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蛰伏。
佘旭锦说宾宝(广东宾宝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宾宝)将加快步伐。宾宝的这位创始人有一组数据佐证:其门店此后每年将以不低于30%的速度增长,3年后门店数量将达到800家,并且上市。
2007年宾宝获得IDGVC高达3000万美元的投资,彼时香港金信兴的这家子公司在中国地区运作只3年有余,其运营的BENBO品牌专注于打造中国的型格男装。2004年宾宝成立第一年就有1亿元的收入,2006年实现翻番,2007年的销售额更达到了3.5亿元。
背靠IDGVC,这家品牌男装企业似乎有意于成长为另一家中国动向。同样是2004年从一家1亿元营收的小公司出发,5年间中国动向通过成功运营KAPPA品牌一跃成为一家明星公司,目前其总市值达298.7亿元。
然而,过去3年宾宝的门店数量始终在300家左右徘徊不前。佘旭锦说宾宝不做亏本的买卖,那些年销售额达不到180万的门店一律砍掉。按佘旭锦的说法,过去3年的休整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但是,宾宝能否复制中国动向?
学习KAPPA:三分神似
宾宝从一开始就与中国动向颇为相似。
2004年以前中国动向只是李宁公司的子公司,主要业务是品牌代理。而佘旭锦也是做代理出身,其创办的香港金信兴曾是多个品牌在大陆地区的销售代理商,最多时曾同时运作多达16个品牌,包括班尼路、佐丹奴、埃斯普利特以及G2000、U2等。
长期的代理生涯,使佘旭锦很了解国内市场,手里也掌握了渠道。2002年佘旭锦的欧洲之行,最初只是想再找个国外的二线品牌来代理,但在德国杜塞尔多夫相中BENBO这个牌子之后,佘旭锦改变主意,仅花6万美元就买下了BENBO在亚太的独家经营权。
中国动向也走出了同样的轨迹,2005年当KAPPA的母公司Basic Ne陷入财务危机时,中国动向成功抄底。当时其账面上只有1000万元人民币,但陈义红冒险与摩根士丹利对赌融资3500万,成功获得了KAPPA在中国大陆和澳门的永久使用权。
无论是KAPPA还是BENBO,都强调其欧洲血统。对中国动向而言,正是借力了KAPPA的国际影响力迅速打开局面。而佘旭锦也想把宾宝德国设计师BenLargerfeld男人都需要一条休闲裤的理念带入中国。
不仅借力宾宝原有的设计团队,其在广州总部也有自己的设计师队伍,而且还联合意大利蕾拜尔集团、台湾JP服装设计公司联合开发产品。
不抄KAPPA:负重前行
宾宝是否能成为中国动向?宾宝成长为中国动向,又有多远?
中国动向的背后,实际上是在尽可能多的、竞争者相对容易模仿的琐碎环节,做到了领先对手半步。
宾宝能否做到这些?佘旭锦说,过去3年他一直在公司内部洗脑:宾宝是一个专注于型格男装的快时尚公司。
宾宝认为那些毕业不久但又对生活质量有要求的人会买他们的东西,但买得起宾宝产品的人会更愿意多付点钱买品牌服装。地处西南、受到宾宝邀约的一位经销商,因此对代理心存犹豫。此前佘旭锦提出,BENBO品牌堪与Jack&Jones媲美,但价格却比它低。
事实上这并非优势。据了解,会员以及回头客是宾宝最主要的销售来源。而其对VIP客户的回馈也是宾宝营销的大头,对其6万个VIP客户赠送服装券以及提供给他们新品试穿,占到其消费额的20%左右。
同样采取轻公司运营模式,中国动向近几年其毛利率始终保持在60%左右。而同被归入轻公司范畴的宾宝,如今却越来越像一个重资产公司。尽管也实行生产外包,为其做代工的工厂超过50家,但宾宝60%的产品却来自其中的4-5家。为控制上游供应商可能带来的风险,佘旭锦选择增重:持有这几家主要代工厂的股权,这样不仅保持了供应链的稳定性,还能与代工厂实现资源共享,打通宾宝从生产到销售的数据库。
这只是增重的开始。佘旭锦在4月底的订货会上提出:能否在各大区内建设自己的仓储基地?由宾宝总部派车、派人为店铺统一供货?他认为在区域内不停往返穿梭的送货车就是最好的宣传渠道。
宾宝控制经销渠道的设想早已有之。佘旭锦此前就提到有一个3年计划,通过3年时间回购经销商的股份,最后使得加盟店成为宾宝的直营店。
与中国动向国内3500多家店铺均由经销商建立不同,宾宝实行的是分公司和省代并驱的管理模式。2004年成立后的3年中宾宝着力于开办多家分公司和建设直营店,但其未来3年的快速增长也许会更偏重加盟。可正如一位宾宝加盟商所说,尽管很多加盟商为代理高手,且拥有成熟渠道,但要把品牌做出来至少得花3年,得准备500万元投入。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