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AT集团:如何从胡润零售榜第三跌落

   2011-05-24 第一财经日报10650

  昔日胡润零售榜“探花”的最后救赎

  在投行所追求的迅速做大业绩资本驱动背后,过去对于ITAT最大的教训,更在于一个创新商业模式后的执行力考验

  几乎被外界所淡忘,并曾在中国服装界上演大起大落一幕的ITAT集团(下称“ITAT”),即将于今年6月底出台完整的重组方案。

  成立于2004年的ITAT,在2008年初达到了发展顶峰。当时ITAT自称“销售额近40亿,店面近千家”,其亦登上胡润零售榜第三名,仅次于国美和苏宁。

  然而,同是在2008年3月,随着意欲在香港上市的ITAT的第二次聆讯失败,其创始人欧通国开始转战农业投资,ITAT经营急转直下,并卷入债务危机。

  ITAT曾经是美国蓝山资本、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青睐的对象,欧通国所标榜的“铁三角”商业模式也曾被外界所追捧,但为何在2008年一年之间迅速折戟?

  2011年4月,《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前往深圳就上述ITAT“谜团”调查,据本报记者多方了解,对于创业而言,仅有一个好的概念和盈利模式是不够的,相比于创业概念本身,创业者和创业团队的执行力以及心态更为重要。

  然而,作为进入门槛较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服装业经过数十年发展,已成为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行业之一,惠盈集团对ITAT的重组,其行业风险亦难预料。

  此外,惠盈集团对本报记者表示,其将会把ITAT基于代销制基础上的合作变为股权合作为基础的供应链网络,对于此网络,因其重组方案尚未出台,其之后如何推进,并在现实层面落实其重组目标,仍有待观察。

  重组ITAT追踪

  “ITAT的问题,主要是发展推进得太快了,管理模式和核心团队都出了问题。”4月20日,即将接手ITAT的中国惠盈联合供应链集团(下称“惠盈集团”)CEO李伟在广深宾馆24楼惠盈集团办公室告诉本报记者。

  据李伟透露,惠盈集团对ITAT的重组,5月30日之前要求完成债务清理工作,6月下旬制定出方案,但还没有确定债权人和股东开会时间,而目前债权债务规模还在厘清之中。

  “现在80%~90%的供应商和债权人在积极配合惠盈工作。”李伟说。这也意味着,从去年12月底宣布重组ITAT的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资料显示,惠盈集团于2010年12月15日在深圳大中华喜来登酒店宣布重组ITAT,当天下午,惠盈集团举行“第一届供应链组合联谊会”,并召集已阔别一年的ITAT供应商,宣布合并ITAT。

  据惠盈集团重组资料,合并后的ITAT,主要股东包括中商联集团、ITAT,以及转换为普通股后的ITAT原优先股东摩根士丹利、美国蓝山资本等16家金融机构,此外,ITAT股东还包括ITAT原供应商和本次合并进来的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

  据本报记者了解,惠盈集团于2010年11月在香港由中商联集团发起成立,作为惠盈集团的主要股东,惠盈集团董事局主席马惠君,曾经为ITAT原十大供应商之一,同时也是它的供应商中的最大债权人。

  “悲剧英雄”与ITAT早期故事

  追溯ITAT的历史,这也是其创始人欧通国和他在服装零售领域所主张的“铁三角”模式创新的历史。用欧通国一位朋友对本报记者的话来形容,他是一个“悲剧英雄”。

  最早在广东惠州东升纺织厂担任业务员的欧通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已在深圳涉足服装行业,1990年,欧通国创立名噪一时的“金盾”西服品牌,1998年金盾集团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却因家族纷争遭到恶意并购。

  作别金盾集团的欧通国,陆续做过法国品牌老人头,以及美国品牌苹果的代理。他的二次创业便是ITAT。2004年,欧通国与一些经销商朋友凑了3000万,开始在一家叫做深圳慧海服装有限公司的壳公司基础上,兑现他的“铁三角”模式。当年,ITAT在深圳地王大厦开出第一家店,宣告正式成立。

  而他的“铁三角”模式——“供应商+零售终端+商业地产”,迥异于传统服装零售公司。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1065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