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商业期待“规范”与“扶贫”

   2010-08-20 《名牌时报·超市周刊》3680

  “想喝瓶饮料都没有地方去买!小区连个便利店都没有,太不方便了。”

  入住某小区一年多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当初买房时看到小区规划中有好多底商店铺,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些铺面到现在都还一直空着,不见有一家开张。”

  社区商业不能满足小区居民对购物便利的需求,带来了阵阵抱怨声,也暴露了社区商业的尴尬处境。社区商业如何突围?近年来已成为业内人士广泛关注的焦点。

  社区商业遭遇规划软肋

  “由于入住率低,加上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区消费能力,原规划中商业地产体量过大,造成开发商的招商工作很难做。”某小区物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一直在努力,但是到现在也没有吸引商家入驻。”

  社区商业对于商家来说就像一块翘首以盼的“大蛋糕”。但大批商家却在建好的社区商业地产设施前犹豫徘徊,小心地审视着社区商业的发展动向。对于商家的驻足观望,商业地产就变成了开发商手里一块难以处置的“边角料”。而造成这种既不对接又两不讨好的根本原因,是在社区商业规划的开始就留下了隐患。

  有业内人士分析,从零售角度讲,社区商业是归商务部管,但是用地指标实际是土地规划部门制订的。根据土地规划指标来建设社区商业,是否符合当地居民的需求,匹配还是不匹配,是大还是小,这是开发商既没有经验也没有能力去做的事情,因为这需要大量专业人员或者专业机构来进行调查。

  在国外操盘社区商业的都是专业的商业地产开发商,而国内大多数社区商业开发商仍是住宅开发商,缺乏商业开发运营经验,仍在采用住宅地产的思维开发运作模式对商业地产进行操作,使得国内整体的社区商业地产开发形成了速度和质量上的脱节。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最初的规划设计不合理,北京两个大体量的社区商业——国美第一商街和明天商业中心,在后期的招商、经营中都遇到重重困难,给企业带来了将近10亿元的损失。

  业态、业种搭配缺失

  作为一种以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社区商业的业态和业种应该是丰富多样。但是,由于在规划商业地产的结构设计上存在着先天不足,留下了难以医治的“硬伤。”

  一位打算在某小区进行商业投资的贾先生告诉记者:“底商的建筑结构不符合商业业态的需求,商家不需要高层,需要横向伸展的建筑形态。而明火的限制对做餐饮的影响也很大,所以,到底适宜做什么?真是左右为难。”

  在其他一些小区,记者还发现,许多房地产商不懂得商业的业态、业种的配置构成,把许多商业街道变成了餐饮一条街,对于其他一些便民的消费业种,如服务、零售、银行等都未予以布局。

  此外,还有一种传统思维把社区商业看作是围墙里面的商业。如果一个大的社区里同时有几个开发商的住宅楼盘,每个开发商都以自己的规划进行设计,往往会导致重复建设。每个开发商的楼盘下面都有一块商业地产,包括银行,药店、理发店等。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种重复建设会产生一个后果,就是今天这个理发店运营两个月突然不见了,变成餐馆,过段时间又变成建材商店,业态没有稳定性,也起不到商业聚集的作用,最终导致社区商业形成以拼凑为主的格局。不仅给社区居民生活造成不便,对开发商的品牌也带来不好的影响。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商业研究所所长赖阳先生指出,“在社区商业网络中除了大规模的商超服务,还应该有服务居民的便利性消费存在。如菜市场、特色专业店、便民生活服务网点等。”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368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