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购书中心风雨十载 图书模式领跑全国

   2004-11-23 10320
今天是广州购书中心建成开业10周年纪念日。10年前一座堪称世界最大的书城,驱散了当地的荒凉,带出周边10年间连片的商业繁荣,这就是广州购书中心所营造的商业奇迹。如今这里已得到广泛的认同,先是马路对面的天河城广场,再到新近落成紧挨着书城的维多利广场,也许,商家正是冲购书中心的人气而来。“到广州一定要逛逛购书中心!”打小旗的导游小姐经常这样提醒游客。成为图书行业优质品牌的广州购书中心如今已是文化广州一道亮丽风景。

  1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重新回顾她的历程,仍然会感慨良多。

  记忆碎片---10年前逛书店如下饺锅

  对于老广州来说,改革开放初期广州图书发行业滞后于经济发展的一幕幕记忆犹新———当时广州市新华书店的门市加起来也只有3000多平方米,市区最大的北京路新华书店只有不到1000平方米。

  “上书店被比喻为‘下饺锅’,到了夏季几乎每天都有人晕倒在现场。为了防止意外,‘救死扶伤’知识成了每个员工上岗前都要接受的培训。”老职工黎淑文回忆。

  “因为广州书店太少,一些学术专著甚至大部头的字典往往要靠朋友从北京、上海的大城市邮购。”广东《学术研究》杂志社主编郑英隆经历了当年读书人的尴尬。

  书记拍板---建书城让广州日日有书市

  对广州读书人来说,1991年是个大开眼界的年份。在广州交易会场馆举办了第四届全国书市,汹涌而至的购书人潮让主办方始料不及,两毛钱的门票被人炒到10多元,短短10天有55万人涌向书市。

  本报当时对此盛况率先作了大篇幅连续报道,引起广泛关注。针对广州缺少大型书店等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时任广东省委书记谢非。谢非书记当即表示:广州要建一座大型购书中心,使广州“日日有书市”。

  “市场经济不能回避投资与回报关系,巨额投资书城开了国内先河。”见证那段历史的原广州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董事长谭灼仁回忆。当时的广州市政府毅然将购书中心的建设列入市政建设重点规划。1992年10月23日破土奠基,两年后的这一天,一座投资1.1亿、外型酷似巨型“百科全书”的书城便矗立在广州新兴城区天河区。

  “开张那天早上,数万读者一下子涌进,瞬间就塞满了人。来买书的人都很疯狂,几乎每人都选购了一大沓书。”老员工张淑南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是很兴奋。

  盈利魔方---实用实在凸现地方特色

  “当时企业流动资金仅10万元,市政府要求两年内不亏本就不错了。然而,广州购书中心不仅没有靠政府输血存活,反而奇迹般地崛起,正是率先采用股份制给它注入了勃勃生机。”谭灼仁话间充满自豪。

  广州购书中心创业伊始,就推出现代化企业制度模式,按全新的运营体制:这是全国新华书店系统第一家股份责任公司,股份结构多元化,包括国家股、集体股和占总股本40.3%的员工股。在内部,推行以人为中心的用人机制,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如今书店生意红火,每年都按股份以很高的比例分红。”一位女职工虽不愿透露具体数字,但记者却看到她一脸灿烂。

  采访中,记者听到两个新名词———“广式图书模式”和“缺位模式”,这是外地书商加给广州购书中心“以销定进”进货方式的说法。与外省不同,广州购书中心推行的就是“有效品种”,而不是盲目追求“全品种”。

  10年实践证明,这种全新的运行模式适应了市场———开业两年后,广州购书中心就创下了销售1.08亿元的赫赫业绩,跃入了广州市的商业大户,史无前例地打破了一直由百货业垄断零售市场大户的局面。至2003年底止,累计实现税利达2.8亿元。董事长吴全英表示,购书中心将继续通过集团内资产重组,改造成真正多元的现代股份制企业;两年内在集团内乃至广州书业界实施统一采购、集中配送、联手经营的营销方式;拓展与出版发行业相关联的行业。(记者黄丹彤、曾佳通讯员黎淑文、刘国强图\记者颜士然)

  评论:迎接新挑战续写新辉煌

  今天是广州购书中心建成开业10周年纪念日。一个企业开业10周年纪念日,成为一个值得社会关注的现象,是因为这个企业所拥有的巨大社会影响力。具体到广州购书中心而言,这种影响力不仅表现在它开业10年来所创造的一串串数字,如销售额、利税总额等经济效益上。更重要的是,第一,广州购书中心开创了中国大型购书中心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放眼国内,无论是北京西单的北京图书大厦,还是上海福州路的上海书城,全国各地这10年间风起云涌的购书中心,无不是“克隆”了广州购书中心的经验。

  其次,广州购书中心在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的读者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可能因人而异。且不说购书了,这个10年来人们约会的一个好去处,大概成就了许多佳话?广州购书中心、天河城、天河体育中心构成的“铁三角”,这片昔日的荒凉之地,也因此一跃成为展示广州改革开放新形象的黄金宝地。

  中国这20年,创造一个奇迹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保持这种奇迹。从今年12月开始,报纸和杂志的零售业务、出版物的国内批发权将逐步对外资和民营企业开放。众多外资、民资已经虎视眈眈。而这几年,在广州购书中心周围,方圆不到一公里的半径内,几家新的大型购书中心也拔地而起,相继投入营业。这意味着,广州购书中心将面临新的市场挑战。

  网络经济的兴起,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图书配送因为操作相对比较容易,往往成为各大网站争夺的一块“肥肉”;此外,分众消费群业已形成———表现在图书发行上就是各种富有个性特色的书店,也瓜分了以满足大众消费为特征的广州购书中心的市场份额。这也是广州购书中心要面对的新挑战。

  锐意改革,成就了广州购书中心10年的辉煌。在文化体制改革方兴未艾的今天,继续保持改革的劲头,密切关注市场的细微变化,广州购书中心这个十年大店,就有可能向百年老店冲刺,续写新的辉煌。

  (广州日报)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1032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