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火神庙大型商业项目商业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预计2010年正式开业。将建设成为以家庭消费为主体,集餐饮娱乐、购物休闲于一体的中高档居家型休闲购物中心,汇集超市、百货、休闲娱乐、餐饮、运动健身等业态。英国TESCO(乐购)超市、新华角川影院(港日合资)等国际知名品牌已正式签约进驻。
“融汇”城乡布局统筹商业发展
大兴新城商业正快速由传统商业向现代化新兴商业转变。据统计,大兴区新增商业面积已连续3年超过10万平方米。物美、华堂、百联等大型商业相继进驻,今天的新城已形成高密度的商业聚集区。
升级新城商业
大兴作为北京城市发展新区,城市化进程加速,新兴产业、商业地产开发也开始加速,自2004年以来,大兴区新增商业面积累计达55万平方米,连续3年年增长超过1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大兴区新增商业面积累计将超过70万平方米。新建商业、高档次餐饮服务项目层出不穷,吸引了大量城里人来此居住,商务环境、居住环境、消费档次和本地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带动消费需求逐步升级。在此大背景下,大兴商业日益受到关注。沿着地铁大兴线这条黄金线,以清城时代广场为中心的大兴新城核心区,清城商圈商业地产的规模效应已经孕育成熟,而这正是商业步入快速发展期的典型特征。日益增多的人流、旺盛的人气必将带动区域商业品质的升级。数据显示,包括世纪联华超市、清城商业街等在内的清城商圈,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3.2亿元,累计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就业人数1000人,税收310万元。
商务局按照“十一五”商业规划统筹谋划新城的现代商业发展布局,包括北部城镇城市化新兴商业、南部各镇连锁商业新业态,以及惠农便民商业,服务企业、服务消费者,促进劳动就业等方方面面新举措,培育高端消费,稳定中低消费,在张丽英看来,大兴商业已构建起“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中小、中低高业态融合互补,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的大框架。
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春节期间,大兴区各大商业零售企业销售额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据商务局不完全统计,全区规模以上商场、超市、市场从腊月廿三到正月初六,总销售额达到1.7亿元,同比去年节日期间的1.37亿元增长23.35%。大兴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了连续4年的平稳快速增长。原定在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100亿元的目标,在2008年已经以109.7亿元提前并超额完成。餐饮业服务业的税收占全区税收的1/4,外资企业占全区税收的13.3%。仅商业零售业就已实现就业2.2万人,而这仅仅是对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大兴现在有5万多家注册的企业。外资企业300多家,工业企业1万多家,但外资企业已经占工业企业税收的38.4%,可见外资企业成长的强劲势头。商业服务业用工占全区用工的12%,外商投资企业占全区就业的12.8%。
“大兴商业可以说是一年一个台阶。已逐渐形成独有的产业特色、商业特色。”张丽英说。新城过去只有帝园、星城几家传统的区域零售企业,而近几年物美、华堂、世纪联华等相继进驻,今天的新城已经形成商业聚集区,60%的大型商业都聚集在此,推动了地区消费水平的显著提升。原本80%的白领群体要进城消费,现在大部分都可以在区域内就地消费,中档偏高的餐饮颇为丰富,“当然,从区域自身特点考虑,加上近年客单价也在显著提升,商务局正在努力引进高档餐厅,丰富高端餐饮市场”。
大兴区内有三个国家级的产业园区:生物制药基地、新媒体产业基地和亦庄开发区。园区的建设意味着常驻人口素质的提升,其背后是强大的购买力。“购买力的变迁带来了大兴商业的转机,”张丽英说,原本大兴区80%都是农民,随着产业的调整和地区地位的提升,这两年加大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思路,商业也在不断提升。目前已有多家国外500强企业在关注大兴,今年就会有大型商业的落地项目。从新城的商业聚集圈来看,商业提升直接加速城市化进程。
培育农村市场
根据大兴区的行政规划图,除大兴新城外,大兴还有14个镇,南9北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在新城,另有30%在紧邻亦庄开发区的北5镇实现。北5镇地处与朝阳、丰台相接的城乡接合部,对消费有着极强的吸纳作用。“北5镇的城市化进程非常快。旧宫近两年连开三家大型商场,这样的扩展速度,对一个镇来讲,已经不可思议。”张丽英说。虽然不是中心城区,但是通过北5镇的吸纳作用和区位的优势,商业服务业正在大幅度推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
如果说新城重在商业的升级,而商务局在北5镇则重点培育形成城市化消费。通过商务部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从2004年开始以实现“村村连锁”为目标,推行兴糖连锁店进农村。目前,区域内526个村,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的兴糖连锁店已开了418家,覆盖率达80%。通过这一模式培育农村消费市场,净化农村消费环境,带动农村就业。
“在推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问题,小店如果不延伸管理,只要不统一配货,即便改进了硬件,提升了环境,还是没有办法阻止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农村市场。”张丽英说。因此2008年,大兴区商务局支持区域内龙头企业做起了全额配送店和直营店。所有商品都由龙头企业直接配送,从而保证了商品质量,同时也丰富了农村消费市场。目前,商品从几百种已经增加到近2000种,农村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每年以20%的速度在增长。“农村并非没有高端商品的消费需求,欠缺的只是获得保质、保量商品的渠道,通过这个渠道,将逐渐提升农村消费水平,通过全额配送,让信誉、质量都信得过的产品深入农村。”
“贯通”农超对接把渠道建成产业链
“关注民生”、“惠农便民”是大兴区商务工作的关键词,从2004年开始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大兴区通过培育、引进,统筹城乡,逐步形成了一套惠及全社会的民心工程。通过牵线搭桥,引导农产品生产与市区大超市、外资餐饮连锁企业对接。
传统农业为大兴造就了30万亩的果园,57万亩的农田,占全区面积的56%,一望无际的绿海包裹着大兴新城。如何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直是大兴经济发展的热点。
记者在大兴区一家超市的果菜销售区看到,比起普通产品,标有“农民合作社直供”“产地直采”的生鲜农产品明显更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据张丽英介绍,由于采用了“超市+基地”的供应链模式,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消费者可以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到新鲜质优的生鲜农产品。“这实际上是农民、超市、消费者三方共赢。”张丽英说。
通过“农超对接”,根据超市反馈的市场需求信息和消费者的愿望,组织农户成员开展标准化生产,在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同时,可以对直供农产品建立追溯制度,实现农产品质量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据统计,大兴区年均供应市区大超市20万斤水果蔬菜,其中水果2万到3万斤。在京客隆、物美等大卖场,大兴的菜至少占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