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购物中心俗称“销品茂”(取英文 Shopping Mall 的读音),几年前在上海还是件新鲜事,如今大有遍地开花之势:正大广场刚刚坐上“亚洲第一”交椅,33万平方米的虹桥购物乐园已经动工;华联购物中心、万达广场将在五角场地区隔街相峙;再看市中心,豫园将建8万平方米的豫泰基地,新世界城通过整合将形成11万平方米的浦西最大“销品茂”,市百一店和一百东楼也传出合并打造“销品茂”的意图,还有万都中心、海信广场、康宁广场、新锦江商厦等蓄势待发……
预计从2003 年到2005 年,本市将进入“销品茂”集中开业期。人们不禁要问:上海有这么大的市场容量吗?
发展正逢其时
有人把“销品茂”喻作“加了屋顶的购物街”,它以购物为主体,辅以娱乐、餐饮、服务等多功能业态,上世纪50年代诞生于美国后,如今风行于欧洲、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
“销品茂”的大量出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希望通过商业活动满足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全方位享受。同时,生活节奏的加快,迫使人们更加喜欢“一站式购物”的消费方式。如今,上海正大步向“国际购物天堂”迈进,而“销品茂”正是集约经营的一种业态。因此,始终瞄准国际潮流不断进行业态创新的上海商业,发展“销品茂”正逢其时。
切忌一哄而上
沪上第一家大规模“销品茂”是港汇广场,它的成功运作引来了众多追随者。但专家指出,面对方兴未艾的“销品茂”热,商家须头脑冷静,切忌盲目发展。
“销品茂”投资大,收回成本时间长,往往要投资几亿元、十几亿元,一旦决策失误,风险远比其他商业业态大;“销品茂”对管理要求极高,如何进行品牌的错位经营,如何将各种业态进行黄金分割,如何搞好整体营销等诸多难题,需要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去解决;“销品茂”主力业态或是大卖场、或是百货店、或是娱乐业,三者均有利有弊。大卖场易聚人气却不易引来高端客户,百货店时令性、时段性消费波动大。此外,目前上海可供商品品种只有三、四万种,而发达国家有150 多万种,这使得商家较难找到大量相互错位的商品来填满“销品茂”的空间。
“销品茂”商业体量比较大,开业后必然会经历一段艰难的磨合期,如果背后没有大资金支撑,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规划必须先行
在国外,75%的“销品茂”开在郊区,有40%甚至落户远郊。再看上海,已经面世或即将“出生”的“销品茂”不少却开在中心城区。本市人均商业面积已经达到0.92 平方米/人,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销品茂”的到来,对周边一些没有特色的零售业、餐饮业而言,面临的是一场“灭顶之灾”。
中国加入 WTO 以后,本市商业主管部门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要求,加大了相关规则的制定力度。已经出台的“十五”商业规划和《商业分级设置标准》规定了大卖场“听证会”制度,便利行业还制定了“百米之内不得有两个便利店”的“选址公约”等。所以,要使今后的“销品茂”能健康发展、有序竞争,更需要规划先行,以免重蹈百货业盲目发展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