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者纷纷出局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台湾的“易喜”便利连锁店已发生裂变,其大多分店都已关闭,未关的分店也已被他人承包。记者致电“易喜”福州总部,发现其3部联系电话均已停止使用,原来副总的手机也一直处于关机状态。为了进一步求证此消息,记者前往福州铜盘路和八一七中路等地,发现其原有的分店都已关门,最后记者在温泉公园路终于找到一家仍在营业的“易喜”便利店。不过该店营业员告诉记者,“易喜”的福州总部在去年底就被撤除了,而该店已被一个体经营者承包,像这样被个体承包的“易喜”店还有一家在融侨锦江,虽然这两家店都还在营业,但与“易喜”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无独有偶,记者从本土便利连锁店“多乐氏”原负责人王先生处得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多乐氏”在我市加洋路、杨桥路等处的便利店也已相继关门,现在“多乐氏”已完全退出便利连锁业。
榕城便利店行业从2001年开始兴起。台湾的“1+1欢乐屋”和“易喜”分别于当年4月和10月进驻福州,这些便利店按照国际上流行模式经营,除了销售日常用品、食品外,还为顾客提供微波炉热食、给自行车充气、为手机充电,以及传真、复印等增值服务,在1年左右的时间里就分别开设了5家和9家分店。2002年5月,本土企业“多乐士”开始崛起,在几个月内也发展了10家左右的分店。这3家可以说是福州便利店行业的“开拓者”,不过在不到4年时间里,这些便利店相继停业,只留下了“1+1”欢乐屋还在经营,但它的分店也减到4家。
■市场环境仍未好转
“没钱挣就退出来了。”“多乐氏”原负责人王先生坦称,由于福州市民的生活节奏不快,他们几乎每天都有时间去物价低廉的超市购物,这使得便利店在福州的生存空间十分有限。
这话在“1+1欢乐屋”和“易喜”身上也得到验证。它们进入福州一年后,其便利店国际流行模式就遭遇水土不服,纷纷撤除原有的为手机充电等增值服务。当时记者采访相关负责人时,他们都把原因归结于市场还不成熟,他们认为再过两三年,便利店在福州的日子就会好过了。
但他们并未如愿。昨天“1+1”连锁便利店相关负责人赵世丰说,尽管目前一家分店每天的营业额达到了3000元至4000元,已略有盈余,但从整个公司的运作来看,只是刚刚达到收支平衡点。现在“1+1”只剩4家分店,所以每家店都有可能精耕细作。他说,刚开拓市场时,疯狂扩张的风险是很大的,10家分店如有6家能盈利整个公司就可正常运转,但如果6家都亏本,那这个公司就无法维持。毫无疑问,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一个企业在亏本的情况下要维持三四年并不容易。
赵世丰告诉记者,现在他们的营业额与前两年相比仅是稍有好转。由此也可看出现在福州便利店的市场环境并没有明显好转。
永辉社区便利店的发展也验证了这一点。2003年4月,福州本土超市巨头永辉涉足便利店行业,宣称要在1年内发展100家便利店。但时至今日,也仅开设了二三十家。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没有永辉超市的低价招牌做后盾,永辉便利店恐怕达不到目前的数量。
■行业洗牌还将继续
很多业内人士将福州目前的便利店行业称为“围城”,尽管“城里”的日子不好过,但仍有不少人想进来。
记者注意到,在福州加洋路几百米的路段里,这一两个月就冒出了“新概念”和“21世纪”等连锁便利店。在金山生活区也开设了“富乐多”便利店,在达明路有“3·8”便利店等等。它们的经营模式大多与当初的“1+1欢乐屋”和“易喜”一样,实行24小时营业,同时推出各种增值服务。此外,具有大型超市背景的“超大”也开始进军便利店行业。
新进者多,原来的也不甘落后。永辉集团总经理助理翁海辉告诉记者,永辉的物流中心即将建成,届时其配送能力将大幅度提升,永辉便利店的数量还将快速增加。“1+1”便利店负责人赵世丰也称,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他们已基本掌握了便利店的福州发展模式,今年他们将谨慎地再开6家分店。
业内人士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福州零售业的竞争仍将以价格竞争为主,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无一定资金实力的便利店可能面临着与“多乐氏”、“易喜”等类似的命运。(消息来源:福州晚报 记者谢充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