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1月CPI涨5.8%创30月新高 食品价格仍是主导

   2011-02-16 信息时报6840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数据,同比上涨4.9%。从同比情况看,1月份CPI中,食品价格上涨10.3%,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5.1%,肉禽价格上涨10.9%,鲜蛋价格上涨20.2%,鲜果价格上涨34.8%;居住类价格上涨6.8%,其中住房租金价格上涨7.1%;衣着类、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略降。

  “考虑到节日和低温双重因素叠加,应该说节日期间保持价格基本平稳是成功的。但导致价格上涨的核心因素,农产品价格、流动性、输入型通胀都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短期内价格将维持高位运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判断。

  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保良看来,1月份CPI虽略低于市场预期,但并没有改变通胀压力仍在加大的基本判断。除CPI仍处高位外,1月份的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和环比涨幅都在扩大,并高于预期。特别是当前全球大宗产品价格涨幅较高,国内工资成本上涨,货币供应量仍然较大,这些因素叠加使得通胀压力仍在加大。

  两问高物价:为何能涨不能降?

  与CPI相比,其实更多消费者忧心的是“物价上涨不要紧,关键是还要能降下来”。

  市民张先生说:“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对于由于原材料和加工成本上涨引起的物价上涨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实际生活中,我却发现很多价格涨上去的食品很难再降下来。平时和朋友去餐馆吃饭或者逛商场发现,一些食品和服装等每次涨价都有份,但到了上游产品降价时却少有降价。”

  市民冯先生对身边物价的上涨也有同样的担忧。“平时到超市和农贸市场买菜,可以切身感受到物价的涨跌,但几乎每一次物价变动后都只能发现物价的上涨,却看不到物价的下跌。”冯先生说。他认为,物价的每一次上涨都能很快被终端市场接受并反映出来,但能涨不能跌已经成为部分终端市场的“通病”。

  一些消费者认为,在对上涨的物价积极调控的同时,还应对终端市场的定价机制进行监管,防止一些商家借机抬高价格,“遇涨则涨,遇降则按兵不动”。

  上涨趋势会不会持续?

  “1月份的物价涨幅是相对较高的,虽有节日因素,但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对物价问题和通胀压力应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

  “当前通胀压力仍在加大。”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保良认为,发达国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和通胀预期上涨,国内工资成本升高,夏粮主产区遭受严重旱情,货币供应量仍然较大,这些因素共同加大了今后一段时期的通胀风险。

  “抑制价格上涨的措施成效仍待发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说,增加农业特别是粮食供给的措施,需要6到8个月才能见效;另外,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也需要一个过程。

  由于物价高位波动,居民银行存款负利率程度再度恶化:经过三次加息后,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虽上调至3%,但距离4.9%的物价指数仍有一定差距。

  刘元春认为,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持续高涨,会使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而通胀预期一旦继续加强,会导致大量资金流向投资品市场,导致经济泡沫加剧。

  分析

  食品价格依然“主导”CPI走势

  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国内食品价格上涨了10.3%,非食品价格上涨了2.6%,其中粮食价格上涨了15.1%,领涨食品类商品价格涨幅,下游的肉禽及其制品同比也上涨了10.9%,鲜蛋价格则大涨20.2%。

  众多分析人士表示,年初以来的异常天气导致的包括蔬菜以及鸡蛋运输困难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食品价格的整体涨幅。“在春节前,粮油价格维持连续上涨的态势,相比较而言,粮食价格涨速有所放缓,而食用油价格涨速加快,这与春节期间消费产品的结构特点不无关系。”宏源证券的分析指出。

  农业部此前发布的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也显示,1月份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了10%,环比上涨6.2%,“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则同比上涨了9.8%,环比上涨7.3%,对此,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李明亮指出,从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来看,1月份同比和环比涨幅均高于了去年的12月份。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684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