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进河南“批量”拓展挑战IGA联盟模式

   2011-01-11 大河报6030

  核心提示

  刚刚完成上市后的福建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辉),就给了中国零售业一个惊讶。上月末相继发布了一揽子公告:增资16.34亿元,在国内8个省、市,完成拓展近80家店。其中,河南新增门店分别为:郑州市区四家,洛阳、新乡各一家。

  然而,福建永辉的“批量”拓展方式,却也打破了IGA(全球第二大自愿连锁组织)协议,“区域授权发展”的条款。未来在河南市场上,它将与同是IGA盟友的河南大张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张)、许昌市胖东来商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胖东来),形成地域性竞争交叉。

  曾以“拯救中国中小零售商”骄傲的IGA,在中国活跃了5年,而今能否驾驭局势?“体制、机制、运作实效”渐被诟病的IGA,还能否延续它在中国的吸引力?

  现在,值得探究了。

  【洋连锁】

  罩不住民资零售商崛起

  此次跳入河南,不是永辉第一次在IGA组织内“越界”了。2009年1月,它即跨入了北京市场,与同是IGA盟员的北京华普超市有限公司“会师”了。

  当然,很可能这不是最后一次“越界”跨入盟友腹地。因而在“越界”的问题上,永辉认为,“这比较尴尬”。

  中国零售市场是全面开放的。缘何这个意欲图强的民营零售品牌,却存有“越界”争议?这还要从自愿连锁模式说起。

  通俗理解自愿连锁模式,即是多家中小型独立零售商(独立资产所有权与独立财务核算),自愿组成的一个运营整体。在统一店铺品牌的基础上,进行统一采购、配送进而实现规模化优势。它所存在的根本立意,是中小零售商形成捆绑,共同对抗沃尔玛、家乐福等连锁“巨无霸”对市场侵蚀。

  欧洲的SPAR与美国的IGA,是全球最大的两个自愿连锁组织。2004年,它们几乎同时挤进了中国的大门,拓展盟友。而IGA进入中国前,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吸收了4400家门店入盟。

  2004年,全面放开后的中国零售业,内外资巨头疯狂“跑马圈地”,让中国的中小零售商笼罩在胆怯的阴霾下。此时,“没有竞争,只有合作”的自愿连锁模式乍现,无疑是温暖的。

  一场堪称“新洋务运动”,在中国零售业由此拉开。据公开资料显示,截止目前,IGA在中国已拥有15家入盟企业,遍布全国10个省和3个直辖市,门店数超过2500家,年销售额400亿元。

  近5年间,似乎一切相安太平。“大家庭”的温暖度,可以说是“兄弟之间,其乐融融、要啥给啥”。譬如,你想到任何一家盟友看看经营的“后厨”,模仿其经营策略,翻翻财务报表,都没问题。再如,福建的琯溪蜜柚货源紧俏,IGA盟员找到永辉“做东”,帮助谈判、摊薄价位,实现跨区联合采购……一切似乎都是那么顺理成章。

  但是,这是在IGA的基本游戏规则下,每个省份只发展一家盟员。同时,盟员都能遵守“所有权与财务各自独立”与“各自所属区域内自主发展”。

  5年后,在IGA盟员中的一批“小个子,成了“大块头”。武汉中百、湖南步步高、深圳人人乐、福建永辉,先后实现了上市。

  “不快速发展,资本与股民也不会答应。”这是福建永辉为争霸全国,找到的合理理由。同时,永辉总裁助理翁海辉介绍,永辉是依照国家级经济区布局,选择拓展的方向。之前有海西、川渝、京津三大经济区,之后进入皖江城市带,再由安徽跳入未来的“大中原经济区”。

  不得不说,永辉的拓展路径与方略,足见睿智。却又与IGA现有的盟员布局,必然形成冲突。

  “永辉无论走到哪里,都在行业内倡导‘共生、共享、共发展’的宗旨。”这是翁海辉所强调的。

  但两个挨着门的餐馆,做同一批客人的生意,还能敞开“后厨”,让抄走菜谱吗?这就是IGA在中国所面临的最新问题。

  【盟军怎PK?】

  成考量老板们胸怀的命题

  永辉与河南“四方联采”,是2006年8月同批加入IGA的盟友。此番河南“会师”,或将成为中国零售业“无巧不成书”的故事。

  首先,自亚细亚时代之后,河南再没有跨区域的连锁零售品牌,但却成就了中国第一个本土自愿连锁组织,“四方联采”。它由洛阳大张、许昌胖东来、信阳西亚、南阳万德隆,四家企业于2002年构架成立。而后有濮阳百姓加入,共五家企业组成。

  其次,两方来往的频率非同寻常。两方内部人士均有证实,早在入盟之前,几个老板即是惺惺相惜,建立了深厚友谊。

  潜在的竞争,尽管不可避免,但之前建立的“互通有无、资源开放”“盟约”,是否会被束之高阁?

