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四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58.69亿

   2010-01-26 8780

  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四川强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进程,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开拓市场、扩大消费的举措,把"扩内需、保增长、促消费、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努力培育市场发展的增长点,居民消费信心增强,促进了消费品市场持续稳定增长。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市场持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2009年,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和重灾区消费品市场强劲恢复的影响下,市场呈现持续稳定增长态势。据统计,2009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58.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增幅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较全国同期的增幅高4.5个百分点以上,位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三位。其中第一季度增长18.0%,第二季度增长23.1%,第三季度增长19.9%,第四季度增长19.4%。
  
  (二)城乡市场稳步发展,农村市场快速增长

  2009年,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以及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拉动农村消费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城乡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2009年,全省城市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3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18.86亿元,比上年增长21.7%,拉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个百分点,城乡市场的增幅差距由上年城市高于农村3.8个百分点变为农村高于城市3.3个百分点。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给农村消费者带来了实惠,农村市场呈现趋旺的运行态势。
  
  (三)重灾区市场强劲恢复并大幅增长

  随着灾后恢复重建的强力推进,在"512"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创的6个重灾市(州)消费品市场强劲回升。2009年,成都等6个重灾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6.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较上年增幅提高5.2个百分点,比同期全省平均和非重灾区增幅分别高1.3个和2.5个百分点,拉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1个百分点。其中阿坝州由上年的下降27.8%转为增长26.9%,绵阳市增长25.7%,广元市增长24.5%,德阳市增长22.6%,雅安市和成都市分别增长20.4%和20.3%,均比上年的增幅有明显的提高。
  
  (四)批发零售业增长强劲

  2009年,批发零售业积极面对金融危机对国内消费品市场的影响,适时调整商品结构和营销策略,积极适应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展特色经营,零售规模进一步提高。批发零售业作为流通领域的主力军,在不断调整经营策略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拓宽消费领域,以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继续引领行业快速发展。2009年,全省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46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占零售总额的77.5%,拉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个百分点,是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主导力量。

  (五)个体私营持续增长

  随着流通领域开放程度不断扩大,消费品市场经营多元化得到充分发展,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在拓宽就业渠道、繁荣城乡市场、活跃区域经济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9年,私营个体户实现零售额363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占全省社会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63.2%,拉动社会品零售总额增长12.6个百分点。

  (六)餐饮业增长最快,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随着假日消费的升温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餐饮环境也不断改善。居民外出就餐,亲友团聚的次数增加,公务、商务活动频繁;旅游的快速恢复发展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增长,使住宿餐饮业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一大亮点。2009年,全省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40.92亿元,比上年增长23.3%,高于同期批发零售业增幅3.7个百分点,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3.3个百分点。

  (七)热点商品持续旺销

  据对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商品零售统计显示,市场销售热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汽车消费持续升温。在国家减免征收车辆购置税等多项政策作用下,汽车销售增长较快。2009年,全省限额以上企业汽车实现零售额480.46亿元,比上年增长42.1%,较上年的增幅高15.5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22.1个百分点,拉动全省零售额增幅1.7个百分点。
  
  2.吃、穿、用等基本生活用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5.5%,儿童玩具类增长18.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28.3%。

  3.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大幅增长。建筑装潢材料价格的下降和装修市场的火爆,带动了建筑及装潢材料和家具类等相关商品的增速加快。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比上年增长30.2%,五金电料类增长40.9%,家具类增长40.0%。

  (八)家电下乡消费政策效果明显

  家电下乡既是一项惠农政策,也是扩大农村消费、拉动国内需求的重要举措。据统计,2009年,全省共销售下乡补贴产品361.01万台(部),金额62.12亿元,占同期县以下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3.3%。其中,冰箱151.70万台,彩电92.90万台,手机23.57万部,洗衣机64.59万台,空调16.15万台,计算机4.7万台,热水器5.26万台,微波炉0.47万台,电磁炉1.73万台。家电下乡政策在短时间内,已使很多农户受益;同时,这些家电产品的销售,对推动农村消费品市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真正实现了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经济得增长的目的。
  
  二、消费品市场增长的拉动因素

  (一)经济加快发展为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2009年以来,四川宏观经济形势较好,工业与投资快速增长,消费需求扩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增强了居民的消费信心。经济的稳步增长,为消费市场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中央和地方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努力扩大消费

