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商场、超市接连关门 门槛太低是原因

   2003-03-13 3640
据重庆晚报消息 解放碑西格玛百货刚刚关门,江北友谊商场又宣布“经营转向”,全场商品清仓大处理。

  一周前,杨家坪中商百货雪崩,还拖欠供货商货款和员工工资上百万元。以香港老牌影星万梓良为背景的重庆万仕服饰公司,老板突然消失,据说卷走西南片区30多名加盟商数十万元保证金。同时,一家开业不久的连锁超市也传言四起。

  近来商场为何频频死亡?

  表面看,每年春节过后,商场就进入淡季,要到五月才能松口气。在这段时间,中小商场往往会出现问题,严重的只好关门。

  深层的原因在于,开商场的门槛太低。结果,纷纷涌入的结果是开张容易,发展难。你方唱罢我登场,真正担惊受怕的还是供货商、员工和消费者。

  开商场的门槛到底有多低?

  上千平米超市:开张只需10万元

  一位拥有数十家连锁店的超市老总透露,启动一家超市并不困难,开张前主要有两大投入:装修费和电脑系统。以一个千平方米左右的超市为例,两项各计5万元左右,累计10余万元。

  超市与供货商多为联营,大部分商品都不用支付货款,直接与供货商分成。启动后,再设法筹措流动资金,用于购买少数几种紧俏商品,几万元即可。因货款有周转期,短则十天半月,长则一月两月,这有利于超市占用供货商货款,也是流动资金一大来源。

  员工工资更好办。超市直属员工15人左右,主城区人均工资400-500元,累计6000-8000元;剩余的10-15名员工岗位,则由供货商派出的促销员填补,超市管人不管工资。此外,空调、冷冻、照明等电费,约8000余元。这两项费用都在开张一个月后支付,此时已占用供货商部分货款,可挪用。

  场地租金当然是大头,不过也有办法应付。眼下房地产开发很热,新老商业用房大量闲置,开发商希望引进商场炒热或盘活房子,不惜抛出种种优惠,也能容忍商场拖欠房租、水电、物管等费用。

  以刚刚崩盘的重庆中商百货为例,注册资本仅100万元,经营的商场高达1万余平方米,这笔本钱只够两三个月的租金。半年下来,重庆中商拖欠物业公司房租数百万元。有人说,重庆中商就像在玩空手道。其实,如此操作的岂止中商一家?!

  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开张确很容易,但如果生意不好,超市收益差,不足以支付房租、水电、工资等,便会无节制地占用供货商货款,或拖欠房租等费用。结果,往往是供货商稳不起,断货、撤货、群起索要货款,超市就会突然死亡,老板往往会人间蒸发。

  再以重庆中商为例。据供货商反映,它一开始拿给供货商的,就多是空头支票。从事音像制品的朱女士说,她曾领到一张7000余元的空头支票,多次找总经理软磨硬缠,才得以兑现。

  知名商场:开分店不用贷款

  百货商场、家电商场的操作模式与超市类似,只是启动资金、流动资金要求多一点而已。启动资金也主要用于卖场简装修和电脑管理系统。商场内各品牌的柜台或专卖区,多由供货商出钱装修。供货商多是先铺货、后结账,结账周期多为两三个月,比超市长得多。百货商场也会把应付货款截留几个月,从中谋利。

  因此,要开张一家百货商场并像外人想像的困难。对知名商场而言,甚至可以用“轻松”二字。

  最近几年,市内知名商场广开分店,扩张本钱一般没有依靠贷款。有些甚至敢在黄金口岸买场地,不怕资金积淀,一来表明它们的现金流比较充裕,二来买的地价也低得惊人。当然,个别能享受国债贴息的商场,对优惠贷款也当仁不让,尽管它并不缺少这笔钱。

  跟超市一样,百货商场也是开张容易赚钱难。就是太平洋、家乐福,也是苦心经营了两三年才开始赢利,重百、新世纪的一些分店,目前也处于营造市场阶段。实力不强的商场,多半只能支撑一年半左右,有些某些抱着投机心理开商场或超市的,往往只能活半年,不过,商场垮了,老板多半能卷款而逃,竟然赚了,事情就这么奇怪。

  商场收入:“苛捐杂税”占一半

  不知情的消费者以为,商场赚钱只是靠卖东西吃差价。其实不然。

  业内人士都知道,供货商须向商场缴纳各种“苛捐杂税”,诸如进场费、上柜费、店庆费,等等,不一而足。知名商场如此,中小商场也然,只是胃口有大小。这是生产过剩、供大于求的必然产物。

  知情者透露,目前商场向供货商收取的各种费用,在其收入中可达50%以上。据说石桥铺某超市,一年收费100多万元;某大型连锁超市,一年收费1000余万元,而它公布的利润也才三四千万元。

  难怪有供货商感叹:商场大门未开,就已财源广进了。(记者 袁享林)
标签: 重庆中商百货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364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