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刘崇梅:重庆建百亩基地 连锁店开进上海

   2010-08-25 重庆晨报4060


重庆沁园公司月饼生产车间。(资料图片)记者 李斌 摄 

  重庆烘焙行业的老大———沁园,迎来一次新生。记者昨天获悉,沁园已运作十年之久的水碾老厂将功成身退,沁园工厂要整体搬迁到位于白市驿的全国总部新基地,开始新的征程。 

  基地搬家 急行军上海开店 

  再次面对刘崇梅,这位获评第二届十大渝商、执掌沁园已21年的女掌门人依然低调朴实,更像一位邻家大姐。不过,提及沁园的发展蓝图,她立刻显示出了风风火火的重庆人个性:“新基地占地100亩,预计明年开始建设,届时,沁园的规模会至少扩大数倍。” 

  进军成都、涉水贵州、基地扩容,沁园的“胃口”一直在悄悄变大。而眼下,沁园的触角伸到了竞争最为激烈的一线城市———上海。“上海市场是中国糕点行业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也是众多国际知名糕点品牌的聚集地。我们启动上海市场,这是沁园全国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开局良好。”刘崇梅告诉记者。 

  不过,在扩张中,沁园一直坚持做直营。如今,沁园已在全国拥有3个生产基地,门店已开至200多家,其中重庆本地有100多家,成都近30家,在贵州地区也同样处于行业领头羊地位。 

  但记者得知,沁园的目标远不止于此。就在1月前,沁园已与北欧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殷拓集团进行战略合作,准备与其旗下香港巴格瑞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重庆新沁园食品有限公司,谋划上市。 

  来自殷拓集团的消息称,殷拓计划与沁园成立合资公司后,将把海外领先的经营模式引入重庆,通过拓展门店数量,将重庆新沁园发展成为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全国性连锁企业,最终推动其成为国内第一家连锁烘焙餐饮行业的上市公司。 

  创业艰辛 曾倒掉一车糕点 

  一个公司的品牌,与一把手紧密相连。沁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刘崇梅强烈的学习和创新意识。 

  1989年,不甘心在国营企业虚度时日,在饮食公司上班的刘崇梅和丈夫陈泽祥一起打破铁饭碗下海,东拼西凑筹齐5万元,买了台旧烤箱,加上6个员工,开始了创业路。 

  当时,市场被冠生园等十来家国有糕点厂把持,尽管刘崇梅吃苦耐劳,用最好材料、最认真工艺,生产的糕点却只能“乞讨式”推销:把货摆在一些副食店,请营业员代卖。 

  “现在沁园做大了,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当初创业时的一些细节。”刘崇梅说,公司为了保证糕点的新鲜和卫生,凡超过保质期的糕点宁可倒掉也决不出售。一次,为了鼓舞员工士气,自己和丈夫把没有卖出的大半车糕点全部倒掉了,可回厂后,还得强装笑颜、高高兴兴地对员工们说今天生意很好,明天大家要更加努力。 

  她表示,当时眼泪只有往肚里咽,咬牙挺过了这段最苦的创业期。不过这段时期的经历,也让刘崇梅明白了:只有持续创新、不断学习,才有出路。 

  “现在我都养成了一个习惯,出差在外地经常一个人逛各式各样的蛋糕店:悄悄地观察顾客买哪些款式、口味的蛋糕,服务员是如何在向顾客推销,蛋糕的摆放布局,包装袋用什么颜色,怎么包,对方怎么管理……”刘崇梅说,每考察一个店,她都会将比自己好的地方一一记录在心,回家后认真分析。 

  “烘焙行业属于快速消费品行业,几乎不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属于永远的‘朝阳产业’。我也希望沁园能借这次扩军上海,迈出全国化连锁的重要一步,成就中国烘焙行业的一流品牌。”刘崇梅说。 

  重庆糕点饼屋逾千家 

  面粉年消耗量6000吨 

  重庆人一年要吃多少糕点?答案是惊人的。来自市糕点协会的统计称,加上手工作坊式糕点坊,目前我市大大小小糕点饼屋已逾千家,面粉的年消耗量达6000吨以上,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胃”行业。 

  不过,重庆的市场容量还远远不及国外烘焙行业,比如韩国,一个仅4500万人口的小国拥有烘焙饼屋就多达3.5万家,而中国13亿人口大国拥有糕点饼屋目前仅在5万家左右。市糕点协会有关负责人称,按重庆主城人口600万左右计算,重庆至少可容纳两三千家饼屋,市场潜力巨大。 

  “现在,烘焙行业已经从崎岖的山路走到了二级公路,现在正驶入高速路路口,未来的10年将是在高速路上狂奔的10年。”沁园实业董事长刘崇梅说,随着烘焙行业的“朝阳前景”吸引,近年来国内烘焙企业、品牌数量迅速增加,整个行业快速壮大,未来10年谁是行业霸主,谁就将主导整个市场,关键是要看谁最先准备好。 

  而据《工业行业统计》统计,2008年糕点、面包制造行业的销售收入已达人民币212亿元,目前年均销售额还在以10.3%的速度增长。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406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