  一是千方百计减免税赋,惠农、扶农、富农力度持续加大,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三是财政支出更多的投向社会保障、社会公益事业、转移支付等,解决改善民生需要,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降低了居民未来预期的压力,相应增加了当前消费的增长。政策引导日益朝着更加有利于消费增长的方向发展,扩大消费的宏观环境日益趋好,为市场的加速发展给予了有力支持。

  (三)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消费者购买力明显提高,对消费拉动力增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逐步增加。在城镇,大幅度提高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离退休金、职工增资以及公务员执行新的工资标准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在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力地驱动了农村市场消费。随着多项支农惠民政策的出台,形成了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和社会环境,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加快。收入的提高增加了城乡居民购买能力,增强了人们消费信心。

  (四)促进消费政策刺激了消费增长

  随着家电下乡政策的贯彻落实,下乡品种范围扩大,每户购买限额放宽,补贴申领手续的简化等,刺激了家电销售的增长;鼓励汽车消费政策的出台和完善,有力的促进了居民家庭的汽车消费需求,推动了汽车市场的发展。同时汽车销售的红火,也带动了与之相关的如驾驶培训、汽车修理、车辆美容、周边地区旅游市场和燃油销售等行业的发展,有力地刺激和释放了消费需求,活跃了市场。

  (五)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项目的强力拉动

  随着灾后重建的强力推进以及一系列扩大内需建设项目的启动,投资对消费的拉动效应逐步显现;另一方面,随着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建设者也带来了新的购买力,增大了消费人口,有力的带动了消费品市场的发展。从投资建设项目所在地看,项目的大多数在县及县以下,带动了农村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同时灾后城乡住房建设步伐的加快,永久性住房的竣工和维修加固住房的完成,购买家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意愿增强,家具、家电等生活必须品及建筑装饰用品等大幅增加。

  (六)消费结构升级换代及新的消费热点形成助推了市场活跃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步转变,新型、时尚、文化、旅游消费逐渐引领市场潮流,消费档次不断提高,以食品、服装、金银首饰、家具等为代表的吃、穿、用商品全面热销。同时,非商品性消费、文化消费、旅游消费也大幅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带动电脑、手机、等离子电视、汽车等高档商品走进家庭,与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商品在城市逐步更新换代,在农村则逐步增多。随着提高生活档次的商品消费的不断增长,带动了消费总体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拉动了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

  三、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不利影响

  (一)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预期不高影响消费增长

  目前看病难、上学贵、房价高仍是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居民的后顾之忧较多,影响消费率的提高。随着就业、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各项改革的深入,消费者对未来预期支出在增加。在这情况下,人们只有尽可能地增加存款来获取安全感,城乡居民的高储蓄带来的必然是低消费。这一状况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当前居民消费倾向。

  (二)房价居高影响居民消费

  2009年以来,楼市迅速复苏,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大幅增长,成交价格也不断攀升。房价快速上涨,一方面会使居民住房需求受到抑制,另一方面高房价导致已购住房家庭节衣缩食,挤压其他消费需求,引起消费畸形发展,不利于消费市场的平衡发展。

  (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农民购买力较低

  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是消费市场不断增长的前提,但是目前四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且这种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城乡间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区域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成都及周边地区人均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低收入制约了农村购买力,商品消费量偏低,而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意愿要高于高收入人群,扩大内需的途径之一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力。

  (四)社会消费增长的基础不牢

  2009年消费增长的基础主要是靠重建拉动和政策带动及商家促销,"512"地震发生后,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加快了恢复重建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消费的增长,同时从元旦开始,到国庆、中秋节,政府出台了消费政策,商家积极行动,利用一切机会,举办各种各样商业促销活动,商场天天有折,花样五花八门,促销时间之长、力度之大以前少见。如果没有继续促进消费增长的系列措施,消费将出现减缓趋势。

  (五)消费能力提高缓慢影响消费热点培育

  培育和发展消费热点作为一项主要措施,在屡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先导带动作用。目前消费市场的消费热点尚处于初始阶段,还难以成为主导型消费热点。从目前的市场变化趋势看,由于多数高收入者部分消费需求已经得到释放,而广大中低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有需求但有效购买力不足。从短期看,传统消费品需求明显放慢,汽车、住房、电子通讯、旅游、文化娱乐等消费虽然有所增加,但因收入差距扩大,这些新兴消费的增长对消费总需求扩张的支撑作用还不稳定。

