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小白楼风情街改造 未来CBD

   2009-03-30 10430
随手翻开一本有关天津的史料,你就能看到一段有关小白楼的历史。从1862年,清朝政府宣布将南至现在的开封道、北至现在的彰德道设立成为“美租界”,到1901年美国人把租界合并进相临的“英租界”,小白楼这片靠近海河码头的“杂巴地”,开始渐渐聚拢了人气。 

  此后的几十年,“小白楼”就再也没有消停过。因为其身处英、德租界接壤处,再加之上世纪20年代初大量涌入的俄国难民,这个地区变成了旧天津的“娱乐场”。随处可见的酒吧、舞厅、饭馆、服装店、美容店,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和各式各样充满异国情调的住宅,使“小白楼”声名远播。 

  现在,这里除了“俄尔金大楼”这座“小白楼”之外,其他已被全球化千篇一律的城市CBD所取代。 

  绚丽的都市化生活繁衍出单调的快速城市文化,盲从的脚步让你很难想起士林餐厅是与哈尔滨名气最大的华梅西餐厅、北京马克西姆西餐厅、上海红房子西菜馆并称为“中国四大西餐厅”。写字楼下面被你嗤之以鼻的老式小楼,曾经是“新装饰主义”在中国的试验田,只不过那个年头“时尚”这个词还没有广泛推广。 

  城市需要新建筑,但不是需要新建筑就必须忘掉旧文明。 

  而我们制作这期报道也是想告诉你——“小白楼”的未来也许是好的,但无论怎样,请别忘记老的。 

  穆森是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中的一员,出于“保护者”的习惯,他更愿意站在回忆的一边。他希望能将小白楼特殊的文化作为一个经济增长点,这样,既保证了经济的发展,又保护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举两得。 

  音乐厅旁的里弄文化 

  小白楼建筑文化的中心处于由大沽南路、开封道、曲阜道、浙江道组成的多边形区域内。在这里,穆森团队提炼出一个独特的“里弄文化”,据他们说,像小白楼地区这样大片的里弄建筑群在百年之中不曾有变,这在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极其少见的。 

  今天,当你来到小白楼,最抢眼球的莫过于位于南京路上的音乐厅,它是天津唯一一座音乐厅,是天津高雅艺术的的象征。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无论是修地铁还是拓宽马路,虽然几经动荡,音乐厅始终被规划者定为了必建项目。它始建于1922年,距今有将近90年的历史。最初是由英籍工程师赫明和帕尔克因联合设计,之后委托法国建筑大师安东尼·雷格尼对音乐厅进行重修,将音乐厅与购物广场、地下停车场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持原有功能不变的同时,也把新建筑与小白楼周边风格特有的韵味浑然一体。 

  租界区里的“俄国城” 

  类似欧式风格、俄式风格的建筑在小白楼层出不穷,这是和小白楼的历史分不开的。 

  时间推至1860年天津开埠,各国列强在天津划分租借,小白楼一带有一个二层楼的酒吧,外墙涂满了白色。那个时侯小白楼地区尚未起名,正好又有这样一个独特的白色建筑,因此大家约定俗成称其为“小白楼”。自上世纪20年代初至40年代末,许多俄罗斯侨民在此安家,开了许多食品店、服装店、酒吧,俄罗斯人的生活习惯渐渐渗透给当地的居民。在那个时候,小白楼地区甚至有“俄国城”之称。 

  影像中的小白楼“文化牌” 

  王振良也是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成员,他不是天津人,但对天津的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用相机拍摄了很多小白楼近年来变化的珍贵照片。 

  从照片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白楼作为商业场所的繁荣。但之后,小白楼商业定位开始不准确了,小白楼失去了很多机会,没有一步步踏上更高的位置。 

