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集团张宏伟:现代流通业与东方集团战略选择

   2005-01-04 5030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张宏伟在央视记者讲习班上的发言(摘要)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用国际化的视角来制定其发展战略。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全球经济结构的大调整。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跨国公司为主要推动力的全球经济结构大调整。中国在这场全球经济结构大调整中,只是边缘化的经济力量。
  
  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已明确出现对外依存度过高的现象,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外资对中国经济的控制日益增加,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控制呈加速发展,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形成制约,对国家经济安全的潜在威胁不断增大。
  
  2003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8512亿美元,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高达61%。从国际上看,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美国的对外贸易只占其GDP的20%;而日本作为海岛型经济,且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外贸依存度也未超过30%。从我国对外贸易的控制权来看,到2002年,外国在华投资企业的产品已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2.5%。
  
  从投资角度看,2003年,中国吸引外资已占全球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总额的三分之一强,与美国同期大体相当。但美国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的七倍,外资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之高也就不言而喻。从外国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来看,1992年至2000年,中国经济中外资投资的比例在世界范围内是最高的之一,达到13%,而同期韩国为1.2%,印度为2.2%,美国为6.9%。
  
  外国投资在中国的过度发展,导致了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占据了我国内市场、垄断了产业的核心技术,制约了中国的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国际上最权威的国家竞争力排行中,与同是发展中的大国印度相比,2003年印度商业竞争力的全球排名是第38位,中国是第46位。
  
  基于上述分析,我得出一个结论,靠外资是扶不起来阿斗的。一个国家的强盛,最重要的是经济的强大;而经济的繁荣根本在于拥有一大批自己的强大企业,构筑我国的产业核心。
  
  流通产业受外资冲击的情况更加严重,外资在华建立的300余家大型零售企业中,90%是违规建立。更应引起关注的是,从发展趋势上看,外国零售企业已经从进入期转向全面、快速的扩张期,开店数目大大快于中国商业流通企业,并且单店规模也远大于中国企业。全球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经有40多家在中国抢滩登陆。竞争最为激烈的是代表现代流通业发展方面的高端领域大型超市,外资控制的份额更高达80%以上,拥有绝对优势。

  流通渠道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它控制着市场,决定着生产,影响着金融。外资企业大举进入我国流通主渠道,对民族流通业造成巨大冲击与损害,对国家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第一部分 现代商业流通业的战略地位

  一、现代商业流通业的定义
  
  流通是商品由生产领域进入到消费领域过程中经济交换活动的总合。流通由三个基本要素流组成:1、实现商品交易的资金流;2、跨越地理阻隔和时间障碍的物流;3、引导物流和人流的信息流。
  
  现代商业流通业与传统商业流通业的区别是,传统商业流通业是点经济,现代商业流通业是网经济。首先,从商业理念上两者就有根本不同,现代商业流通业首要考虑的是构建网络体系,形成流通主渠道。其次,在经营方式上以连锁经营为核心。现代商业流通业之所以能战胜传统商业流通业,就在于网络化的结构设计,标准化的快速复制,迅速形成规模化效益,再以集中采购方式,以大规模组织生产而降低生产成本,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而降低流通成本,再把降低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这两块巨大利益让利给消费者。
  
  现代商业流通业的本质特征,是以连锁经营的方式构建网络体系,形成流通主渠道。通过集中采购在区域和全球范围内构建整个市场的流通体系;通过控制流通主渠道决定着制造业、主导着消费市场;而且现代商业流通企业又掌控大量现金流的流进流出,进而影响着金融市场的稳定。
  
  现代商业流通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引导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现代商业流通业已不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集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为一身的产业。

  二、商业流通业在中国经济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1、 WTO谈判的三大主题之一
  
  在中国加入WTO的谈判过程中,流通业与金融业、电信业并列为谈判的三大焦点。
  
  从中国对外开放的大局出发,中国政府在流通领域做出了一些让步,换取了发达国家对中国纺织品准入等对我方有利的条件。同时,中国也确保了5年保护期的底线。此外,细细解读WTO文件中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我们还会发现以下特点:
  
  i. WTO成员不是毫无保留地开放本国的服务贸易市场
  成员国可以通过国内立法或行政规定的方式采取一些限制服务业外资经营,提高本国服务业竞争力的措施。
  
  ii. 服务市场保护期过后成员国政府仍可对本国市场进行合理保护
  如果因履行相应的开放市场的义务,而导致国内相同服务业企业的实质性损害或损害威胁,则可以按《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0条,紧急保护措施全部或部分终止履行该义务。
  
  iii. 世界各国对各自流通产业都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世界各国对自己的流通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主要是以《反垄断法》或者《商业大店法》等法律形式进行。在日本、欧美等地都有类似的法律,通过国家立法手段对商业大店进行严格管制。照顾相对弱势的本土商业企业的发展。

