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商平价张万新: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2009-05-13 3820
武汉的零售业异常发达,竞争非常激烈。在这里,甚至很难找到一家便利店,超市、大卖场却一家挨着一家,在某些地方,间隔几百米就能见到一家大中型超市。在这里,本土零售企业与外资企业竞相博弈,在竞争中长大。

  张万新见证并参与了武汉零售企业成长、壮大的过程。

  35岁,从业12年,作为武汉中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平价连锁分公司副总经理,张万新年轻有为。2008年,中商平价新开5家门店,公司销售额近20亿元,较07年上涨30%。张万新付出良多。

  做零售,是与时间赛跑。做商业必须用心,必须争取时间。张万新说。接受《店长》采访是在4月中旬某日上午,当天中午张万新就要飞往青岛,随后第三天再去西安,寻找商机,接洽合作。

  因为忙碌,4岁的女儿无法留在身边照顾,只能每个周六晚上见一次,乖巧的女儿抱着他的脖子,不愿松开。周日,张万新要继续上班。平时打电话,女儿时常说:爸爸你怎么不来看我,你不来,我来看你吧。谈到此处,张万新感慨不已。

  艺文立身

  张万新原籍湖北荆州,小学、中学阶段的学习都非常刻苦,品学兼优,读大学时到了武汉,专业是历史。作为系学生会主席,张万新的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应用;同时又很喜欢写作,也是校通讯社副社长,经常在武汉当地的报刊发表文章。

  大学时代成绩优秀,年年拿奖学金,1996年大学毕业,原本可以报送研究生,但张万新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他捧着厚厚一叠曾公开发表过的文章,敲开了中商集团的大门。现任中商平价总经理朱定志,当时是中商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看着那叠厚厚的文章,朱定志让张万新第二天就去中商报到。

  由于不是经济学科班生,也没有其他社会或人际背景,特长就是写作,于是到了中商集团总部,开始做董事长秘书,主管新闻、通讯。两年后,中商平价连锁分公司开始筹备,张万新是筹备组办公室主任。过了一年,重新回到集团总部,做办公室的副主任。又一年后,他再次进入中商平价,开始担任负责营运的副总经理。

  1997年,中商平价徐东店开业,那是当时武汉市开业的第二家大型超市,开业场面火爆。2002年,正式成立中商平价连锁公司。

  在02年中商平价公司的体系理顺之前,经历了相对漫长的制度摸索期。当时我们都是从做百货过来的,对超市不是很懂。比如采购制度,当时想参考家乐福、联华等企业,但很快发现并没有足够参考价值,只能自己摸索。张万新认为,没有标准的最佳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张万新提出要体现平价二字,为此,中商平价分别在供应链、生鲜加工、市场拓展、采购网点等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证平价。

  从分管营运,到分管采购,2005年又开始分管营运。2007年至今分管营运、大客户、营销和生鲜。

  生鲜立命

  张万新在农产品的经营工作上颇有研究,创建了农产品自主经营新模式,特别是在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建设上创建了四自模式,即源头自采、基地自供、冷链自制、超市自售,做到供应链向上延伸到源头、向下延伸到生鲜冷链自制。2008年12月,中商平价冷链中心正式通过国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认证,获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即QS认证。中商平价为打造熟食自有品牌,注册了杜家老灶、杜婆鸡两个商标,并与武汉知名酒店鼎立合作,推出楚老宋辣炒海鲜系列。

  武汉的生鲜市场非常同质化,亟需差异化经营。张万新表示:现在受到专卖店的冲击,超市的熟食非常难做。所以我们跟酒店联手,借助酒店的品牌和质量。超市自己做的熟食质量不行,熟食的标准化非常难做,酒店会相对好一点。同时,我们也在逐步增强休闲小吃。

  2008年,中商平价成立农副产品公司,进行地头采购,建立生态基地,比如草鱼养殖和水稻种植相结合。2008年,我们的农副产品销售额达7亿多元。像大米、绿豆、萝卜等价格敏感的产品,我们在自己的生产基地做。除了供给自己的超市,也给大福源等超市供应绿豆等商品。

  张万新表示,中商平价将与其他地区的零售企业合作,形成农副产品的异地采购、区域采购网络。以联商网为牵线,联合华东、西安、青岛、东北等地的本土企业,共荣合作。这也是联商网进入市场的契机。最重要的是,联商网帮助了民族资本。

  农副产品代表了当地的文化,比如,山西的醋、山东的滩枣,就极富特色,我们要引进。目前我们正在准备和浙江温岭的企业合作海产品采购。当然,生鲜经营的成功,生鲜人才是重要保证,为了引进人才,张万新用高工资招聘有经验的中层管理人员。对特殊人才,张万新更是不惜付出。

