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普马打开西部通道 百安居欲掀零售并购潮

   2005-01-25 6700
卫哲表示,对外资来说,全国连锁的企业,没有什么价值,而强化区域发展,强化一个主业和业态的企业才是他们感兴趣的。

  重庆、成都、西安和昆明将是百安居2005年即将开店的城市,收购普马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并购,“我们和国内任何一家都有接触”,卫哲说。

  这话带来的结果,就是从此以后任何关于并购的传闻,于百安居而言都没有确认或否认的麻烦,最终总还是“不见到集团公告都有变数”。

  不过,变数归变数,有一点是肯定的,并购肯定会出现在未来百安居的扩张之中。理由显而易见:身为百安居中国区总裁的卫哲,其所擅长的正是并购。

  身着唐装的卫哲,说这话的时候,是2005年1月,这时他刚刚品尝到并购带来的甜蜜。按照计划,百安居收购普尔斯马特(以下简称普马)后,改建而成的新店将在两个月以后开张。

  这次收购发生在2004年11月。此时,距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开放大限,不过数天之遥。按照百安居全球母公司英国翠丰集团的公告显示,百安居(中国)公司以69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05亿元)收购中国5家普马会员店。百安居以现金支付的方式购买,并计划将其在2005年内全部改建成百安居建材超市。

  这场并购,显然揭开了百安居在中国并购的序幕。不过,更为重要的是,它也揭开了建材零售业并购的序幕。

  进军二线城市

  如果普马还有合适的卖场,百安居还是会考虑收购。卫哲的话始终留有余地。他说:“百安居是缺什么买什么。”

  那不妨回头看,百安居在去年年底的这场收购里买了什么。

  根据公告,百安居这次并购耗资1亿元人民币,而且是以现金支付。但据百安居内部人士透露,这次收购仅购买了原普马卖场的土地和物业,至于人员、存货、负债等等都不在接受之列。

  与此同时,有一点是必须要强调的,这1个亿并不是纯粹的收购价,也就是说,百安居支付给普马的并没有1个亿那么多。

  简单地说,除收购价以外,这1个亿还包含了百安居对收购的5个原普马卖场进行改建的全部成本,用卫哲的话说就是“综合成本”。但卫哲没有透露此次的收购价究竟是多少。

  不过,有一个数字可以拿来作比较,百安居自建一个卖场的成本大概在1500万-2500万美元(约1.2亿-2亿人民币)之间,而这个数字指的就是购买土地和建筑物业。据此分析,即使这1个亿全部是收购价,百安居也只花了自建1个卖场的钱就买了5个卖场。

  根据百安居的计划,2005年将在中国再开出12-14家门店,除收购普马的5家以外,还将在上海、北京各开2家,在深圳开1家,其余的门店都将拓展到二线城市,“比如东莞”。

  而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百安居也会更多地考虑商业地产公司。

  这正与眼下零售行业的处境有关。行业分析人士指出,两个关键原因已经并且还将继续影响零售行业扩张。其一,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对于土地出让的严格控制将使获得土地的时间周期延长;其二,国家对拆迁制定的严格的赔偿规定使获得土地的成本上升。

  正是这两个因素的存在,使得视选址为关键的零售行业巨头们,在中国的扩张开始从跑马圈地阶段进入到障碍赛。

  事实上,在零售业开放的大门打开的那一刻,零售业巨头们就已经发现,可供他们选择的土地其实已少得可怜。

  打开西部通道

  一位行业人士曾笑谈,在中国零售业界,存在着这样一种状况:一年10个亿未必能花得出去,因为未必有地可买,未必有店可开。

  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要发展,总免不了要扩张。这成了一个问题。

  而并购正好提供了一个解决之道。而且,并购显然也不用花那么多钱。

  援引自媒体的资料显示,截止到2003年底,中国已拥有连锁零售法人企业967家,其中内资企业占到93.4%;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数达到39089个。另有统计指出,2004年连锁零售企业门店增长率大约在15%左右。

  卫哲说,现有的资源无法再生。百联集团总裁王宗南也曾经说过同样的话,“网点资源是有限的,不可替代的”。如今要找到合适的地方开设新店,并不是那么容易。

  这或许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并购传闻会成为2004年以来零售行业的流行语,而建材零售企业也难出其右。

  卫哲表示,对外资来说,全国连锁的企业,没有什么价值,而强化区域发展,强化一个主业和业态的企业才是他们感兴趣的。2004年7月,英国第一大、世界第六大的零售商TESCO集团,斥资1.4亿英镑(相当于14亿元人民币)收购乐购为这话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注解。

