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超国民待遇 造本土零售航母须破公平难题

   2011-02-26 5460

  在不久的将来,家乐福也许就不能“肆意妄为”了。

  这段时间,家乐福把我国的一些供应商疯狂地“虐待”了一把,其中不乏康师傅、中粮、蒙牛等行业巨头。在此背景下,商务部再次提出了组建我国零售航母的心愿。

  近日,有媒体报道,时隔7年,商务部打算重新包装零售“国家队”。“十二五”期间,商务部将继续重点扶持大型商业流通企业,延续上届“国家队”未竟之事,数量也由原来的20家变成了15家。但业界对此依然不看好,担心这个计划和2004年一样,被迫流产。

  2004年,国家对上海百联集团、浙江物产集团、天津物资集团和大连大商集团等20家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可谓不大。在名单出炉之初,主管部门就提出将从品牌保护、企业所得税的交纳方式、项目财政支持、公司重大项目审判、流通企业财务公司设立、企业债券的发行、公司重组、资产并购、债务处理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支持这些企业。

  锤重鼓却不响。7年下来,这20家成员大多和“具备国际影响力的超级商业航母”存在明显差距。2009年中国连锁百强统计数据显示,苏宁电器以117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居首,而沃尔玛、麦德龙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业航母,其年销售额均达到上千亿美元。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4年20家败走滑铁卢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甚至在不少地方都存在冲突,而这种利益的不一致是很难调节的,这就使得各个部门很难形成统一思路。

  一位商务部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企业和政府的想法不一样,企业总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直接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但政府部门始终会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么直接干预呢?“两者根本没想到一起去。”

  企业对此不太感冒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外资零售巨头进入国内的“超国民待遇”没有被废除。商务部研究院国内贸易与市场研究部研究员张育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流通行业现在最主要的是大的环境问题,给这个行业一个公平的环境,逐步建立起这个行业的发展规划,这些解决了,才能再提建立大型企业。

  另外,我国零售业本身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黎雪荣表示,我国零售业既无规模优势又无资本实力,价值链管理普遍缺失;企业资金规模、管理水平滞后,特别是在物流配送方面,差距尤其明显;国内流通市场不规范,零售企业与供货商之间尚未形成合理的互利关系,不少内资流通企业凭借渠道优势压榨供货商,过于短视。

  零售航母的再次组建就必须将上述问题一一破题。黎雪荣建议,政府和企业必须协调好双方的利益,明确共同的目标,并辅之以具体的可执行的扶持政策。政府需要为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对外商的进入进行约束,严格控制进入门槛,并逐步取消对外资不合理的优惠待遇。零售企业则需要通过重组、兼并、收购的方式,做大做强。并建立自己的高效率的配送中心,大力提高物流配送水平,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

  安邦咨询分析师黄祖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在组建零售航母过程中,要以市场为主导,而不是掺杂太多的行政色彩。“上海联华曾试水并购,但由于行政因素的掺杂,反而降低了其经营效率。反观,一直是自行起家的国美却一直做得有声有色。”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546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