  2005年,张万新去上海周庄。发现当地每个人都在吃蹄膀,于是他找到周庄一个做蹄膀的老师傅,凭着自己的身份证和名片,告诉那位师傅,公司愿意用月薪8000元的待遇和诚意请他到武汉。后来这位上海师傅真的来了。不吃蹄膀就不算到过周庄,但现在武汉就可以买到,一个店一天卖500多只。

  我还把专门炒小龙虾、做酱板鸭、粉蒸肉的师傅请来,这些都是武汉的特色。我们要做别人没有的,除此一店,别无分舵。我们的汤,用土办法煨,口味就是不一样。这些师傅的工资都很高。虽然短期成本付出很大,但长期来看,树立了口碑,是有收获的,顾客会认同你的产品。生鲜要做看点,做消费者认同的东西。

  虽然一直在抓生鲜,目前生鲜也是中商平价的优势之一,但对09年的生鲜发展,张万新认为是比较困难的一年。比如去年的1斤猪肉卖12元,今年降到了6元。价格下去不是好事,下去以后接着还要上涨。消费者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如果再次涨价,他会问:怎么又涨价?

  08年夏天,武汉的1斤萝卜卖10元,1斤菠菜卖15元。大家都吃不起了。那时,我陪武汉农业局局长视察批发市场,一位老婆婆拉着局长的手说:局长大人啊,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这么贵的菜,比肉还贵。价格因素使我们对市场不好预期。大米现在每斤不会低于1.5元,还在涨。到底涨到什么价格?我们也不知道。在一级城市的门店,我们的整体销售额增长了11.7%,毛利增长16.2%,看起来非常好,但二级城市的市场增长却非常困难。另外,还要面临价格竞争。别的超市全面降价,我们也得做,不做不行。

  踏实做人
 
  张万新认为武汉零售业的竞争格局将持续下去。09年中商平价要开8家新店。其他本土的零售企业和外资来汉企业都要开新店,也许会出现100米一个店的情况。

  不过他觉得,市场的竞争总有重复的竞争,总有无效的竞争,总有赢输,这样才会进步。武汉的商业只有零售业到今天还很活跃,这得益于外资和内资的竞争,内资在竞争中总结经验,完善自己。

  竞争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在激烈的环境中,张万新要求自己踏实并满怀激情地前行。

  他始终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小时候在农村,家里不富裕,寒窗苦读。他认为自己秉承了一种传统,即:有付出必有回报,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现在,尽管工作繁忙,但无论回家或宾馆多晚了,张万新都会上网,必看中商集团网站、联商网等3个网站,另外还要看凤凰卫视资讯台。看到有价值的信息,会保存下来,第二天转给领导和同事。比如,看到北京最大的海产品超市要在石景山落户,他就会抽时间过去看看。信息就是商机,我们应该心放全球。

  也有不小心受骗,得到教训的时候。管采购的时候,曾有一笔账至今没有收回。那次被别人骗了。这对我是个很大的教训。太讲情义了。我觉得,公私必须分开,财务制度要严明,因为人始终都存在私心。

  也不是没有受到诱惑,很多零售企业通过猎头曾经找到他,要他跳槽。06年,一家著名外资零售企业找到他,请他负责新成立的华东区管理工作,连薪酬都谈好了。但最后还是没去。我挺传统的,比较忠于自己的企业。何况现在的成绩,除了自己的努力,还要得益于严董事长、朱总及其他人的帮助。

  对于未来,张万新没有想得太多,他觉得,至少40岁之前,不会考虑退出这个行业。在零售的旅程当中,永远有新的东西,跑完一趟接着下一趟,完了再接着下一趟。零售是变换不停的行业,不同的店需要不同的商品组合、商品陈列。我每个月末都要到各个店转一圈,了解经营情况,了解相关问题。每个季度都要去别的省市走走,到广东,到上海,看看有什么商品可以引进,同行在做什么新的东西。我觉得,人最重要的就是用心做事,踏踏实实,老老实实做人,把眼下每一个工作做好。我始终相信,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对话
  
  《店长》:在团队管理方面,您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张万新:好的团队应该是一个有着超强执行力的团队,必须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并拥有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好的团队要有激情、冲劲,要学会把职业当事业来做;好的团队必须做到有困难的时候一起面对,有成绩的时候一起分享,共同进退。
  
  比如,我们在保持生鲜人员流动的稳定性上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将中商平价生鲜冷链中心作为生鲜人才的培训基地,利用生鲜自制的优势,培养生鲜人才的各项技能,包括精肉分解、熟食制作、白案制作等,并储备大量的生鲜人才为企业扩大发展、新开门店做好准备;二是尽量在农村招聘生鲜人员,并提供食宿,解决生鲜员工的后顾之忧;三是采取薪酬激励,我们生鲜人员的工资标准在武汉内资超市同行中一直保持领先水平。

  
  张万新是联商网《店长》2009年5月刊的封面人物

  (来源:联商网《店长》2009年5月刊 文/倪敏 采访/林国童 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382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