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A特力屋:小批量、多批次的供应链体系是持续、稳健扩张的关键

   2011-07-08 21世纪经济报道2950

  几天前,薛俊平来到东莞市虎门的灯饰市场,为来自台湾的家居零售品牌HOLA特力屋(下称:特力屋)挑选新一季的灯具。在那儿,几万种不同材质、不同尺寸的灯具品类令她眼花缭乱,在将灯罩、灯泡、柱子、底座做了不少搭配后,她终于满意地离开了。接下来,这批原料将在工厂进行加工,并于几个月后放上特力屋的货架。

  薛俊平是特力屋的采购营销资深副总裁。在特力屋,她需要将400多家供应商,16个大类的商品整合到一个概念下,为顾客呈现出整体的视觉风格。大陆的27家特力屋门店里,“平均每个店有2.5万个SKU(库存量单位),最大的店里的单品数甚至达到4万个”。

  “把房子倒过来,往下掉的都卖”,类似餐茶、床品、小家电、箱子,都在特力屋的门店内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薛俊平坦言,一些多出的品类并没有为公司带来多大的利润,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成本。不过,作为差异化的“一站式”软装家居卖场,公司愿意为此买单。

  与此同时,国内没有哪个家居品牌比得上特力屋的新品更迭速度了——公司每年坚持50%左右的新品更新率,远高于全球软装巨头宜家,后者秉持一贯的简约式北欧风格,每年的新品更换率仅为15%。

  这种多品类、勤更换的方式无疑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管理。支持这个快速变化的家居王国的,是后台小批量、多批次的供应链体系。除了将生产外包外,特力屋一手包揽了设计、采购、物流与终端渠道——而这些环节能否高效运营,是特力屋能否持续、稳健扩张的关键所在。频繁更新与宜家主推家具不同,特力屋销售的小摆设、装饰品占到8成以上。据薛俊平介绍,特力屋卖场里的床品、餐茶等区域每年会全部更新一次,家具等“功能性”品类每年也会有40%的更新。每6到8周,特力屋门店都会进行一次小的风格调整。

  为了突出时尚敏感度,特力屋将设计师的前哨设在了纽约,当地的设计团队会提前一年发布季度流行趋势,再交由国内设计团队进行市场调研和修改。

  确定季度主题后,设计师会将趋势细化为不同的系列、花纹和感觉,并将这些资料传达给采购部门。采购人员再通过供应链平台对几百家供应商进行集中发布。

  随后,供应商开始陆续将自己设计的样品上传至供应链平台,采购人员则根据设计师确定的主题挑选和判断产品。要让自己的产品符合挑剔的意大利设计师并非易事,供应商们常被要求不断地修改与打样。而一旦锁定某些供应商,特力屋的采购部门则会进一步就材质、做工等细节与他们做面对面的沟通辅导。沟通的过程长达一年,而一旦进入生产流程,供应商们往往只有一个多月时间就得将产品摆到特力屋的货架上。

  在此基础上,6至8周的新品更新率,决定了特力屋的店面不可能放置太多库存。对于采购来的商品,特力屋会继续跟踪,一旦发现判断失误或仿品对销售形成了冲击,就会立即打折或要求供应商更换品类。

  事实上,特力屋在购物中心的营业面积较小的约为800平米,是一般大店的1/4。空间面积的缩小意味着要做减法,如何达到更好的平效比(单位面积的销售额),对特力屋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295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