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优势凸显 北京市场空间引来资本蠢动
便利店是一种既具有食品杂货店供应的便利,又借鉴超级市场销售方式和经营管理技术的零售业态。中国连锁业协会的一位人士向记者介绍:“根据国外衡量标准和国内一些大中城市政策惯例,便利店一般选址在居民区、交通要道、娱乐场所、办公区等商业旺区或居住密集区;面积100平方米左右,步行购物5~7分钟可到达,营业时间长,一般在16小时以上,甚至24小时,终年无休。”驰骋全球的7-11便利店经营范围除了日用百货、速冻食品、书刊等3000多个品种,还开展了收取电费、煤气费、保险费、水费、有线广播电视、快递费、国际通讯费等业务,成为社区居民的“厨房”和”后勤”。研究人员发现,一般城市社区每3000人就需要一家便利店。在我国大中城市中,上海便利店成熟程度较高,各类型便利店已经达到3000余家,而以城区1000万人口计算,北京至少需要2500家便利店,但据统计,北京市目前各类便利店数量虽然超过1000家,但是真正提供24小时服务的便利店数量却非常有限,只有几十家。从去年开始,北京市商委大力推进便利店发展。北京市商委发布的2002年度“商业白皮书”中就曾明确鼓励企业兴建便利店、综合超市、配餐中心等商业设施;不久前,商委人士又宣布:今年北京的目标是开办1400家便利店,就是说,今年年内,北京市每天将有2~3家便利店与消费者见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继一些中小规模投资商点燃北京便利店灯火之后,不少大商业集团正蓄势以动。首联集团正在积极与法国冠军店、7-11等国际知名集团接洽,以期年内进入北京市场,物美集团、超市发、西单上海华联北京分公司等也在积极筹划行动。
规模小、门槛低便利店扩张 商业巨头需与小资本结亲
据了解,对比一般超市,便利店的利润相对要高些。例如,美国7-11便利店毛利通常能达到40%以上,远远超出了一般超市的水平。业内人士透露,在我国,即使扣除各种因素,便利店毛利率也在25%左右,投资便利店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与一般大型连锁超市、大商场被各路商业巨头垄断不同的是,便利店由于规模小,前期投入较小、进入门槛低、可操作性强等特点,使得大资本无法一统天下,给中小资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物美集团副总裁吴坚忠向记者介绍说:便利店的发展除了需要相当的购买力支持之外,特许经营是其快速扩张的主要方式,这就需要社会上有一定规模的有钱有闲但缺乏专业技能的人群,形成便利店加盟主体。在香港,7-11有60%左右的店铺采取特许经营方式,任何一位有一定经济基础、想自己创业的市民都可以成为便利店老板。近年来,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大中城市,以各种加盟方式进入便利店服务已经成为闲散资金的活跃去处。吴坚忠介绍,一般来说,便利店营业面积在50~150平方米左右,经营品种在2000种左右。根据不同城市租金、区位、面积、产品等等的不同,投资一家100平方米的便利店,一般需要30万元左右资金,主要用于店铺装修、购买各种设备以及货物等等;另外,16至24小时的经营要求,需要工作人员8到10名左右。如果前期策划正确,一般能在2~3年内收回投资成本。据联华便利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加盟联华的小老板已有近200个,开业成功率高达92%。
上海华联超市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他们那里,个体工商户如果拥有60万元以上资金,150平方米以上营业面积,自有商铺或者租赁期限在一定年限以上的商铺,就可申请开办华联加盟店;北京物美便利店公司的加盟条件更加灵活,根据加盟者和集团公司之间的依赖程度、利润保证程度而有几种模式:自由加盟者加盟金为每年3万元;特许加盟者的加盟金会高一些。
单店盈利风险较大 加盟连锁利润可期
当然,投资便利店也不是保赚不赔。吴坚忠分析说,便利店经营状况与多方面因素有关系。具体而言,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时,便利店周边地域在人口密度、消费水平、交通条件、生活习惯等方面都达到一定程度,连锁系统策划、供应链、宣传等环节也畅通有效的情况下,才可以迎来切实利润。
“单店经营意味着除了要投资者自己进货、配送、进行市场调研之外,还要冒和有更大规模的连锁店竞争的风险,因此,在竞争中几乎是不堪一击的。”吴说:“更为可靠的回报方式,是进入到一个较为成熟的连锁系统中,分享其完整的市场调研、商品供应、营运指导等的规模效应,赢利的概率才会更高。”另外,品牌连锁系统可以提升加盟店的市场声誉,也有助于市场竞争。
但是,即使在加盟的情况下,北京便利店投资风险依然存在。业内人士分析:根据国际经验,在热带发展便利店的条件要远远优于其他地带,这也是7—11起源于美国而在日本、我国台湾等地繁荣的原因之一。北京冬季气候偏低,而且没有夜生活传统,发展便利店先天不足。另外,由于北京城市规划的特殊性,可开设便利店的小店铺、小门面很少,而且价格昂贵,成本相对较高。记者在经常光顾的一家上海华联便利店里看到,明亮的店堂中商品摆放有序,但顾客稀疏,售货员告诉记者:“生意一般。”这情景与来自商业系统内部的一则消息相符:在北京便利店市场的争夺中,各方收获并不像想象的那样令人振奋:来自中国便利店故乡上海的两家“大户”———上海华联和联华,进军号角和现实声音大小对比很是悬殊:曾经号称要开200家便利店的上海华联,目前只有30家店;而联华原计划两年内开数百家,目前在北京也只有60家。业内人士更是坦言:加盟目前仍然不是国内大公司拓展便利店的主流。在北京,连锁系统本身的运作还不是非常成熟,保证加盟店赢利的程度并不高。他告诫,如果以为自己租一处房子就可以开办便利店赚钱,几乎是没有希望的。
另一位长期从事商业研究的刘先生针对记者分析说:国外便利店迅速发展,除了提供商品之外,更有吸引力的是提供水电煤气、手机电话等各种的收缴费,药品、节育用品销售等快捷便利的服务,而在我国,以上服务仍属垄断行业,或者需要特殊准入要求,目前便利店进入这些领域仍有难度。比如在南方某地,一家便利店销售计生用品就被有关部门要求撤下达数月之久;另一家便利店希望经销外烟,但“奔走无果”。刘指出,没有了这些便利服务的便利店,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一个缩小了的超市,意义不大。如果没有专项服务的社会化来支持,便利店的市场培育期仍将很长。但是,未来便利店的良好前景还是吸引着大小资本如过江之鲫般涌入。物美的吴坚忠对便利店的发展充满信心:“更多的便利店可以让更多的人接受便利店服务,而更多期待反过来又可以促进便利店的发展,这只是一个过程的问题。”他透露,今年物美将在北京开设200家便利店,本月底,崇文区副菜公司、粮食局的150个网点也将陆续改造成便利店,进入物美连锁系统。
商业巨头的热情当然不是空穴来风。来自民间的反馈,先行者也已尝到了甜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加盟便利店老板说:“每个月挣万把块是没有问题的。”他新近加盟某知名品牌开的便利店,每个月工资、水电在内,花费一般在2万多元;因为便利店商品价格稍高于一般大型超市10%左右,集中配送的供应系统提供的商品价格很低,因此,商品“走”得既快又多。(中国经营报 记者杨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