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良认为,2009年经济的挑战和困难,恰是行业优秀企业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机会,土地资源、资金可能向优势企业集中。
根据绿地目标,2009年公司保证同比10%的增长,争取20%的增长,力争全年业务收入、资产规模和现金流突破3个500亿。
与之前各地项目遍地开花不同,张玉良认为,2009年绿地将重点加大上海、北京、天津这些地区的项目拓展,主要因为这些市场的基本面还比较好。随着环境逐步改善,绿地将适度发展市场比较好的省会城市。
2009年是拿地好时机
经济观察报:从公司拿地情况看,你认为地价是否已临底部?
张玉良:2009年的上海地价是这样的。但从全国角度讲,我判断2009年下半年是拿地比较好的时机。但各城市不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是拿地最好时机。前几年土地供应量很大的城市,比如成都、沈阳等,有测算认为卖5年都卖不完。而上海是一个存量房不是很足的城市,所以地价已在底部线上,复苏要快一些。
经济观察报:拿地流程是否发生变化?
张玉良:现在拿地流程是改变了,企业预先要和政府沟通,然后按挂牌流程拿地,类似于“勾地”。这没有文件规定,既没有破坏土地挂牌规定,又能保证地块不流标。等市场稍好一些,政府不担心流标时,又会恢复原来程序。
“我比行业要乐观一些”
经济观察报:你认为2009年房市会发生怎样变化?
张玉良:2009年房地产会有一定的复苏,结构、总量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在结构上,商业地产比重会逐步增加。在总量上,今后几年肯定不像前几年这么高。
房地产是否见底?我认为有两种情况:一个是V字形,另一种是U字形。我认为,上海最晚2009年6月份会复苏,目前已在底部的线上,快点2009年二季度就会复苏上去,届时成交量会有较快上升,成交价格也将基本趋于稳定。
经济观察报:相对其他开发商,你对行业判断还比较乐观。
张玉良:全行业要悲观一点,我比行业要乐观一些。我们感受到的困难要比小企业小,大企业规模大,竞争力要强,肯定困难要少。如绿地在2008年11月光信托融资就增加了10亿元,而小公司就根本不敢做信托。
另外,我所说的乐观不是像过去那样的乐观,而是指比现在的情况会好一些。在目前环境下,弱势企业、产品淘汰更快,优势企业会生存得更好。2009年房源总量与上年差不多,但企业间的差别会比较大,一部分弱势企业的房子难以卖出去,所以我们倾向于乐观的态度。
经济观察报:市场传言,房地产业会出现“国退民进”现象,你对此如何看法?
张玉良:2008年情况比较特殊,大批的民企比国企获得资金难度更大。客观上,一些部门对民企的偏见还存在,相对国企、国有控股企业来讲,民企要想获得资金资源,条件相对要弱。
但这并不代表长远发展方向。尤其是当国家资金松动后,它依然会按优势企业和优势项目贷款,而不是国企就给贷款,民企就不给贷款。这主要看企业是不是“强”,我觉得2009年大企业会获得更多资源,小型民企日子肯定会更难过。
我相信,2009年3月份贷款会大规模放松。为什么这段时间还比较紧,主要是银监会、各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信贷政策,还在沿用过去宏观调控时期的一些规定,没有彻底调整好,所以放的速度比较慢。一旦调整完了,放贷肯定会加快。
“经济适用房建设还不是很快”
经济观察报:上海经济适用房是如何构成的?
张玉良:上海经济适用房来源很广,有过去落实的两个1000万平方米的存量配套商品房,还包括一些国有公司收购的商品房。我认为,各区政府会定向收购一部分商品房作为经济适用房,这与原来经济适用房全部新建的概念不一样。
这是一个特殊时期,如国企公司收购一些浦东房源,主要是吸收人才作储备房的。这主要是为了加快推进经济适用房,临时性采取的措施,不是经常性的。从长远看,政府不会把商品房收购过来作为经济适用房。另外从全国角度讲,经济适用房建设还不是很快。
经济观察报:为何开发商参建经济适用房的热情不是很高?
张玉良:如果按计划经济那样去做,无论是成本、品质都难以得到保证,其成本远比市场化配置要高,这是毫无疑问的。经济适用房只有借助市场配置,成本才会比较好。另外,政府也要鼓励企业参建经济适用房的积极性。
经济观察报:你是如何看待经济适用房对商品房的影响?
张玉良:商品房要从户型面积、环境、配置、区域、产品造价等方面,与经济适用房形成错位竞争。为何要建设经济适用房,第一是政府的责任,肯定要做。第二是解决民生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期,因为各方资源、成本都比较低。第三是建设要有节奏,政府对数量有一定控制。当然以前没有建经济适用房的地方,现在建了,那对市场是有冲击的。至于冲击多大,要看政策有没有执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