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专访恒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法务监察委员会主任李强:
今年将变豪华购物中心
就恒基中心今年将变高档购物中心一事,记者采访了恒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法务监察委员会主任李强,他向记者透露了恒基中心再度变脸的初步规划,“大型超市的进驻只是第一步,其后,西班牙的咖啡屋、意大利的红酒酒吧、国际顶级品牌服装专卖店都会一个接一个地来。”
“如今恒基中心将全新出击,打造整体品牌,让人们不出京城就能享受到国际级的消费氛围。”李强告诉记者,恒基中心已斥巨资邀请国际顾问公司为其重新包装定位,8万平方米的商场将变成多家零售、饮食娱乐的知名商户和著名品牌为一体的豪华购物中心,“2003年初会全新亮相。”据介绍,变脸后的恒基中心连门的朝向都要变动。
“全新亮相的恒基中心在经营定位上还是高档,但商品价位不会太高。”李主任表示,恒基中心开业之初过高地估计了国人的消费水平,而导致了现在的无法经营。经过三年的市场摸索,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再度变脸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昨天记者还了解到,千百千小商品批发市场已不适应恒基中心今后的发展,且已有一年没有交租金、管理费和水电费了,恒基中心已正式向千百千发出公函,要求将欠款交纳,否则就公堂相见。
记者观察:变脸能否救恒基?
准确的经营定位是商场生存发展的关键。而商场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的消费群体及商圈内商业业态等都是商家确定经营定位的首要因素。
曾有业内人士指出,恒基中心从经营天价的商品到地摊货,忽高忽低、变来变去,经营定位没谱儿,不仅让商户们没赚到钱,还让消费者对恒基失去了兴趣。北京财贸干部管理学院王希来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恒基中心作为北京最大的商场,开业三年多来一直经营不善,纠纷不断,主要缘于经营定位把握不住:在商业低迷时,它高高在上,经营天价商品;被重重地摔下来后,又转而经营小商品批发……“恒基中心地处北京火车站繁华商圈,消费者到这里买的是品牌,而不是低档货。”王教授认为,恒基中心要想变脸成功,要做的事还很多。
据介绍,北京财贸干部管理学院王希来教授曾对北京站商圈做过为期三个月的专项调研。数字显示,北京站商圈的常住人口只占该商圈的7.5%,以流动人口居多;商圈的特点是小饭店、小杂食店、小旅店为主,恒基中心和中粮广场等大商场为辅,餐饮等消费占到了41%。“随着北京站南广场交通的畅通,北京站商圈将向南移。在这里经营电脑城、电子元器件城都不成,北京站的大商场要发展文化产业才有出路。”王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表示,如果恒基中心或中粮广场经营一个面积在3000-5000平方米的图书城,将能网住南来北往的旅客,凸显自家的特色。
背景链接:恒基中心“变脸”大事记
初露芳容:位于长安街的恒基中心于1998年底开业,良好的硬件设施、又与恒基写字楼、中粮广场比邻,开业时曾定位高端消费市场。赛特与中商百货组成的中商赛特,进驻时甚至宣称要做“比赛特还赛特”的顶级百货零售店,与王府井、国贸一争高低。但由于商品价格高得令人咋舌,如一个靠垫、花瓶两三千元,一件衬衫上万元,当时的顾客只有一些白领和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普通百姓到此来却只逛不买。历时一年半的苦苦支撑,赛特因资不抵债而撤出。
二次变脸:在这种情况下,中商百货请来以代理经营世界顶级品牌闻名的香港连卡佛百货管理人员,联手在恒基中心开办“向国际水准看齐的高级零售店”,增加了礼品、家居用品,来自日本、意大利、法国、瑞典、美国的家居商品精致至极,当然价值不菲:一件连衣裙5000多元,一个皮包三万元。商品价格的高门槛,挡住了消费者,也使中商百货两个月后匆匆关张。
三次变脸:2001年9月,千百千小商品批发市场进驻恒基中心,经营的全是中低档次的商品,这下不仅外国人不来了,写字楼里的白领少了,就是普通消费者也不来。原因之一就是千百千的商品和万通、天意等小批发市场的商品没什么两样,这里又远离居民区,不是交通枢纽,谁会跑老远的路来这里买?而对那些上下火车的外地人来说商品价位也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