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董事长:为中国寻找消费引擎

   2010-06-17 新世纪周刊10320

  中国的消费要成为真正的经济引擎,距离有多远?

  这个问题事关中国经济增长是否可持续,中国的各行各业的业务前景与此休戚相关。为此,全球顶级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 & Company)董事长及全球总裁鲍达民(Dominic Barton)做过深入研究。

  现年47岁的鲍达民在去年掌舵麦肯锡之前,担任亚洲区业务的负责人,常驻上海。中国业务在麦肯锡战略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鲍达民接受本刊专访,专门谈中国提高消费率(消费占GDP比例)的可行方略。采访的主题并不是围绕如何“转变增长方式”等宏大的问题。鲍达民试图说明,中国在通向消费大国的路径上大有可为,具体在一些重要的方面下功夫,可以把消费率从目前的36%提高到50%。

  鲍达民高大、谦和,他一方面对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不吝溢美之词,另一方面则婉转地表示,中国以后的发展不可能依旧走这条老路。

  鲍达民认为,中国的城市化之路固然仍将继续,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仍然必须,但不可能再有以前的规模和速度,“而且,由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将进入下降通道。”

  鲍达民称,中国的发展需要转移到另一个轨道上,而增长的动力并不仅限于投资。大规模的中产阶级正在兴起,有大量的消费需求:买车、买房、更新家庭电器设备、教育孩子等等。

  事实上,“日本、韩国处于中国目前发展阶段的时候,消费率50%以上,远远超过中国,”鲍达民说。中国36%的消费率,仅为美国的一半,是欧洲和日本的三分之二左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的消费率仅高于沙特阿拉伯。

  “是时候改变了。”鲍达民说。

  如何改变

  从36%到50%,对于中国这个经济大国来说,如此大的鸿沟如何填补?

  鲍达民认为,有三方面需要努力。

  —修补社保安全网,尤其是完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体系。

  鲍达民引用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一项研究称,完善社保安全网当然会刺激消费,但在2025年之前,这种作用不会显著。综合而言,改善医疗系统带来的消费率提高为0.4个-0.6个百分点,完善社保体系则为-0.2个-0.5个百分点。

  如果提高医疗和退休金福利是通过更高或更普遍的工资税来支付—这几乎是肯定的,那么,家庭需要储蓄的压力虽然会减小,但他们能用来消费的钱也更少了。这样一来,提高医疗和养老金保险的主要影响就变成了分配性的,为穷困家庭提供福利的所需成本将被转移到中高收入家庭身上。此外,扩展医疗保险的任何努力可能都需要国家大幅增加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开支,并由此提高了政府在总消费中所占的份额。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1032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