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5-10年休闲地产或将取代商业地产

   2011-01-11 7360

  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聚留于城市。”中国城市的主政者、规划者、投资者、建设者们如何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年,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很多大规模的省级甚至国家级开发区、实验区和协作区。其数量之广、时间之集中,反映了国家对区域发展的支持力度。

  来自各方的消息显示,中央已把“十二五”确定为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城市化主导将成为“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型的突破口。预计“十二五”时期,我国的城市化率年均将提高1~1.2个百分点,达到50%以上。

  但我们同时看到,当今不论是劳动力的城市化还是土地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都是不完整的“半城市化”,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理解“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中国城市化以及区域发展的战略?在中国深化体制改革、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历史大环境下,城市的主政者、规划者该如何进行城市规划创新和城市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实现又快又好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投资者和建设者该如何理解和抢抓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机遇?

  专家建言

  产业调整与城市化融合

  史育龙(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副主任):过去30年,中国城市发展路径可分成3种类型:一是以深圳为代表的沿海地区的特区城市,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的经济模式。伴随着全球化的过程,城市的扩展加入到全球的产业供应链当中;二是以鄂尔多斯为代表的内地资源型城市,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得到迅猛发展;三是以各种实验区、示范区为代表的特殊政策型的区域。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过去30年形成了全球范围的三角循环模式:欧美发达国家出资金,拉美和中东地区出资源,亚洲和东亚地区出劳动力和技术。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劳动力和沿海地区政策性的区域,在空间上又形成了沿海和内地之间的循环。这促进了中国城市30年的快速发展。

  但从2008年9月开始,金融危机把这样一个循环打破了。从2008年底到2009年年初,以珠三角和长三角外向型企业遇到的订单问题为代表,开始了新一轮的转型。通过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新的发展优势,这是我们要做的新工作。

  新一轮转型面临着一系列深刻的原因,劳动力成本已明显上升,中国的人口在快速老龄化,消费升级迅速,中产阶级正在形成。这些因素使得我们长期以来依靠高消费,以及不计成本地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工业化,带动城市发展的模式已走到了尽头,我们需要新的增长模式。

  “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建设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现在全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达7500公里,在建的高铁里程超过10000公里。高铁时代对于区域开发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很清楚。还有要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这里的特大城市面积是指城市占城区的面积。在即将到来的高铁时代,中央明确提出了一些关于控制性和促进性的政策意见,会对我们城市的发展和开发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强化向外看的意识,以融入全球产业分工链条并尽力争取以高端定位为核心,放弃传统的中心枢纽思维,做好迎接以高铁为代表的新时代的准备。

  我们既要向外看,也要向内看。很多城市做开发的时候只是招商引资,把沟挖的很深,把水引进来,吸引一些东部沿海的产业。现在的时代更需要设计自己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赵云伟(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秘书长):全球城市地区,作为世界上新的概念,已被全球的学者和政府所认可。以大城市为中心,在周边城市形成不同的产业分工集群,从而形成有竞争力的模式。

  为什么北京越来越堵车?欧洲没有堵车的城市,美国也没有。欧洲、美国大多数城市都是在走多中心的道路,通过城市的副中心、产业新城来布局城市,从单中心变成多中心模式。21世纪城市的发展模式是,通过城市走廊适当建设城市中间的新城地带。

  我们看到,在一年时间里,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很多大规模的省级甚至国家级开发区、实验区和协作区。其数量之广、时间之集中,反映了国务院对区域发展的支持力度。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736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