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在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主办、中国房地产报协办的“2009中国(北京)社区商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来自北京、上海、苏州、杭州、深圳、沈阳、长沙等全国多个城市的开发商云集北京,试图寻找到社区商业困局的突破口。这一高峰论坛也是国内首次以社区商业发展为主题的高峰论坛。
社区商业一直是住宅开发中的软肋和“陷阱”,用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会长荀培路的话说,社区商业整体面临着“规模不适合、布局不合理、业态不齐全、结构不适用、运营管理不规范、整体不和谐”的困境。但面对大型百货及购物中心的日趋饱和,居民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社区商业的巨大潜力吸引着每一个开发商都想分食这块蛋糕。
让开发商们头疼的是,开发住宅得心应手,但配套商业却“如鲠在喉”,难以下咽。做社区商业看似简单,其中却充满了玄机。记者从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独家获悉,由联合会牵头研究制定的“社区商业开发规范”将在今年年内出台,随后,一份更加实用的执行手册《社区商业开发规范指导细则》也将出台,指导细则将对社区商业的前期定位、布局、建筑规划设计、业态设计、招商引进、经营管理、资本介入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有了这份“参考书”,很多细节甚至可以套用公式计算,无疑将节约大量不必要的盲目投入。
摸着石头过河——10个亿交学费
长期以来,北京的社区商业处于无序发展的局面。记者调查发现,以天通苑、回龙观为代表的开发较早的大型社区,规划之初便对社区商业重视不足,超市、菜场、医院、书店等基础设施明显不足,开发商的关注点放在了利润高收益快的娱乐休闲项目。随着居民生活不便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政府相关部门不得不采用各种办法弥补当初规划的欠缺。
与此相对的是,新兴社区普遍出现了底商大量闲置的问题。以朝青板块为例,此板块聚集了星河湾、朝阳园、珠江罗马嘉园、青年汇等多个中高档项目,开发总量已达400万平方米,区域内的商业配套项目也集中放量。其中包括国美第一城10万平方米的社区商业、珠江罗马嘉园2万平方米的“康多提大道”、朝阳园近2万平方米的“尚街”等,形成了总计近26万平方米的分散型社区商业布局。
“他们至少犯了两个错误,一是前期缺乏调研,对当地消费力判断不足;二是‘闭门造车’,脱离商家实际需求盲目设计,对将来适合引进何种类型的商业缺乏规划”。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开发商来说,底商是一块“肥肉”,他们为了追求高利润,刻意增大商业的比重,脱离了区域消费实际,盲目开发,以至于社区商业最终成了一个“烫手山芋”。
眼下,很多开发商对社区商业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明天地产业务发展中心总监贾玉鹏在提到开发社区商业时用“惨痛的代价”来形容。“我们开发的两个典型的社区商业,一个是国美第一商街,另一个是明天商业中心,每个体量都在10万平方米以上。”贾玉鹏表示,当初这两个项目是按照“先建成,然后做后期策划、后期销售、后期招商”的顺序来做,以至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两个商业项目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将近10个亿”。
无奈之下,公司决定对已经建成的项目进行后期改造。比如在二层加联廊,增加使用价值;另外增加一个下沉广场;为了增加二、三层交通的便利性,在无法加滚梯的情况下增加了液压直梯,最大化体现二、三层的商业价值。而经过改造后,商业销售才得到了较大的促进。
“我们该怎么做”——规避三大雷区
“我们在开发住宅商业配套时遇到很多困惑,究竟该怎么做?”这一问题成为开发商经常挂在嘴边的难题。
香港太平洋投资顾问公司首席执行官贾卧龙表示,社区商业开发时,除了要考虑其规模、外立面、交通流向、客流量等要素外,还要考虑投资商、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很多社区商业做不起来,原因是开发商卖商铺价格太高,购买者可能购买了商铺但30年都难以收回投资,租金高又租不出去,即使出租了,但营业者可能为了尽快赚回房租,就将服务质量降低,结果导致了开发商、经营者、消费者无法对接的情况。”
贾卧龙建议,社区商业要和周边的大商业进行错位经营,如果小区离大型购物中心和超市很近,社区里就不太适合做大量商业,只能差异化经营,比如做餐饮等业态。
那么,社区商业究竟多少体量为合适?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副秘书长董利认为,社区底商体量以不超过住宅体量的1/20为好。不过,由于项目性质不同,这个比例并不是绝对的。将社区居住人口作为参考更科学,一般而言,人均不超过1平方米社区商业面积为宜。政府应当在社区建设之初按照科学的比例规划好社区商业的数量,以免造成空置浪费或者需求不足。
对于那些关起门来做社区商业的开发商,专家敲响了警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商务部特聘专家黄国雄向记者表示,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社区商业时要研究零售业整体走向,今年超市、餐饮、儿童市场将是零售业三大亮点。
“虽然中国零售市场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小的市场,但8月份之前中国零售市场仍将处于过冬阶段,8月之后才有可能逐步回暖。”黄国雄表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9.6%,零售业增长14.2%,如果今年能够实现GDP保持8%的增长,那么零售业就有望保持12%到15%的增幅。“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看到零售业存在的三个亮点:第一,超市的销售量能够保持平稳增长;第二,餐饮市场继续得到发展,除了个别、高档的餐饮外,一般的餐饮可以保持15%以上的增幅;第三,儿童市场不会受到大的冲击,还会继续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有三大“雷区”开发商要尽量避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奢侈品以及高档商品销售会继续大幅下降;大型百货销售额增幅放缓,甚至个别大商场倒闭也很难避免;此外,新建大型购物中心也面临着总量接近饱和,结构很不平衡,效益滑坡。
“参考书”——落实细节而不仅出台规范
虽然广泛受困,但社区商业的前景依然被广泛看好。“社区商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因为它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黄国雄说。目前中国的购物中心越来越大,但在欧美国家,购物中心已开始向小型化、功能化发展。
黄国雄表示,形成此趋势的起因有四:一是大型购物中心的辐射半径往往是40到80分钟车程,按停车面积与营业面积1∶1来算,许多大型购物中心属于亏损状态;二是大型购物中心空间距离远,带来交通堵塞,延长了购物时间;三是汽油价格的上涨,增加了消费成本;四是社区商业的功能逐步完善,能满足各项消费需要,就近消费就可以解决问题。
“从这些角度来看,社区商业在逐步发挥着区域性商业中心的作用,能解决或者弥补大型购物中心远距离、大面积、多功能所带来的问题。社区商业的发展是一种趋势,这是世界性趋势。”黄国雄表示。
记者从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拿到的内部资料显示,针对社区商业的发展现状,今年年内将出台“社区商业开发规范”,并针对“前期项目调研、规模比例、规划与布局、业态定位、建筑结构、交通及人流动线设计、商业氛围、运营管理”这8个方面指导社区商业开发工作。
“这项工作挑战很大,不只是规范出台这么简单,而是整个研究工作要做好,必须进行大范围的市场摸底,通过摸底了解10年来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到底给社区商业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通过对已建成的社区项目调研,找出社区商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其成功经验,找出规律性。”对中国商业地产市场的发展有深入研究与把握的董利透露,将根据研究结果推出“社区商业开发规范指导细则”,目的就是要为国内更多社区商业开发项目提供专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