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蛙上市后冻资逾1220亿 超额认购达485倍

   2010-10-18 第一财经周刊4130

  9月29日,内地的儿童一定让香港的投资者大吃一惊。

  这一天,以儿童消费品概念上市的博士蛙吸引了超过8.4万散户的认购,超额认购倍数达到485倍,冻资逾1220亿元,超过此前在港上市的中国农业银行,成为今年以来港市“冻资王”。

  现年54岁的公司创始人钟政用十几年前仅仅拥有一个外贸服装代工的工厂。但在代工生意尚且红火之际,他便开始创立自有童装品牌博士蛙以使公司转型。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儿童消费品市场近几年大幅增长,由2005年的740亿增至2009年的1653亿,复合增长率为22.3%。但儿童消费品至今仍是一个非常分散的市场,规模最大的博士蛙仅仅占到中高端市场4%的份额。

  在这样一个分散但成长迅速的市场中,钟政用成功建立起了一个多元的渠道网络,使自己的公司在扩张中保持领先。博士蛙在全国有多达5种销售渠道—百货品牌专柜、街铺专卖店、博士蛙365生活馆、主力店和网店,总计1126个零售终端。

  以自己的产品为主力,使得博士蛙保持了较高的毛利率。据其招股说明书显示,博士蛙2009年销售额6.4亿元,毛利率达42%。2004年为海外市场代工的收入还占总额的60%,现在博士蛙生产全部外包。9月29日正式开盘后,其市值达150亿港元(约129亿人民币)。

  多品牌战略

  博士蛙是国内首批以卡通形象为卖点的童装生产商,但那只新生的青蛙很难迅速勾起顾客的兴趣。早在1996年品牌刚刚创立时,钟政用就试图以此形象拍动画片。当时的报纸甚至预告这笔投资达到1000万元。但当时日本动画片已经牢牢控制了电视的黄金时段,公司最终还是搁置了拍摄计划。

  博士蛙一开始便定位中高端儿童服装,通过较好的质量和面料来赢得顾客。而最初的渠道便是百货品牌专柜,百货店至今仍然是国内最大的儿童消费品渠道。

  国内儿童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让博士蛙搭上了快车,2000年时博士蛙的专柜数量便达到了200家。但随后的5年,博士蛙的专柜数量一直在300上下徘徊,在扩张上遇到了瓶颈。其时,台湾、韩国的童装品牌大量进入内地,博士蛙无法单靠质量、用料来赢得更多中高端客户。虽然从1997年坚持发售的《小青蛙报》每月都登载博士蛙的故事,但卡通形象号召力却远未显现。

  钟政用减慢了开店速度,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设计上。公司邀请法国、意大利的童装设计师驻公司培训,设计团队成员也由原先的6个逐步增加至50多个。具体的博士蛙形象不再频繁地出现在服装上,取而代之的是明快、跳跃的设计风格的一致性。

  但直到2005年这家儿童消费品公司才“偶然”更上一层。当时华纳兄弟主动拿来了一些授权品牌,钟政用一眼就看上了哈利·波特。一部系列电影到底能在中国孩子心中留下多深的印记尚无定论,但广州、上海的多家企业已经坐在了谈判桌上。经过几轮的筛选,博士蛙在江浙沪的渠道能力,以及产品的设计感赢得了华纳兄弟的信任。

  授权金额和销售分成并没有给博士蛙带来太多的资金压力,真正的压力在于华纳兄弟对品牌形象的严苛要求—如果营销策略、市场推广费用,甚至产品开发种类无法达到要求的话,华纳兄弟随时可以收回授权。

  2005年11月18日,哈利·波特第四部全球同步上映。上海30家博士蛙专柜集体变身“魔法城堡”。所有产品由博士蛙自行设计。这次不是简单的形象嫁接,而是款式上的切合—有收腰有下摆的抓绒魔法师大衣、霍格沃茨式围巾都出现在了货架上。“上海新世界专柜的队排到了走廊上。孩子们奔着魔法棒、黑框眼镜而来。”钟政用回忆说。 

  随着后续电影和图书接连推出,哈利·波特的热度持续上升,博士蛙的产品也随之不断更新。公司在设计上要求严苛,设计师们早早做出了六款风格的系列服装,以对应六部系列电影。至今哈利·波特形象店已逾200家,成为博士蛙的重要支柱。

  钟政用的另一个精明的决策是抓住了运动服饰的机会。此后,公司接连拿下了网球王子,NBA、曼联、尤文图斯等7个授权品牌。相比于动漫品牌,体育品牌无论是影响力还是生命力,都会更长久。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413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