论是资金还是经验等方面,都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与此同时,目前地产行业正处于寒冬期,对保险资金而言是一大良机。
王小罡认为,“从投资成本上来看,目前房价低迷的确是一个有利的买入时机。一旦房价上涨,成本相对就高一些。”但在国泰君安保险业分析师彭玉龙看来,保险业投资商业地产是一个大的趋势,不仅仅是时机选择性的问题,如果政策允许的话,至于投资比例、选择项目、价格的选择等方面都会按照风险控制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