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梦想和现实中游弋了半年之后,汇源掌门人朱新礼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精明的朱新礼早已意识到,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再也找不到可口可乐这么好的买家了。
如果(与可口可乐签约)再晚20天,汇源果汁(1886.HK)只能卖30亿港元。3月底,一位与朱新礼私交甚密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在与可口可乐签完协议后,朱新礼2008年底与其私下聊天时,曾透露对汇源果汁的真实估价。
在可口可乐退出之后,30亿港元,也是一家潜在买家对汇源给出的估值。此前,传闻有意收购汇源果汁的企业包括统一、达能,以及国资背景的中粮集团、华润集团和国投集团。
但这个估值与朱新礼的心理价位相差甚远,即便目前汇源困境重重,朱新礼也不会在这个时候、以这个价格出售。这位人士表示,通过近期与汇源的接触,他认为,朱新礼目前仍希望靠自己的力量继续做大。
错过好买家
当初可口可乐之所以高溢价收购,是出于中国整体战略考虑:通过收购汇源,进一步拉开与直接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在非碳酸饮料领域的差距,这种绝对的领先可以保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可口可乐对百事可乐形成压制局面。一位汇源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称。
当时,由达能和华平基金牵线,百事可乐、达能、可口可乐的出价分别为10元/股、11元/股和12.2元/股。
除了超高溢价,可口可乐还答应了朱新礼一些近乎苛刻的条件。
在看到与可口可乐签署的部分条款后,我不得不佩服朱新礼的精明。可口可乐基本上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前述接近朱新礼的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即便以这么高价收购,汇源的大部分土地和厂房,仍是以租借的形式供可口可乐使用。也就是说,可口可乐一次性支付179亿港元后,每年仍要支付高达数亿元的租借费用,这一招可谓是一劳永逸。
但也正因为汇源在条款上占尽上风,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可口可乐内部的反对声也越来越大。今年2月份,我与朱新礼的家人有过接触,他们表示,当时可口可乐董事会反对的声音已经很强烈了,收购流产的可能性极大。
该人士表示,虽然目前无法判断,可口可乐是否在商务部否决的过程中做了工作,但可以肯定的是,商务部的裁决符合可口可乐内部的意志,可口可乐集团内部早就觉得179亿元的收购代价过高。
这位人士看来,商务部否决该收购案后,可口可乐的表态也有些反常。连一句遗憾都不表示,就直接发表声明尊重中国官方的裁决,不太符合可口可乐的做法,说明可口可乐早已无心收购。
从179亿到30亿
自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否决后,关于朱新礼仍将寻求出售汇源的消息,便在业界广泛流传。
这并不难以理解。在2008年9月之后,汇源果汁更多的采取了防守策略,朱新礼也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放到了原定规划上游产业,目前,汇源面临资金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
汇源为并购做了很多准备,如果不卖,会带来很多损失。一位前汇源核心高层对本报记者称,最关键的是价格。
朱新礼想卖汇源不假,但问题是,不是想卖就一定能卖出好价钱的。上述接近朱新礼的人士也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可口可乐出局后,台湾的食品巨头统一企业,曾被外界认为最有可能收购汇源果汁。2005年,统一曾是汇源的战略投资者之一,但受制于当时台湾企业大陆投资不得超过企业净值40%,后将股权转给达能。
在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否决后几天,统一企业的掌门人罗智先就透过媒体表达了对汇源的兴趣,汇源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投资目标。
2007年底,统一的大陆资产在香港上市,基本解决了企业的资金束缚。而面对可口可乐和康师傅在果汁领域的步步进逼,统一也急需策略联盟来实现在果汁饮料市场的突围。
但正因为统一以前是汇源的股东,所以,统一非常清楚汇源的价格。这位接近朱新礼的人士对记者表示,统一对汇源果汁的整个估值,差不多也就30亿港元左右,即便有溢价,离朱新礼的预期也是相差甚远,所以,在短期内,统一和朱新礼很难达成协议。
达能作为汇源的第二大股东,也被认为是潜在的收购方。达能是非常想整体拿下的,因为达能早已无法跟朱新礼很好地合作了,要么达能只有退出。
但达能同样清楚汇源的真实价值。达能当初出高价竞购汇源,只为了抬价,如果真的要买,出的价格肯定达不到朱新礼的心理价位。上述人士表示。
至于传闻中的三大国资集团,国家投资开发公司旗下已拥有不少果汁资产国投中鲁果汁股份有限(600962.HK),中粮集团和华润集团也分别拥有悦活果汁、华润雪花啤酒等饮料资产。
对此,2009年3月31日,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我们和可口可乐有协议,没有可口可乐的同意,中粮是不能收购汇源的。而国家投资开发公司一位负责人则表示,不打算通过联合重组的方式发展饮料业务。华润集团对此则未予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林晨 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