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牛肉达上百元 福州超市进口食品卖不动

   2009-11-24 3330
本月初,福州某百货新开了家精品超市,号称超市内销售的八成以上是进口食品。昨日记者走访该超市时发现这样的尴尬:这些进口食品价格高过同类国产食品数倍,而且有一些食品居然还临近保质期,销售情况更是乏善可陈。其实这样的市场尴尬同样发生在其他超市的进口食品区。尽管如此,不少商场仍乐此不疲,因为在他们的经营意识里,经营高档进口食品也是超市高品质的一种体现。

  对此,专家提醒,进口食品有其特定的消费群,超市应该根据本地顾客群的消费特点决定是否需要开辟进口食品专区以及比例大小,以免超市进口食品专区沦为花瓶。

  一斤进口牛肉售价达上百元

  随着中国超市业对外开放的深入,不仅外资大卖场大量涌入,各种进口食品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榕城超市的货架上,不少超市还专门开辟出进口食品销售专区,以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记者走访上述福州某百货开的精品超市发现,看多买少是进口食品销售的普遍状况。这里销售的进口食品主要包括进口水果、洋酒以及饼干、果冻、巧克力等休闲食品。与整个购物广场其他区域相比,进口食品的货架前客流明显稀少。有顾客出于好奇拿起食品审视一番,然后大都又放回原位。与记者擦身而过的数位消费者,私下都会提及一个字贵。比国内同类食品高出数倍的价格,正是让多数消费者对进口食品敬而远之的重要原因。上百元的牛肉(每500g),同类国内食品为十几元;50多元的果冻布丁,同类国内食品为几元;18.9元的雪米饼,同类国内食品为4~5元开业才两周,方形西瓜虽然从398元(一对)降至168元(一个),依然乏人问津。

  记者三天内来到该超市不下三次,不过,在记者每次所逗留的半小时内,皆鲜有购买者。与民生型超市买单处总要排队的火红景象不同,这里的收银台并未全部启用,且无需排队。收银台基本见不到大包小包的购买者,多为手拎一两样食品的属尝鲜性质的购买者。

  另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员则向记者坦言,由于价格昂贵,进口食品的销量远远比不上国产食品,购买的顾客多是为了送礼或是图个新鲜,二次购买者稀少。

  进口食品长时间卖不动

  综合记者走访的数家进口食品超市、超市的进口食品区,除了高高在上的价格,记者还注意到,进口食品的不少产品临近保质期。

  在摆放进口食品的货架上,记者观察发现,可能是由于长时间卖不出去,这里销售的许多食品,如日本雪米饼、瑞士巧克力等都临近保质期,也不乏见到2008年生产的产品。相比于国内同类食品通常距生产日期只有几个月,尽管进口食品中文标签上写着保质期两年,有多少人会去购买已经生产了1年以上的食品着实是个问题。

  在本月初刚开业的首家进口超市,很难想象,来自日本于2009年8月4日生产的三幸制果雪宿米饼保质期至2010年1月3日,而当下离保质期只有一个多月时间。在多家超市的进口食品区,保质期长达一年半的食品,可消费者购买的是明年2月就将过期的食品也时常能够见到。

  经营进口食品沦为面子工程

  对寸土寸金的超市来说,商品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经常有商品因销量不佳而被末位淘汰,不过,中看不中用的进口食品可能算是例外。

  超市方面坦陈,是否设立进口食品区是由各个门店根据周边情况自行决定的,若周边如五四路居民的购买力较强,对进口食品有一定的需求,就会设立进口食品销售区,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同时,经营高档进口食品也是超市高品质的一种体现。

  不过,在长期关注商业的营销学专家、福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陈章旺看来,很多超市只认为进口食品应该有市场,可他们往往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弄进口专区。

  实际上,这涉及国人的消费习惯问题,是文化的冲突。陈章旺说,由于外国顾客数量有限,而大部分本国顾客还没有形成消费进口食品的习惯,加之进口关税、运输成本等导致进口食品价格相对高昂,所以其销量通常都比不上国产食品。因此,很多超市销售进口食品,主要还是为了丰富商品,树立时尚、高端的店面形象,而并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丰富产品组合固然重要,但也该注重比例大小。

  陈说,特别是食品的技术含量低,国内外的工艺差距日渐缩小,但国内供应链短,同品类的食品,国内食品既有新鲜度,又有价格的优势,进口食品难获青睐。

  况且,现实生活中,原汁原味的不少进口食品往往成了变味的进口食品,很多只是从国外进口原料,然后在国内加工制造后贴上洋标签,就以进口食品的面貌出现,普通消费者很难分辨。
  (海峡都市报 记者 王烽 陈蓉)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333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