  2、 流通业已深入制造业
  
  流通业已经将供应链延伸到制造业。例如,美国王氏集团的产品设计中心有100多位专业设计人员,从选料、造型、生产工艺、宣传广告,直到柜台陈列方式,设计全套完整的开发内容,并提出在哪个国家、地区生产加工成本最低,何时上市。实际上,把产品设计、生产加工、营销策略、经营方式等都囊括于一身。 
  
  中国家电厂商的自建销售网已被家电连锁商打垮。大型家电连锁店快速发展,制造厂商自建的分销渠道由于不堪高成本的重负而迅速缩减。流通业对整个家电业发展的影响作用已具决定性。国内家电产品的流通巨头能左右几个品牌在一个区域市场的沉浮。一向由汽车制造商主导的定价系统,由于经销商力量的崛起,制造商正在丧失价格话语权。
  
  东方家园依托分布在全国已开业的16家建材家居连锁超市,构建起由1500家核心供应商组成的供应商队伍,形成了自己居核心厂商地位的供应链。同时,还培育了一批专门对东方家园生产贴牌商品的供应商。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建材家居流通环节和生产环节的控制。

  3、 流通业成为金融服务的争夺焦点
  
  流通业为金融业提供了开展个性化服务的市场。流通业中的零售业,每天都汇聚了大量的客流,为银行业开发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提供了巨大的客户来源。同时,借助零售商品和服务品种,可以开发出各种个人消费信贷服务品种。
  
  流通企业是产生巨大的现金流的企业。零售企业每天都会产生巨大的现金流。国外大的零售商,其现金流借助银行结算和其它服务系统在全世界流动。这样巨大的现金流在一国甚至国际资金市场上流动,对于一国甚至国际金融业的影响可想而知。

  4、 财富聚集效应与新马太法则
  
  现代商业流通业已经成为全世界财富聚集最快的行业。过去,我们习惯认为,投资金融业最具投资价值;现实表明,从公司价值迅速提升来看,商业流通业的投资回报率高于金融业。
  
  在世界500强排名中商业流通企业占到10%;在美国50强排名中商业流通企业占到20%;在2003年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前10位中有6位来自流通企业。
  
  我们再深入解剖一下沃尔玛,作为全球最大的商业流通企业,沃尔玛凭借天上一个星,地下一张网,送货一条龙,管理一棵树,如今已控制了10个国家的零售业。2003年营业额为2590亿美元,这相当于全中国的零售业销售总额;净利润为90.5亿美元,这相当于3个中石化的利润;创办与控制沃尔玛的沃尔顿家族,拥有1000亿美元的财富,让比尔.盖茨望尘莫及,10倍于华人首富李嘉诚的财富;在财富500强排名中,其销售额和利润连续3年位居榜首,让美国GE公司甘拜下风。
  
  财富聚集效应越大越快的行业与企业,一定形成马太法则--富者越富,穷者越穷。那么,新马太法则是:财富集中的范围已不是一个地区、一个行业,而是在全球范围内,财富向少数几个国家集中,而财富集中的载体就是跨国公司。美国经济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拥有最多最大的跨国公司,而这些跨国公司将世界各地聚敛的财富源源不断输送回母国,他们的行为已是榨取一个国家的财富。在拉美国家,由于跨国流通巨头形成了经济剩余价值的大量转移,出现了增长而不发展的奇怪现象。因此跨国流通体系导致拉美化倾向。

  5、 现代商业流通业事关国家经济主权和安全
  
  现代商业流通业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与核心支柱,事关国家经济安全的产业。没有主权商业,就没有主权工业;没有主权工商业,就没有主权经济。如果放任外资企业占据我国流通产业的主导地位,我们的工业企业将沦为国外流通企业生产贴牌产品的加工车间。
  
  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最具价值的是巨大的市场资源,而流通业主宰着市场,一旦跨国流通巨头控制了中国流通业,就意味着中国失去了对本国市场的控制力。

