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中永通泰:成立于2002年7月18日。说到它,除了家电业内人士外,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但说到北京的大中、上海的永乐、河南的通利、青岛的雅泰,这些区域的当地消费者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事实上“中永通泰”就是各取其一个字组成的。 当初成立时,颇像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大中、永乐、雅泰、通利几家公司的老板坐在一起,纵论家电流通业态如何发展。 于是,在河南通利与北京大中的倡议下,由最初的5家成员单位发展成立了。截止2004年3月,中永通泰电器联盟已有19家企业加入。中永通泰成立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沟通平台,以降低物流、管理上的经营成本,从而使厂、商双方面降低成本,以降低产品售价。 有人说,中永通泰是中国的家电连锁零售行业的航空母舰,但也有人说,那不过是十几批听从不同主人使唤的马拉一辆车罢了。 吃下雅泰: 4月21日,五星电器在青岛向全国公开宣称,已经成功收购“中永通泰”家电销售联合组织中的“泰”——青岛雅泰电器有限公司。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中永通泰”这个名字即将改变,中永通泰这个组织因雅泰的退出也将最终被弱化。 通利永乐: 单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这是个合资公司。2003年5月,河南家电市场的排头兵河南通利,日前牵手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上海永乐,中永通泰成员之间创造了全新的合作形式。在新成立的合资公司中,双方各拥有50%的股权。 但自通利永乐成立之后,就受到了业内的普遍质疑,股权平均分配的合资公司在国内实属另类,而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也只有面临兼并或重组这两种命运,通利今后的命运也就悬在了股权分配的这根绳上。 五星收购了青岛雅泰,这条消息一夜之间疯狂的占据了全国各类媒体的财经新闻头条之位。更有媒体露骨称之,“五星击毁了‘中永通泰’航母”。 切先不谈这种说法能否立足,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中永通泰”这个名字即将改变。那么这是否说明“中永通泰”联盟已经崩盘?在业界一阵狂热的争论声中,中永通泰的主干成员也自然就成了全国媒体的首要猎捕目标。 作为当年“中永通泰”结义的发起人,河南通利当然不会被放过。4月25日9点40分,该公司新闻发言人张力在接受经济视点报采访之时首次正式公开了通利自2001年发起组建“中永通泰”的深刻背景,及中永通泰运做3年来的真实情况。而其在回答记者提问“通利如今在河南区域市场所扮演的角色”之时,更是一语惊四座,“其实通利现在已经可以称之为上海永乐河南分公司了”。 中永通泰已被击毁? “中永通泰”联盟是否已经崩盘?作为该联盟的三大关键发起人,这个问题是通利必须向媒体解释的。 张力称,通利已经与“中永通泰”总部进行了多次的联系,但联盟几天后仍未给出对媒体的正式答复。但张力强调,“中永通泰”目前仍在运转,联盟在今年年初还与海尔签了新的采购协议。与此同时,通利认为,全国各大媒体目前对“中永通泰”的报道,仍偏重五星所提供的思路。中永通泰有17家成员,一家退出,并不会对整个联盟产生致命影响,因此现在来谈是否“崩盘”为时尚早。 针对五星并购青岛雅泰案,张力表示,这个事情很突然了。如果是“中永通泰”内部并购了雅泰,可能还比较好解决,但偏偏是五星进入雅泰,就使得“中永通泰”的发展前景变的扑朔迷离,前途难以预测。 作为“中永通泰”的成员,青岛雅泰仍有5%左右的股权存在。而五星进入雅泰后,雅泰原股份归属问题,现在还没人能够做出解答。况且,五星作为一个全国性连锁企业,采购能力本身就很强。如果雅泰的股份算他的,那他五星算不算中永通泰的成员呢。那这个名字会不会变成“中永通星”呢?看来这的确是个痛苦的问题。 但国美、苏宁、五星则强烈坚持“中永通泰”联盟已经崩盘的说法,并声称,“中永通泰”联盟其实早已名存实亡,这次不过多出现了一个仪式罢了。 国美、苏宁、五星抬出的理由也是相当的充分,从最早的上海永乐兼并广州东泽,到“侵略”入股成都百货大楼和河南通利;从上海永乐挖北京大中高层、欲踏入北京市场,到其单独与海尔密谋结盟,再到如今国美、五星收编该联盟实力干将哈尔滨黑天鹅与青岛雅泰,无不说明这一原本就十分松散的联盟已经崩盘了。 对此说法,张力没有做太多的辩驳,坦诚表白,“中永通泰”成立初期的确有各种美好的想法,做大家的采购平台,做大家的代言人,最终把大家合并成一家真正的股份制企业——中永通泰家电连锁公司。但最终这只能是遥远的梦想,内部盟友严重的划区而治意识,就与永乐、大中狂热外扩,赶争家电零售业第一梯队的战略产生了冲突,并购案频频产生,这就对“中永通泰”未来的发展产生另一种质的影响。 那么既然通利表示“中永通泰”仍在运转,那么它的明天会是怎样呢?张力称,“中永通泰”今后的前景是怎样?