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的两家地产公司陷入了“囤地”漩涡。
一则刚出炉的上市地产公司囤地榜单,将近125家地产上市公司的土地储备列为“囤地”,保利地产以3369万平方米居首,万科以3268万平米其次。另外两家地产龙头金地集团和招商地产,也在榜单之中。榜单并得出,上市房企共“囤地”12亿平方米,若建成可供1.2亿人居住。
此前的8、9月份,万科、保利先后拿下单月销售过百亿的业绩,万科年内销售额可望突破千亿;今年4·17新政之后的调控期内,万科、保利曾是积极降价迅速出货的先行者。
“公司是快速开发模式,追求高周转率,‘囤地’不符合公司利益,相反还会导致资金沉积,影响利润率。”11月3日,万科、保利两家公司对本报回应称,公司未接到任何关于本公司“闲置土地”的处罚或通知。
多位房地产业内人士表示,“囤地”现象确实在一些上市房企中存在,国土资源部今年也曾公布“闲置用地”名单,这一现象背后,凸显的是土地供应问题以及相关土地公示、批后监管制度的不规范。
“囤地”争议
万科、保利均表示,不会将持有土地以获取升值收益作为主动的业务模式。相反,过多的项目资源会导致资金沉积,囤地、捂盘均会降低公司的周转率。
万科自认为其企业定位是业内的“制造业企业”,以快速开发为主要经营策略,通过提高周转率来提升收益率;保利地产董秘岳勇坚也对记者称,保利地产是高速周转的公司。
尽管万科和保利认为自己没有囤地,土储也不等于囤地,但实际上,对于囤地这个概念,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而地产公司是否应该有土地储备,土地储备多少合适,存在争议。
根据国土资源部《闲置土地处理办法》规定,土地出让合同中未规定开工时间的,若超过合同生效期一年未动工,则视为闲置土地。已动工开发建设,但开发面积不足总面积1/3的,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的,或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1年的,也被视为闲置。
通常,人们将这类闲置土地视为“囤地”。而上述榜单中,直接将开发企业的土地储备视为“囤地”。
万科公司认为,这种界定是不合理的。“快速开发如果发挥到极致,理论上应是‘0土储’,但现实中不可能,因为土地供应存在不均匀性和不确定性,不可能随时从市场上采购。”万科董秘谭华杰表示。而两到三年的项目资源保有周期,是万科实现最大住房供应能力的最优水平。
本报记者查询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发现,对于土地储备可供开发的年限,各家公司均有不同。万科、保利是两到三年,龙湖地产、恒大地产是三到五年等。
“有些大型项目是分期开发的,在当初签订合同的时候,都有约定开竣工期限。”招商地产证券事务代表曾凡跃表示,分期开发的时间可能在5年、8年,甚至10年以上。
这种大型项目以二、三线城市居多。据记者了解,包括富力、雅居乐、鲁能、中信泰富等公司在海南多个项目的开发中,与当地地方政府所签订的开发时限,都在5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