  另一方面,百安居至今仍未进入天津或许又从相反的角度提供了另一种解读。在卫哲看来,内资企业的优势在于地域性,只要做到地区连锁,就进可攻,退可守。他表示,百安居之所以没有在天津开店,就是因为本地企业足够强势,“要么不去天津,要去起码得开3-5家”。

  而眼下,百安居和美国最大的建材零售企业Home Depot(家得宝)正在竞购本土同行企业东方家园,后者在商务部发布的2004年上半年中国连锁30强名单中排在第25位。同时,天津家世界也是Home Depot正在争取的并购对象之一。

  看来,以强化区域市场为主导的百安居,在北方市场上的扩张遇上了实力强大的对手。

  对于Home Depot来说,这是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桥梁;而对于百安居来讲,这正是开拓北方市场的良机。谁都是志在必得,这场竞争还真是胜负难料。好在让百安居稍感安慰的是,并购普马在北方的几家店之后,其总算赢得先机,率先在北方觅得了落脚之地。

  事实上,百安居对于普马这5家店的选择,也是百安居和普马在中国的所有门店进行接触后做出的决定。虽然百安居拒绝透露这5家店的具体城市所在,但其所在区域为中国西部和北部已经是可以确认的消息。

  卫哲解释说,选择西部和北部,“这和百安居的地理布局比较吻合”。这也正是百安居不选择仍然是其2005年扩张重点区域的长三角或珠三角的城市卖场,而选择这两个区域的主要原因。

  “而且,也只有普马后期开出的门店,才比较适合改造成百安居的建材超市,因为够大。”卫哲说。

  此前,曾有业内人士分析,百安居进入西部城市的时间比较晚,但这次收购显然可以使百安居迅速进入这个它一直垂涎的市场。

  据了解,百安居选择开店城市,主要基于以下三个要素:其一为当地每年的房地产上市数量;其二为当地房价;其三为当地可支配收入。在卫哲看来,2005年,西部已经在这个标杆上达到了百安居开店的要求。

  重庆、成都、西安和昆明将是百安居2005年即将开店的城市,收购普马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据百安居人士透露说,在继北部、东部和南部后,百安居中西部管理总部将在2005年同时成立。

  并购,然后降价

  “同行业都有机会(被百安居并购),百安居不介意在现有的销售额上再加上一块。”言谈之间,卫哲自信满怀。听卫哲的口气,百安居将来或许会有更多并购。而且,在这些并购中,百安居显然将作为收购方出现。

  “一旦收购完成,百安居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降价。”卫哲说。因此,对百安居而言,如果并购不能由其主导,降价一说又从何谈起?

  卫哲相信,百安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价格优势,尽管这种优势是和传统的建材大市场相比,而不是和它的同行建材超市比。

  目前,百安居共有14个大类的产品,其中7-8个大类的产品,基本上可以做到比传统市场低20个百分点。这样,即使传统市场的产品扣除17.5%的税率销售,依然无法与百安居的价格相抗衡。

  但是百安居的这种优势,还仅仅存在于消费者能够接受标准尺寸、能够形成规模生产和采购效应的那些大类的产品。从销售额上看,目前大约占到60%-70%的份额。

  于是,自有品牌就成为其另一个杀手锏。

  据了解,截止到2004年底,百安居共有1480个自有品牌的产品,而这个数字在半年前是300-600个,占其全部销售产品的5%,而销售额已经超过5%。从价格上看,自有品牌的产品与同类产品的差价基本可以达到20%-30%。

  这正是百安居目前赖以自豪的两个优势。而在其背后,实际上是百安居所依托的全球采购平台。有分析指出,跨国零售商在国际市场(当然也包括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源于他们是在全球的棋盘上调拨资源,不光可以集中其全球供应链优势来进攻一个区域市场,还可以通过总量惊人的定牌生产来控制上游产业,通过不断扩张的市场份额来影响价格体系。

  该分析同时还说,国内能够与百安居形成竞争的建材超市有好美家和东方家园,虽然从国内规模看,它们也不算小,但它们所拥有的还只是国内的资源与网络,两家的采购总量加起来,也不及翠丰80亿总量的1/4。

  权威资料显示,中国有500亿美元的建材市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由百安居收购普马而展开的并购仅仅只是个开始。(消息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蔡一飞)
标签: 百安居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670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