现在确实不好预测,因为它只是个采购的联盟平台,但联盟总部应该很快就会召开联盟大会,对此有个说法。但张力同时认为,“原先大家曾信誓旦旦的要搞统一股份公司,开统一的连锁店,现在都未实现,这就是市场所决定的,不管今后“中永通泰”是否存在,只能说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有不同的策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中永通泰”与“抗美防苏” “中永通泰”与“抗美防苏”,相信很多财经记者都会对这两个词记忆犹新。 2001年“中永通泰”成立之后,曾被全国誉为“无可匹敌的联合舰队”,“中国家电连锁业的巨无霸”。业内曾早有预言,那不过是十几批听从不同主人使唤的马拉一辆车罢了,他们因利益而聚,最终会因利益而散。当在这当时,全国老大国美的门店尚不足百家,而其在2001年的采购额也只是60亿元,而与所谓的“皮包公司”中永通泰就达到了180亿元,怎能为其所狂热。 而“中永通泰”联盟成立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抗美(国美)防苏(苏宁)”。曾全程参与组建“中永通泰”的张力谈及当年感慨万千,通利其实才是筹谋这个联盟的第一人。 张力说,通利在2001年销售额只有9亿元,其中批发就占60%份额。2001自国美侵入郑州之后,通利作为一个河南区域性企业地确倍感压力。但通利已经意识到,未来的市场竞争焦点就应该是零售终端,但与国美相比,采购平台明显处于劣势,况且那时的通利所谓的卖场不过只是一间300平方米的小店。 急于突破的通利就在当时接触了北京大中、上海永乐及青岛雅泰。大家面临的问题都是一样,或者是国美、或者是苏宁。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尝试着走到一起,这样形成了一个联盟。这个雪球越滚越大,迅速得到了全国各省的区域性龙头零售商的广泛认同。截止2004年初,湖南通程作为第19家企业加入,达到了加盟中永通泰的最颠峰。 张力说,不管“中永通泰”今天所面临状况如何,明天又会怎样。但可以自豪的说,我们也有全国采购平台,而且这个采购平台比任何一个都大,大大降低了各成员企业的采购成本。最起码,“中永通泰”在近几年确实帮助通利三大转变,一是完成了从批发企业到零售企业的过渡;二是完成了一个小企业向地方连锁巨头的过渡;三是完成了家族企业模式向规范性集团化企业的过渡。 “如果通利仍是按部就班的走自己的路,那么到现在我认为连活下去都很困难。”这是张力在此时第一次强调通利的生存问题。 这种说法得到了竞争对手的认同,国美河南公司广宣部经理郑伊凡也认为,在2001年的家电零售市场,各大商家的发展态势都尚不明朗,大家也都在摸索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看到国内大型的连锁企业在快速渗透,在地方性家电零售龙头自身又无力扩张全国而选择组建大联盟,也着实可见这种远见值得称赞。 “中永通泰”的威力不是没有震撼过国内前三名连锁巨头。 2002年10月,“中永通泰”首次在顺德家电博览会上统一亮相,并出手“大方”地签下28亿元的订货合同。 2003年12月,在青岛与海尔签定了30亿、海信12亿、澳柯玛8亿联合采购合同。 2002年初,“中永通泰”成员就已经在广东与国美打响首轮恶斗。 2003年年初,“中永通泰”成员在长三角区域全面开花,搏苏宁、战五星。 2003年底的某次青岛的家电采购会上,当年“中永通泰”执行董事、雅泰电器董事长刘周平曾表示,“中永通泰”2004年联合采购的总量可能要超过150亿元,“中永通泰”预言2004家电零售市场洗牌。 张力仍对哪次盛会记忆犹新,他觉得那是大联盟最辉煌的时刻,就连平日极少露面的超重量级人物海尔的首席执行官也出现在与“中永通泰”签约的会场。 “中永通泰”的巨变 随着“中永通泰”的发展,不协调的现象也随之越冒越多。 通利其实对此也非常困惑,因为在上文中所提到的竞争对手指责“中永通泰”名存实亡的理由是大家都无法解释的,也没有人去愿意解释更多。 张力说,“中永通泰”成员都是全国各地首屈一指的零售龙头。组建之初,大家都是抱着稳守三分地的态度,只对外、不对内。在当初各家企业还不壮实之时,也需要“中永通泰”能替大家说话。但随着各地的企业整合越来越严重,后来这种作用淡化了,这个联盟所存在的意义更为单纯,就是采购。 “各地的并购案越来越多,中永通泰成员内部会不会面临这种压力呢,我认为肯定会,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张力说,早在2001年有了苗头,2003年11月,广州东泽被上海永乐控股,改名为广州永乐电器。 上海永乐想走出华东,北京大中也想在周围扩展,也就是说,他们已经不满足做地方混混,他们也要做全国的一类连锁,那么这势必就与“中永通泰”内部成员的利益会形成冲突。 2003年5月,河南通利牵手上海永乐。在新成立的合资公司中,上海永乐拟对河南通利注资4000万元,双方各拥有50%的股权。 上海永乐董事长陈晓在当时就明确表示,进军郑州,是上海永乐全国战略的第一步,双方都是中永通泰的成员单位,“永”即上海永乐,“通”即河南通利。基于各自发展的需要,双方在松散型联盟的基础上,又走向资本融合。双方都同时表示,双方合作后,可以从厂家拿到更优惠的政策,扩大利润空间。