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零售:低价不是消费者惟一期待

   2004-08-27 6760
在被公认有很大降价空间的药品零售市场,“惠好”到来伴随着降价的风声。于是,“惠好”未到,泉州药品零售市场“价格战”硝烟已起,早已在本土立足的东南药店打起了“差价补偿”的主意。

  “差价补偿”在药品零售还是第一次,但在家电零售领域已经被频繁应用了,其中的原因同样是外来家电零售企业的入驻。“灿坤”进驻之时,本土企业轻工电器就先发制人地推出差价补偿策略。“永乐”家电入驻后,“差价补偿”的竞争又上演了一个高潮。价格优势还是众商家争夺的制高点。

  两年前,曾经有专家以“消化能力极强与消费品位偏低”来定义泉州消费市场的特殊性。两年过去了,泉州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和消费层次的多极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泉州的商家热衷打着低价的口号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消费能力依然“极强”的消费者很可能就不愿意领情。

  在泉州已经有了“新华都”“百汇”等大卖场后,还是有泉州消费者驱车百里,到厦门的“沃尔玛”去买东西。如果只按照价格计算,这笔账无论如何也不合算,这并不是说本地的零售企业不如外地企业,而是正常的消费现象。华侨大学市场营销系曾路教授解释:消费者愿意追求更大的消费附加值。“即使不包括品牌这类隐性因素,在价格之外,消费者还会衡量信用、质量保证、服务等因素。”

  记者对一些药品消费者的采访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大多数被访者对药品售价降低的期待是建立在药品价格虚高的特殊背景下,但即使如此也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只喜欢低价药品。市房管局的吴先生说,“像人参鹿茸这类高级保健药材,我更愿意到质量有保障的老字号商店去购买,哪怕价格会高点。”市民吴女士说:“我最爱上服务态度好的店,不然再好再便宜也不买!”家住云谷小区的洪女士则说:“经常半夜找不着药店,而一些承诺24小时营业的药店经常半夜不开门。”还有的消费者对药店不能刷医保卡,甚至离家太远颇有微词,这些都足以让消费者放弃价格便宜的药店而选择另一家。

  更何况药店零售药品的份额,只占药品消费的很小一部分。现在关于药店零售和医院销售各占药品销售市场份额比例的说法有两个版本,来自官方的说法是2比8,民间的说法是4比6。但无论是哪种,医院销售都占大头,如果平价风潮不能冲击到医院药品销售体系,那么用药者所得的实惠是很有限的。(泉州晚报 黄帆 李雅琴 蔡国伟)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676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