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富豪刘伯权追贼一夜成名,而他使用的追捕工具———直升机、游艇、保时捷———无一不是富裕和奢华的代名词。人们在谈论刘伯权的同时,也在议论东莞的富足。东莞人到底有多富?没有人能说清楚,不过从近年来越来越多国际一线品牌甚至是奢侈品牌的进驻,可见一斑。
奢侈品,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物品,在东莞却有不小的市场。仅以几例说明:奢侈品展已连续举办两届、经营高档消费品的金银岛黄金交易公司虎门分公司开业、莞城有20多家酒庄、长安有一家奢侈品交易中心、虎门正在建两家奢侈品商城和数个酒庄、汇集多个国际一线品牌的D’Oro香港国际名店进驻东莞……
每个商家都知道东莞市场这块蛋糕很大,但由于东莞富豪对奢侈品理念和认知的差异,以及国际顶级品牌的若即若离,奢侈品市场要在东莞真正立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其中,需要相关文化的沉淀与支撑,也需要消费群体理念与心态的调整。
文化内涵当觉醒
业内人士指出,东莞奢侈品市场潜力虽然巨大,发展形态却相对畸形。一方面,商家很热衷引进国际一线品牌;另一方面,不少莞人对奢侈品的理解还处于感官刺激阶段,大多数人只关心此类商品的价格,是否同类中最贵,而没有几个人真正在意和了解该品牌的文化内涵与现实价值。
在这种气氛下,消费奢侈品只能成为一种越演越盛风气,无法形成一种文化,这部分人群也只能是高消费人士,而成为不了高端人士。
奢侈品品牌代表一种整体独特的气质,几乎每个品牌背后都有各自的文化积淀,拥有者用心关注会被这些气质感染。“如果不了解品牌背后的历史,就不能体会这个品牌的风格和内涵,则拥有者和品牌不能互相融合。拥有者首先得认同奢侈品的内涵,并用货币购买的方式,使得这种内涵通过购买转嫁到自己的身上,以此来彰显品位和个性。”
在欧美地区,奢侈品只是载体,消费这些产品的背后,更多是对于其所属文化的憧憬,这才是消费的目的。从古至今,欧洲一直是全球最多奢侈品品牌的发源地,但并不是最主要的消费市场。特别是北欧地区,瑞典、芬兰、挪威和丹麦这些国家,人均所得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花在奢侈品上的金额却在全球平均值以下。他们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和文化,花钱买贵的东西并不会多带来些什么,心灵的自由与认同才是最长久的向往。
在东莞,尽管奢侈品市场红火异常,各路富豪争相挥金散银看似前景大好,但其发展瓶颈已然显露,专业人才的匮乏以及文化内涵的缺位,使该市场难免后劲不足。同时,对于有着几百万外来务工人员的东莞来说,过于弥散奢侈品豪购之风并不是明智之举,已然贫富明显分化的现状令社会治安岌岌可危,而过于高调的消费行为势必会加速仇富心理的加剧,于社会稳定利少而弊大。
———编后
心理
追求那种感觉
数年前,张楠(化名)与其他公司的几个老板谈生意。闲谈间,一个老板拿出烟盒,向在场的人派发雪茄。众人拿到雪茄后,先打开包装盒,在烟嘴处切开一个洞,再用打火机点燃,开始悠然地吞云吐雾了。
闻到浓郁的雪茄香味,张楠迫不及待地学着其他人的做法,点燃了手中的雪茄。他把雪茄放到嘴边,在烟嘴处狠狠地吸了一口,没想到一股猛烈的烟顺着喉咙穿过肺部,呛得他大声咳了起来,泪水夺眶而出。
周围的人看到这一幕,哄堂大笑。后来,张楠才知道,吸雪茄与吸香烟不同。雪茄不是用来吸的,而应该先把烟含在口中或者吞至喉咙,再慢慢地把烟吐出来。此后,张楠戒了香烟,迷上了雪茄,以至于日后离不开雪茄了。
随着雪茄进入生活,张楠顺理成章地发现了红酒,就像英雄遇上了美人,一拍即合。
与普通红酒(甚至有人往里面加雪碧)喝法不同的是,张楠发现,高档红酒置于空气中,根据红酒氧化时间的长短不同,能尝出各种各样的味道。如果雪茄与红酒配合在一起,味道更是千变万化。
这样的享受当然是不便宜的。张楠一天要抽两根雪茄,每根200多元,一年仅此一项开支至少需要花去15万元。若遇生意成功,他也学着电视里NBA夺冠球队的派头,向在场所有人派发雪茄,与众人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张楠把心思全花在了雪茄红酒上,觉得这才体现出一个人的品位和与众不同之处。他偶尔也买LV的背包、皮带,但不太喜欢那个50米外一眼可见的LV商标。
与张楠享用雪茄红酒不同的是,王琳(化名)喜欢名车、名包和名鞋。在豪华车展上,她眼都不眨,就拿下一辆100多万元的车。只要中意,她会花40000多元买一双鞋。
别人说王琳追求奢华,她的解释是,名车跑起来动力足,造型漂亮,开到路上,所有人都会向其行注目礼,有一种优越感。而脚下踩着那双40000余元的鞋,仅是漂亮和舒服,没有特别之处。
换言之,对王琳来说,100多万元也好,40000多元也罢,都只是个数字。说得不食人间烟火一些,只是追求一种感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