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连锁业裂变先兆 谁来控制国美不重要

   2010-09-06 中国青年报6410

  中国家电连锁巨头国美电器如今变得乱烘烘。身陷囹圄的大股东和咄咄逼人的经理人之间,上演了一出控制权争夺大戏,就像娱乐圈的花边新闻一样勾引着人们的好奇。商业的创新,价值的再造,中国电器流通业有待重塑的未来,这些实质性的问题似乎都被扔到脑后了。

  这也许只是暂时的。不过,如果抛开对国美权力斗争结局的无聊猜想,我们是否能够明白今天国美这场争权闹剧的“前因”是什么?人们会说,黄光裕和陈晓本来就貌合神离,当初国美并购永乐,是“大鱼吃小鱼,小鱼不服气”,这个埋下来的地雷终于在合适的时候爆炸了。可是,应该进一步追问,几年以来的家电连锁业整合并购之风之所以“不和谐”,其原因又是什么?

  很久以来,在中国家电连锁业高速扩张的背后,一直为低价竞争和低利润率所困。黄光裕的“玩法”可谓适者生存。不是单店销售利润微薄吗?那就无限地扩大规模,以“连锁经营”为旗帜,把国美门店大量复制到一二线城市的所有角落。业内人士很早就评价,这更像商业地产的营销模式,国美变成了“二房东”,它靠家电生产企业不得不付出的“进场费”或租赁费活着。

  由此,国美拥有了吸引上游供应商的话语权,更拥有了吸引各类融资和贷款以便进行资本运作的筹码。在“国美电器”的金字招牌下,集团本身的非电器销售业务不断拓展,尤其是房地产这种暴利项目,这些年为国美集团提供了相当可观的现金流。这一切并不稀奇。与国美同台竞争的另一个连锁巨头苏宁电器,其发展脉络也有相似之处。

  黄光裕一度被业内形容为“价格屠夫”。早在几年前,“家电连锁”的概念在中国已经成为“低价倾销”的代名词。以国美电器为代表的家电“大卖场”们,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顾客几乎无法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别,除了来回比较“谁的价格更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家电产品无法打造高端品牌,这同长期恶性竞争的家电卖场的低端印象,已经成为一个硬币的两面。

  人们只看到黄光裕同陈晓今天“闹分裂”,可当初他们分别领衔的国美和永乐“搞联合”,本来就是竞争惨烈的行业被迫选择的战略性联盟:通过掌控更多的门店,来挤压对手和扩张地盘。这些家电连锁的“恐龙”们,不是没顾虑到市场变化的“生态灾难”,他们本来一度力求向高端模式进行试探。

  当美国百思买并购江苏五星电器,并放出口信要将“体验式卖场”引入中国时,国美电器也曾煞费苦心,在北京北三环原宜家家居(IEKA)旧址推出了高端家电销售店——鹏润电器。所谓“体验式卖场”,就是鼓励顾客亲自动手试用产品,比如数码相机,可以试拍照,现场提供免费冲洗,从而观察效果;买电脑,卖场给顾客提供更多相关配件,让你自己“试装机”,以亲自感受电脑的性能。

  这些靠低价血拼起家的本土家电销售企业,从瑞典家居巨头身上获得了不少灵感。不过,这恐怕只是些灵感而已。当时,刚加入国美阵营不久的陈晓还信誓旦旦对媒体称,目前一家国美店的年销售收入约8000万元,他预计高端门店鹏润电器的单店目标是年销售5亿元以上。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的确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一年,鹏润电器就销声匿迹了。

  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本来已经造成低端形象的本土家电连锁企业的“土匪”们,想要一夜间摇身一变成为“绅士”,看来有点一厢情愿。也许国美电器分裂的种子从那一刻就埋下了。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641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