  至少在目前,双方在这一问题上,均表现得相当豁达。

  “四方联采”一成员企业的负责人,做了三方面表态:其一,“敌人”(指非IGA成员)可以来,兄弟一样能来,高手同台竞技,更方便相互学习;其二,永辉的到来,说明河南市场进入了快速成熟周期;其三,IGA只是为同业者提供了交流、合作的机会,却不是必然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不可能是救命稻草。

  而翁海辉的表述是,福建永辉进入河南,对“四方联采”盟员保持着资源合作与共享。

  这番豁达的胸怀,也许会在中国零售业成为一段佳话,却在IGA内部,未必能够达成共识。

  “IGA在全球发展近百年,‘越界’现象是刚刚在中国出现。也许有些盟员会不舒服,但这应该不是主流。”这是IGA中国区轮值董事长、湖南步步高董事张海霞对“新问题”的见地,“虽然不鼓励,但是不排斥”。

  不鼓励的原因,张海霞称,“还是有非IGA空白区域可优先发展”。譬如,步步高进入了江西省,并报请IGA国际获得区域授权;而“不排斥”,是希望盟友们开放的胸怀,接受这一行业必然的趋势。但张海霞强调,前提是不要出现恶性竞争。“深圳人人乐也要进北京,我们也欢迎盟友到湖南来。”

  而一位中国零售业的观察人士提醒,从福建永辉拓展的路径上看,似乎是绕开了湖北、湖南。同时,它与深圳人人乐在重庆的市场交叉,也是2004年既定的事实。除此之外,IGA内部业绩过百亿的“大个头”们,却是鲜见真实的碰撞。

  河北省出现两家IGA盟员,应算是一个特例。河北惠友商业连锁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总监金巍告诉记者,之所以这样特殊,是因河北惠友接受了邯郸美食林提请加入联盟的诉求。双方并约定互不“越界”,前者在冀北、后者在冀南。他并透露,“福建永辉在京津区域辐射发展,有意进入保定。但河北惠友与其协商之后,打消了他们这个念头。”

  【洋模式】

  暴露出的水土不服软肋

  从越界的现实中,看IGA现有的游戏规则,“它需要在中国与时俱进。”这是IGA的“大块头”与“小个子”私下感慨的一句话。

  “大块头”的说法是:“洋模式”不能限制民族企业的崛起,更不能违背市场经济的规则。更何况,“我们在联盟中所付出,要比收获多”。

  “小个子”的意见与之对立。他们认为,如是一纸盟约,罩不住盟友膨胀的欲望,又谈何维持各方开放的胸怀?IGA运营至今,无法统一内部共同利益目标,是首要矛盾的暴露。

  可见,对于如何与时俱进,各方都是基于入盟的利益初衷考虑,及自身经营、抗风险能力的考量。其实质是,直指“洋模式”的水土不服。尤其是与中国经济社会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出现了碰撞。

  某IGA盟员不客气地评价,从IGA中国践行的5年实效看,它只是组织了情感沟通的“茶馆”。而它所许愿的联合采购、自有品牌开发、专业人才培训,这些中小零售商急迫的需求,却收效甚微。

  曾于去年10月,该组织在与可口可乐、宝洁、卡夫等几个国际级品牌的沟通中,获得了相对的认同与支持。

  这算得上5年来,IGA联合采购行动中,屈指可数的点睛之笔。而事实上,知名快速消费品供应商,对不同级别商家的最优惠政策差别很大。区域零售商,最多只能享受到区域优惠。

  同时,占据超市八成货架绝对量的国内品牌,似乎并不希望这种联合采购模式,搅乱品牌现有的价格体系及经销商模式。于是,IGA的联合采购,多是表现在了非常规化、季节性、特色地域化商品的范畴上。就如前文提到的福建琯溪蜜柚。

  中国IGA执行总经理孙筱萍曾不无遗憾地说,由于中国各地区消费习惯的差异性,影响了自有品牌商品的开发。

  对“洋模式”在中国5年的融入状况,上海商学院流通经济学院院长周勇表示担忧。他认为,一个偌大的合作组织,没有资本上的实质融合,即是首先缺失了约束力。而缺失了商品资源与价格的控制,产生不了物流配合、金融服务等中小企业所迫切需求的附加值,持续的吸引力又从何谈起?

  (记者 杨霄)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603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