对上海永乐来说,实现了低成本扩张;对河南通利来说,达到了引进较为先进的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等目的。合资公司成立后,和厂家的合同会有一些变动,新公司规模扩大,自然想享受更优惠的供货政策。 而后,还出现了上海永乐以同样的方式如股成都百货。 “我们确实非常的努力在做自己的事情,要比国美努力。但我们的面临竞争对手太强大了,再加上通利原先的零售经验并不强的企业,因此我们非常疲惫,压力要比区域的第2、3名的企业压力更大。就如河南八方,他们并不涉身全国性的采购平台,船小好调头,也就慢慢淡出了传统的家电的业态,再迅速的把自己做成一个专业的强势企业。而区域性的老大反而进退两难。”张力这样表示。 看似简单的“55”合作双方互赢,但这种合作模式也势必会为今后带来更复杂的情况。如今摆在通利面前难题就是,永乐要做全国性霸主,更希望消费者认识和重视的是永乐,那么现在“通利永乐”这块牌子就是不伦不类。也只有将河南的牌子翻成了永乐,他们在上海和广州所创造的生活家电馆的全新观念才能顺理成章的添进河南。 通利会甘心放弃他们这么多年血拼出来的江山么,放弃他们垒尽心血创造的河南第一家电零售的牌子么?显然也不会。这就难以调和的最大矛盾。 通利的明天在那里 通利如今终于说了句,在当年,河南通力也想扩张,也只有加速扩张才能牢固了它在河南区域市场的根基,减轻国美对通利的频频打压,才有可能不被干掉。但资金、人员、发展经验都存有瓶颈式的困惑,因此通利决定与永乐合作。 谈到此处,张力几乎眼眶里的泪水在打转,但却始终未能落下。随着重重的呼吸,他长叹道,“其实当初合作之时我们就已经预见到了很可能会有今天,所导致的结果可能不是那么好来界定。我在通利做了6年,现在若是告诉通利这家企业可能那天就没有了,服务了这么久的企业有可能就分崩离析了,这个消息对我的打击更大,就没有了。在2003年第一次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落泪了,在思想上很难接受这个现实。 张力说,他也常常在想通利如今在市场的什么位置,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最终会走向何处,应该说通利已是上海永乐河南分公司。 但他向记者再三强调,他敢负责任的说,通利面前的竞争对手一个比一个强大凶猛,如果没有与永乐的合作,就不可能有通利的今天。这也是张力第二次强调了通利的生存问题。 通利和国美进行了3年来的较量,通利过程中感觉非常的困难,包括文斗、武斗,甚至是流血事件都,这个过程非常艰苦。通利与上海永乐合作之后,与三年前相比已出现了实质性的变化,现在的通利仍是河南首屈一指的地方霸主。 但以前通利可以自己决定很多的事情,现在必须遵循永乐的游戏规则,从通利的角度来看。而从整个大的环境来看,通利永乐现在还没有完全容入到永乐的体系当中。张力认为,由一个自己做主的企业向永乐旗下靠近,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变化。 早在2003年合作之初,通利与永乐就完成了企划统一。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是通利永乐变化最快的一年,在永乐所派三任总经理的业务引导下,如今两家企业的业务功能已经实现了对接,今年5.1之前,所有通利地方性合同都已取消,通用永乐全国性合同。那么接下来就应该是完善永乐派驻管理的问题了。 摆在通利面前最大的问题恐怕就是股权分配的问题了,但通利表示,现在与永乐还没有实质性的协商出来结果。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随着上海永乐市场布局的铺开,吞下区域性的棋子,对于其全国铺点来说是一种比较快的途径。对于已占去其50%股份的河南通利,上海永乐必定不会就此罢休,处于现在并购的大环境中,上海永乐必定还会咄咄逼人。” 而对于通利来说,拱手相让自然是于心不忍,但是处在被动地位要争取主动似乎是难了点,“30%可能会是通利最后的底线”,这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通利在拉来一家企业,和上海永乐三家进行3、3、4的比例进行股份重新分配,这样因为上海永乐虽然是大股东,但却没有控股,新进入的这家企业对通利来说就至关重要了。 虽说是来自业内的一些猜测和分析,但还是显露出了区域性企业在这场全国收购狂潮中的一丝不安和躁动。有关专家分析,全国性家店连锁企业已经制造了行业门槛,这意味着家电连锁渠道之间整合的开始,“收购”这一速度更快、资源更省的扩张模式,将会在未来家电连锁发展过程中起到更大作用,也将会被更多企业所使用,“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这一途径,一味的贪吃撑坏胃也不是没有可能。” 最后,通利对外做出了正式发言,“今后通利与别人合作也好,或彻底被别人吸收也好,这种事情都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自己有能力就来主导这个市场,没能力,雅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来源:经济视点报 记者杨霄 实习生司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