  第二部分:中国现代商业流通业的现状与挑战

  一、 中国商业流通业的快速崛起

  1. 现代流通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近10年来,以连锁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商业流通业的平均增长速度高出GDP的增速一倍多。2003年,39家流通企业进入中国500强,占到中国企业500强的7.8%。20世纪末,我国已经出现了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的流通企业。预计到2010年前后,我国将可望出现年销售额超过千亿元、拥有员工数十万人的特大型流通企业。

  2. 中国流通业面临着严重威胁
  1) 入世以来,流通业是受到冲击与损害最为严重
  据统计,目前世界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经有70%在中国抢滩登陆,其中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太平洋、百盛等更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到目前为止,全球零售企业200强中,己有12.5%的企业进入我国,还有12%的企业已经进入亚洲正随时准备进入中国,截至2002年底,中国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15家最大连锁零售企业中,外资企业已达7家,销售额超过560亿元,占15强的44.5%,占据半壁江山。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企业中,80%的外资商业流通企业属于违规提前进入中国市场。据原国家经贸委称,到2001年底,各地擅自批准设立的非试点外资零售企业达316家。竞争最为激烈的是代表现代流通业发展的高端领域大型综合超市,外资控制的份额更高达80%以上,拥有绝对优势。
  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国内批发和流通业不迟于2003年12月11日允许外方控股;不迟于2004年12月11日允许外方独资。我国商业领域的过渡期将于2004年12月11日结束,届时对外资商业的准入将基本取消地域、股权和数量的限制。这势必给我国流通业带来巨大的压力。
  2) 中国商业流通企业的命运令人担忧
  不公平竞争所导致的结局将是灾难性的。国际有关咨询机构和中国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不到5年,中国大中城市的市场格局为:外资大型流通企业将占有市场份额的60%以上,完全掌控中国的流通主渠道和经济命脉;中国大型商业流通企业占有30%的市场份额;中小流通企业占有10%的市场份额,而且,前5位的零售商将都是外国零售企业。
  由此可见,中国商业流通企业正处于竞争的生死边缘,正在与外国巨头进行一场殊死较量。这绝非是简单的市场份额和企业利润之争,而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经济战争,其核心是战略战争。如果中国企业在流通业失守,中国的经济命脉有可能被外国巨头掌控,中国的经济安全将受到威胁,中国将出现拉美化倾向,经济主权将在一定程度上丧失。

  3. 外资垄断中国商业流通主渠道带来的后果
  据有关研究机构的关于建立我国现代商业流通业安全预警系统的建议报告指出外资控制流通领域后,将垄断中国流通行业的五条命脉:一是市场垄断;二是人才垄断;三是企业品牌垄断;四是生产企业供货商渠道垄断;五是国内、国际市场通道垄断。
  五种垄断的通行作法是:集中资本先搞第一垄断冲击波,即采取各种可能的办法冲垮第一障碍取得通行证;第二步高薪招聘现有国内商业领域的骨干,实现经营本土化的组织保证;第三步是重金购买城市有利黄金地块作为商址,取得经营场所;第四步是靠炒作效应,吸纳中国制造商作为他们的供货商。
  当四个步骤实现后,中国制造商就被他们牢牢控制在供货网络之内,企业的生死完全被外商控制。这种垄断是外国资本输出发展的最终结果,其垄断的最高形式是导致干涉被垄断国的主权。这种情况已经从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拉美国家的现实事例中得到印证。

  4.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认识上的四个误区
  * 认为引入外资零售企业可带来大量国外资本。实际外企在中国除注入一定初始股本金外,绝大部分是用中国信贷资金和供应商资金来发展其中国项目;
  * 认为引入外资零售企业可以促进中国的商品出口。实际上,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开店与其在中国增加采购量并不挂钩。极低的劳动力成本、优质的产品质量及良好的信誉,已使中国成为世界性的生产基地;
  * 认为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设立的店铺有限,现在不足为虑。其实,在具有很高增长率、代表现代流通产业发展方向的领域,如大型超市,外资企业已占据了非常强的优势;
  * 认为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例较小,对民族流通产业损害不大。这种看法非常短视。随着外资零售企业凭借其优势地位在不远的将来占据国内零售市场主导地位,对我国民族流通产业造成毁灭性冲击。
  所以,有人被眼前利益驱动,忘记了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经济安全,是当前最危险的倾向。西方流通业巨头在我国入世保护期未满的情况下,能够提前大规模畅行无阻地进入中国市场,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已经自行解除了抵御经济入侵的武装。如果这种态势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话,我们将要付出的代价将是极其沉重的,甚至是整个国家的命运!