  (六)满足农民需求的消费产品较少

  一些商品生产方和销售方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轻视农村市场的情况,对适合农村市场商品的研发力度不够,在农村设立服务完善的销售网点不够重视,导致农村市场上适合农民消费的商品不丰富,存在农民有钱无处花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一些商家把农村视为推销城市积压品的场所;不加区分,把销往城市的商品直接销往农村;销售网点不健全,购买商品不方便;售后服务不完善,商品出现问题无法处理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存在使一些有能力消费的农户难以实现其消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市场的发展。

  (七)价格因素对居民消费和餐饮企业经营形成压力

  近年来商品零售价格涨幅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及食品类特别是肉禽蛋及其制品价格十分坚挺,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对消费预期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农副产品价格高对餐饮企业经营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使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餐饮业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企业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的收入预期

  要继续针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扩大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用足用好国家和地方的扶持政策和措施,拓宽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渠道,稳定其收入预期。继续加大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投入力度,稳定农资产品价格,为农民工务工就业提供便利,增加农民收入。

  (二)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要根据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随着农民收入增长,用于衣、食、住、行、娱等方面的消费品将在数量和质量上发生较大变化,呈现多样化、层次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因而必须加强市场预测,研究和了解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新需要,并且及时生产新产品投放市场。同时,还应看到,现时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从而决定了农民经济承受能力还很弱,不可能大量购买价值很高的商品。因此,工业企业应从农民的这一实际情况出发,努力降低生产成本,不断开拓农村市场。目前,农村家用电器、电话和文化教育等渐渐成为消费热点,这也要求政府和企业一方面要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另一方面要生产适合农村特点的产品,针对农民消费需求进行产品设计,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农村。

  (三)培育新型消费领域,扩大消费需求

  要做好扩大消费需求的宣传引导,把消费需求引向国家鼓励发展的消费热点和消费领域,把握全省居民消费热点发展趋势,搞好节日消费,创新营销模式,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扩大居民住房、汽车、高档电子产品和服务性消费;形成有效、持续的消费热点,使消费者正常的消费需求得到有效的释放,促进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

  (四)激活储蓄存量,促进居民即期消费需求

  要加速潜在消费能量的释放,应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增强居民当期消费信心,激发其消费动力。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障的广度,加大保障的力度,解除居民后顾之忧;二是完善各项刺激消费的措施,用好国家的相关政策,真正做到让利于民。

  (五)培育汽车消费热点,拉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汽车产业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化大生产产业,它的产业联动效应十分巨大,相关到钢铁、机械、橡胶、塑料制品、贸易、信息等产业,也与金融、交通、保险、能源、旅游等行业密切相关。有关专家分析,汽车产业对相关产业的产值有2.5倍的带动效应,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1000美元左右,就到了汽车进入家庭的时期,这是发达国家进入汽车私人消费时期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汽车进入城镇家庭的时机已经来临,汽车消费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但由于车价过高,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不配套,对家用汽车消费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不够,目前汽车消费成为居民的消费热点仍有制约因素。当前,应根据国家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制定配套措施,以适应当期和今后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落实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减少汽车使用中的手续和环节;加大道路、停车场建设力度;培育和形成规范的汽车营销市场,促进汽车消费的进一步发展。

  (六)培育休闲旅游消费热点,优化居民消费结构

  休闲旅游是关联度大、拉动性强的消费领域。在发达国家,旅游消费已成为仅次于食品和住房的第三大消费项目。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能激发人们对有形商品的需求,更能激发人们对无形服务的需求。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方式的变化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消费在四川逐步成为新的消费时尚。四川旅游业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前景。目前影响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旅游基础设施、接待设施还不能满足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旅游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旅游景点门票太贵和服务行为不规范。应从大力发展旅游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这个目标出发,强化旅游业的支柱地位,加大投入,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加强旅游品牌建设,提高旅游竞争力,开拓旅游产品,建立大旅游市场,增强旅游服务功能,融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于一体,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支柱产业,带动交通、通讯、餐饮、商贸、饭店、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其在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推动开放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四川省统计局)

标签: 四川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878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