  王振良说:“改造推动发展,如果能同时利用好‘文化牌’,将原汁原味的小白楼生活再重现给人们,不仅能够吸引外地游客来此旅游,身处天津的百姓闲暇时也可以来此体会一下旧时的氛围。” 
  小白楼文化源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旦生活被淡去,文化便如一潭死水一般。 因为“1902欧式风情街”快速建成的需要,刘涛每天一大早都要奔赴开封道去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四月十六日正式开街,时间紧,任务重。”随着小白楼欧式风情街将要建成,小白楼改造也渐渐步入尾声,之前人们印象中杂乱无章的小白楼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井井有条的中心商务区形象。但对于过去,人们总免不了要怀念。 

  两条街架起天津“大栅栏” 

  对于小白楼,有两条道让人记忆犹新,一条是蚌埠道,一条是镇江道。延续了多少年,这里是杂乱的街区和沿街的商铺,人们从中翻淘中意的衣服和物件。你可能不知道“曙光里”,或“淘宝街”,但你应该知道小白楼服装市场,它早在曙光里、淘宝街还未出现的时候就已经火爆得一塌糊涂。 

  蚌埠道是小白楼地区中的“冒险道”。当初,这里的衣服多是水货和二手货,他们的进货渠道五花八门,当中不乏不正当者。但新奇的货品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没人知道下一秒眼前会出现怎样的衣服,许多人为自己从中淘到一件新奇潮流的衣服而自豪不已。镇江道相比蚌埠道要“规矩”一点,但同样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折叠床、大纸箱、堆成一团的衣服,伴随着店主们豪放的叫卖声,人们沉溺其中寻其所爱乐此不疲。 

  “草根”的白楼印象 

  今天,李小鹏来到小白楼,走进距离镇江道不远的海信广场。优雅的设计、宽敞的橱窗、宜人的环境,这一切让她感受到了现代都市的高档购物体验。路过PRADA的橱窗,看到里面商品的标价几乎能抵上一辆夏利,心中不由得唏嘘。回想当年,她曾经也在大棚里买过二手的品牌货,但价格连这里的正品价零头都到不了。海信广场里温暖如春,她的思绪却不禁回到当初在寒冬时节跑到镇江道淘衣服时的场景。记得那时候,就是为了淘到一个顺心的包,她顶着被冻得红红地鼻头,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淘宝大军当中,挑来选去,推来挤去,严冬的天气她竟然浑身是汗。 

  天壤之别,在乎几十米的距离、几年的光阴。随着小白楼的改造,大棚消失了,曾经的店主也各自寻了其他的归属。 

  李小鹏的朋友曾经就在大棚里“练摊”,年轻的他在那里赚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为了买衣服挥汗如雨的日子过去了,如今他已经将买卖转移到滨江道麦购(查看地图)(查看地图)商厦。就在几年前,他卖东西的地方还没有商厦当中炫目的灯光和整齐的柜台,同时他也不需要将货品细致地摆放在货架上。一度,当听说大棚要拆,他不知该何去何从。而现在,“卖东西的地方倒是找到了,但在小白楼的那种感觉没有了。” 

  107年后老街的新风情 

  刘涛有一个习惯,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小白楼地区的开封道这条长200米的街上走一圈,这一圈大概需要90分钟。他的这种习惯是从今年1月20日开始养成的。那一天,他作为这条现在被称为“小白楼1902欧式风情街”的招商部部长,正式来到了滨江国际大饭店1407室上任。这条街被命名为在天津地名办的登记上,被称为开封道。 

  刘涛上任之后,就开始了每天这90分钟的“晨练”,不是因为他走得慢,而是因为他要处理的事多。街两旁原来28家的商户容量,根据设计要求,改成了24家。这24家商户,都是刘涛和同事们一个个“精选”出来的。为了和这条街的欧式风格整体上相吻合,这些商户都要带有浓郁的欧式气息。很多知名品牌因为这一项,而被刘涛和同事们据之门外。 

  今日,风情街改造已经初见端倪,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要开街。这条街带来的美好的经济憧憬,让人们不由得想起上个世纪末,因为错误的定位再加上改建以及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小白楼一点点在商品经济的舞台上隐去,令人心中难免一些痛楚。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1043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