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乐书城第三家门店将入户浦东八佰伴

   2003-03-04 4210
在徐家汇美罗城和福州路开出头二家连锁门店后,“思考乐”的第三家大型门店很可能出现在浦东最繁华的卖场--10万平方米的八佰伴百货。但和一般的租赁不同,上海百货业巨
头一百集团提出的是参股投资,他们要的是资本层面上的合作。可以预料的是,思考乐要
在未来几年内做大,创的是新概念“思考乐”的牌子,走的必是资本运作和战略联盟这条
路。

面对图书市场即将到来的新一轮竞争,无论是国营书店还是许多志存高远的民营书店
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在这个市场上求得生存和发展。已成为名牌的季风在拓展方面显得非
常小心谨慎,也许他们正在默默等待着一个机会,如果有志同道合的资金进入,就是一个
融资扩张的机会,多年经营的品牌价值就彰显出来。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坚持做一家独
立书店也不是坏事。

“思考乐”把自己称为书局也自有深意。这不仅使人联想起“中华书局”、“商务印
书馆”这些中国书业史上响当当的老牌子,更令人回忆起过去的书店本身就是出版巨头。
切入内容产业是“思考乐”的战略之一,国外没有一家书店是不搞内容的,他们正准备推
出他们的“思考乐丛书”,发展新的增长点。

新一轮洗牌初露端倪

去年3月28日在美罗城开业的第一家“思考乐”门店,营业面积达6500平方米,日均
销售有8——9万元。给传统的书业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动。

“思考乐”的“新概念”说白了就是强调服务,他们聘请了台湾最成功的连锁书店诚
品书店设计店面,采用门槛最低的会员制(在书店购一本书即可入会),把星巴克咖啡请
进书店,不仅欢迎顾客在书店读书,甚至还为读者提供眼药水、创可贴等,可谓人性化至
极。

不过,真正体现他们实力的是书店背后完全现代化的企业运作:在中华路东业大厦世
纪索克公司总部,记者看到的是和传统书店完全不同的一个强大“后台”。管理阶层用的
是和外企一样的职业经理人,一整套完整专业的视觉形象设计新颖别致;扁平状组织管理
策略让书店内部的信息流保持顺畅,强大的物流配送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客户服务系
统支持其日常的运营管理。世纪索克的雄心很大,他们的梦想是:把“思考乐”做成中国
图书市场上第二个大型图书零售连锁企业,他们计划三年内在上海开设10家总营业面积达
3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连锁书店,年销售额将达3亿元。后三年再开设25-30家按不同专业
划分的主题书店以及50家社区便利书店,并适时再向国内其它地区乃至国外辐射。

也就是说,如果把新华书店比作中国电信,“思考乐”想做的是中国联通。

去年10月1日,“思考乐”把3200平方米营业面积的第二家书店开到了国营“巨无
霸”上海书城旁,而最近,新华书店也把旗下的音乐书店改造成4000平方米的综合性书店
开到了徐家汇,明眼人看得出来“这是要打仗了。”

长期以来,民营书店、社会资本或明或暗与主渠道竞争了多年,尽管争得了部分市场
份额,但总体仍处于松散状态,力量对比悬殊,而像“思考乐”、“明君”这样民营连锁
企业的出现,无疑正在打破这个局面。新一轮民营书店竞争和大资本的运作已初露端倪,
用明君书店总经理的话是:“一场洗牌在所难免。”

资本运作和书局概念

“思考乐书局”的出现,从一开始就体现出了资本运作的特色。世纪索克公司的注册
资金由民营企业上海索克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各出资1000万,初期的投资总
规模8000万。

思考乐书局总经理何根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1986年从上海人民出版社到加拿大
读书,在国外也涉足出版业,因此回国投资书业的愿望非常强烈,我的两个合伙人也看到
了入世后图书流通领域的增长潜力,所以索克决定投资书业。而作为中国出版业改革试点
单位的上海世纪集团也早有向下游(零售业)拓展的愿望。思考乐可以为世纪集团提供强
有力的营销卖场,世纪的产品又使思考乐的货源有了保证。