  5. 中国需要10个百联共扛本土流通业的大旗
  2003年4月百联集团成立,表明中国现代流通业开始步入整合发展的新阶段,同时,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也发表规划:要努力培育年销售规模100亿元以上的流通企业10家,200亿元以上的4家,超过800亿元的1家。
  这表明,政府充分认识到了流通产业对中国经济和安全的重要意义,并且从战略高度整合流通产业资源,保证中国的流通领域不被外资控制。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至少还需要10个百联,来共同扛起民族流通业的大旗。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商业流通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一、 正确的政策支持和舆论导向
  
  1. 全社会关注中国现代流通业的发展。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迅速提高政府、企业、消费者、新闻界和社会各界人士对现代商业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面临的跨国零售巨头的严重威胁的认识;外资一旦垄断中国商业流通主渠道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的认识。唤醒国民对国家经济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忧患意识。
  
  2. 中国现代商业流通业亟待扶持
  中国商业流通业是一个刚刚从幼稚期步入成长期的产业,目前还难以与世界零售巨头直面交锋。因此,迫切需要中国政府按照WTO对本国企业的保护规则,给予高新技术企业一样的扶持政策。
  
  3. 外资违规行为应予以严厉处罚
  必须要严格地按照加入WTO的自我保护条款,严禁对外国流通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对于违反规则的外资企业依法进行严厉处罚。

  二、 几点建议与措施
  
  第一,鉴于我国商业流通业对外开放进程已大大快于入世承诺,且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应严格按照我国入世时协议书的规定把握开放进程,坚决防止抢先于入世承诺开放市场。
  
  第二,立即全面调查外资流通企业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深入分析其对我国民族流通产业造成的损害,研究按照目前情况发展,五至十年后我国经济产业的格局,以及对我国经济安全产生的危害,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立即着手研究后WTO时期对外资的调控手段,参考他国经验,在法律许可的前提下突出对民族企业的政策支持,快速构建我国民族流通产业体系。
  
  第四,重点扶持一批初具规模、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大型民族现代商业流通企业。在税收、土地等生产要素和人才引进等各项政策上向国内大型民族商业流通企业倾斜。

  第四部分 东方集团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战略

  一、 东方集团的产业定位
  
  1. 未来发展的两大主线
  
  东方集团董事会确立了以银行、保险和证券等金融产业作为投资重点;以东方家园建材家居连锁超市的现代商业流通产业为经营重点的战略格局,实现东方集团投资、经营的产业专业化和规模化。
  
  2. 建材家居流通产业体系
  建材家居流通业是东方集团重点经营的核心产业。目前为止,东方家园已在北京、成都、广州、南京、青岛、济南、沈阳、大连、合肥、哈尔滨、重庆、太原等地开设了16家单店面积4万平方米以上,集建材、家居、家具、家装四位一体的超大型连锁超市,总营业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公司计划到2006年全国连锁门店数量超过100家,营业面积400万平方米以上,年销售额突破600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年销售额将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形成覆盖全国的建材家居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并成为我国大型现代民族商业流通业主导型企业。
  东方家园已经在中国的建材流通市场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品牌,经过不到5年的经营,东方家园主营业务收入和门店数量成倍增长,现正在构建以专业物流为平台的全国建材家居连锁零售网、批发网和电子商务网。

  二、 东方集团为何选择商业流通业?
  
  东方集团确立经营核心产业时选择了现代商业流通业,其原因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是现代商业流通业的财富快速聚集效应,以及建材家居流通业未来无限的发展空间吸引着公司股东。美国商业零售企业沃尔玛连续3年荣登世界500强首位,尤其是美国Home Depot经过短短23年的发展,就以582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位于2003年度世界500强的第37位,这些国际企业成功案例对我们考虑未来重点发展产业有深刻的启发。同时,过去5年的经营业绩和在单店规模、营业面积、销售额等方面均领先于竞争对手的自身竞争优势,也促使公司董事会做出上述决策。二是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感。现代商业流通业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事关国家经济的安全,作为中国的民族企业,东方集团有责任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尽自己的力量。
  
  不久前,国家商务部张志纲副部长曾经意味深长地引用了一家法国媒体对法国商业流通业的评论:谁控制了法国的商业流通业,谁就控制了法国经济,谁就拥有了法国。同时,张志纲副部长对中国商业流通业的发展也提出明确要求:在未来五年内,培育出15-20家能够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大型现代商业流通企业,主导中国商业流通主渠道。我们衷心希望这一目标能够早日实现,由中国企业主导中国经济,按照以开放促进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的宗旨,推动我国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503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