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笼资金促外资品牌主动挑战,价格开战较往年提前三个月
高达1000万台库存占压资金影响研发,今夏难出新品
二三线品牌将在恶战中被杀出市场
3月初,对北京居民而言供暖期还尚未结束,而离使用空调更是相差三四个月。但是,记者昨天从京城几大家电卖场得来的消息表明,今年空调市场的价格战足足提前了3个月。
目前降幅最高达30%
记者上周末从国美电器了解到,1匹某品牌单冷空调已从原来的1000多元降至888元,国美有关负责人称,这标志着今年京城空调价格战的开始。
据悉,目前已有10多个空调品牌作出了明确的降价表态,而其中除了海尔、海信、科龙、美的等国产一线品牌外,三菱、松下、日立、夏普、LG、伊莱克斯等曾与价格战明确划清界线的外资品牌则是首次率先加入价格战。据业内人士预计,这些空调品牌中的上百种产品平均降价幅度将超过10%,最高达到30%左右。据了解,降价决心最大的美的早在去年底就已经全面下调了主力产品的价格,1匹分体机由原来的2580元降到了1550元,1.5匹机降到2000元左右,去年近3000元一台的商务机也降到2000元,2匹冷暖柜机的价格也由原来的4180元降到了2800元,首次跌破这一类产品的价格警戒线;海尔的1.5匹冷暖机也由去年的3380元降为2990元;此外,LG的1匹冷暖机也已降至1700元以下,松下的平均降价幅度更是达到了15%以上。与此同时,这股由国内一线品牌和外资品牌刮起的降价风也迅速席卷二三线品牌市场。原价2328元的志高2匹空调降至1999元,原价3158元的华宝2匹空调也降到2599元。
据业内人士观测,一般而言,空调价格战基本上是伴随着空调销售旺季的到来而打响的。从历年的情况来看,空调价格战应该在5月末至6月初开始,像今年这种足足提前了3个月,在淡季里就由一线品牌和外资品牌主动挑起的价格战尚属第一次,而他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清仓”,同时打压二三线品牌。
库存达到1000万台
分析今年空调市场的降价原因,简单一句话,都是库存惹的祸。来自中国家电协会的数据表明,2001年全国的空调库存超过600万台;2002年空调市场的总库存达到700万台至1000万台,这也是自1996年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
其实,对于一些业内专家来说,空调市场的高库存已在意料之中。据不完全统计,早在2001年底,国内空调市场已经基本饱和,这从当年的高库存量中已经可以看出。然而,整个空调行业的年产能力却在不断增加,目前的平均年生产能力已经超过了2000万台,同时,2002年中国市场全年的空调产量为1500万台,已创历史最高纪录,增速也在18%左右。所有这些也为2002年底千万台的空调库存埋下了“祸根”。
“高库存的结果肯定就要降价‘甩货’,”一位空调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分析,“2003年将是空调业恶战的一年,对于空调品牌来说,3至5年内市场上将有可能出现五六个品牌占据70%至80%市场份额的局面。”据他讲,一些二三线的空调品牌将在今年的价格大战中退出空调业。
占压资金至少182亿元
对于去年空调市场的高库存,有业内专家预计“行业新品研发会遇到最大的阻力。”帕勒咨询董事罗清启分析说,“如果商家还有库存,就不会把明年的货款提前预付给厂家,厂家也不会有更多的资金去投产新品,近千万台空调的高库存必然会绷紧各家现金流的链条。”据罗清启分析,企业没有资金不但新品难开发,甚至连正常的生产储备投入都难以做到。
毫无疑问,千万台库存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周转问题。如果按每台空调均价2600元,2002年全年最低库存量700万台计算,总库存额就高达182亿元人民币。同时,近几年空调的价格以每年15%的速度下跌,如此算来,库存跌价损失额会高达27.3亿元人民币。
另一方面,从各类空调产品的利润比较来看,中央空调的利润明显最大,其次是柜机,最后才是壁挂机。因此,有专家指出,今年的中央空调、家用柜机产量有可能增加,但壁挂机的产量将会有所减少,同时,一些二三线空调品牌也将由此消失。商报记者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