书中真有黄金屋。书业市场必将引来新一轮的激烈竞争。


据了解,欧美发达国家年人均消费图书300美元,中等发达国家也有100美元,而我国
目前平均不足10美元。事实上,京、沪等城市和部分沿海地区的人均收入已经能够支撑起
100美元的年图书消费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国人对于知识更新的需求日益强
烈,由此带动的图书消费和藏书消费预示着从前不引人注目的图书零售业将大有可为。

一方竹园,一片绿色,低矮的书柜旁,孩子倚着妈妈坐在地毯上,在优美的背景音乐
下静静地各自看着书。如果你久未去过书店了,那么在徐家汇美罗城四楼开张不到一年的
“思考乐”书局看到的这一幕,将使你对沪上的“新概念书店”有一个深刻印象。

近年来,上海的图书零售市场越来越火爆。大大小小的书店(亭)已达7000家左右,
而且正以平均每月50家的速度增长。入世后,图书发行体制的改变打破了新华书店一统天
下的局面,书店的投资呈现多元化态势,一批民营个体和混合所有制书店日趋活跃。他们
不仅给书店带来了服务、营销方面的“新概念”,同时酝酿出市场经济体制下书业的大变
革。

在采访“思考乐书局”时,老板告诉我,公司原来的英文名字叫“SOCCER(足球),
中文名称叫“上海世纪索克公司”。但后来发现“SCHOLAR(学者)”和“SOCCER”发音
很接近,“学者”的译义显然更适合一家“新概念书局”,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思考
乐”。不过我们不难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可以让曾经清贫
的书店,和已经疯狂的足球一样,成为一种发财的产业。

民营书店领改革之先

每两个星期,在上海的某个角落,会有一次“书业沙龙”,与会者包括思考乐、季
风、明君、昂立等。它们均为新华书店以外的非国营书商。其实,主渠道和二渠道的分别
已经越来越没有必要了。有实力、有信誉的民营书商越来越多,他们在出版社那里享受着
同新华书店相近的待遇。

不过,新华书店仍固守着7成的市场份额。由于历史的原因,民营书店在短期内还不
能完全改变“夹缝中求生存”的地位,图书帐期的压力,昂贵房租和微薄利润的反差,逼
着他们走与新华书店不同的道路。实际上,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上海图书零售业的传
统形象,创建着自己的个性,成为书店改革的主力军。

季风书园的老板小宝,一个自称“被文化圈子淘汰出来的文化人”。不过,如果你想
找一本最新出版但你认为特有品位的书,一般来说,季风不会让你失望。季风的新书分类
是上海的书店中做得最到位的。哲学思想、文学作品、经济管理、流行读物等各归一桌,
是一种“井水不犯河水”的“雅俗共赏”。地铁陕西路站旁的季风总店已是上海的知识分
子最爱光顾的书店之一。

如果说季风开在地下最初主要还是为了减低运营成本,那么明君书店老板,一位几年
前揣了几万元来上海打天下的四川女子,看中的完全是轨道交通带来的商机。季风在地铁
一号线车站开了4家,明君不到两年就在二号线内一口气开了18家,目标锁定地铁里的上
班族,如果你今天没买到所要的书,登记一下,第二天乘地铁时就能拿到。现在,总长
200多公里的上海轨道交通只不过完成了50多公里,在地下发展的明君潜力巨大。

中信泰富顶楼的“长春藤书园”在上海最贵的商铺占据一席之地,却做着利润很低的
书籍生意,它无疑追求的是美国“长春藤”一样的品味。投资人正准备在上海的中央商务
区再开设若干个书店,让这昂贵的“长春藤”真正攀爬起来,给上海这个大都市增添一道
风景。

昂立书店,几乎遍布除复旦外的沪上各名校——交大、同济、华师大、上师大。主打
在高校学生中最有市场的计算机和考试英语。年图书零售额近3000万元,每平方米年实现
销售额10000元,一个令百货行业眼红的数字。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421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