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成本上涨 郑州书店三年来倒闭三成

   2011-07-20 东方今报3880

  经营成本上涨,网络书店兴起以及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成为制约实体书店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  

  三联书店在郑州陷入窘境的同时,民营书店也在集体经历“寒冬”。“零售书店的数量比2009年减少了1/3左右,还有一些书店已经转行,卖音像制品。”据郑州市书刊发行业协会的负责人介绍,今年加入他们协会的批发商约170家,而2009年还有200家左右,数量逐年减少。

  记者调查发现,经营成本不断上涨以及电子商务不断挤压,让实体民营书店难以为继。东方今报联合新浪河南推出关于“我们还要不要书店”的调查显示,37.4%的网友认为书店销售的图书价格太贵,没有在网上买划算,15%的网友说书店的书太大众,个性化不足,专业性不强。

  ●房租、员工工资都在涨,书店利润却在下跌

  今年4月份,记者曾在郑州市纬五路上的名著书店看到,各类图书散乱地堆在地上,书店门口挂着“挥泪大甩卖”“名著一折”的牌子,却极少有路人过来挑上几本书。

  这是一家已有6年历史的老书店了,该书店负责人王先生介绍,现在房租太高,买书的又太少,书店连续两年亏损,经营不下去,要关门了,“以后不做书店了,想着把书拉回家也没有地方放,当成废品卖吧又有些可惜,就减价处理,多少换一点钱就行”。记者记得,一个多月后,一个周日的下午,这家书店彻底关门了。

  而位于经八路上的英典文化书社同样是一家老牌民营书店,已经创办十几年了,但是发展状况也不容乐观,店内的李女士坦言,书社的生意不是很好,多年来积压了很多旧书,一部分返还给了出版社,一部分免费捐赠出去了,还有一些处理不掉的,卖给了废品站。

  李女士介绍,店面的年租金在4个月前涨了三四千元,税收半年前也涨了3个百分点,员工工资一年之内也翻了一番,唯一没有上涨反而下跌的就是书店的利润。

  她随手拿起一本双月刊的杂志告诉记者,去年这本杂志的进价是28元,每月能卖出去四五十本,每本的利润是2元多。现在这本杂志的进价涨到了38元,每月的销量也锐减到二十多本,每本的利润只剩1元多,“本来进价就很高,我们也不敢再提价了,否则顾客受不了”。

  ●民营书店想尽办法多业态经营

  在电子商务的强势进攻下,一些民营书店也采取过措施试图应对,但大多并不理想。

  2007年4月23日开业的华腾购书中心,隶属河南华腾书业有限公司,营业面积3000多平方米,经典宣传口号是“一本也批发”。为了招揽更多客户,华腾购书中心还延长营业时间,每晚比郑州购书中心和中原图书大厦晚两三个小时关门。

  华腾购书中心对于网上书城的关注也比较早。开业不久,华腾购书中心就开通了华腾购书网,依托实体店的库存,承诺郑州市区8小时内送货上门的服务。但到了2009年,华腾购书中心不知去向,其在大上海城的原址如今已是一家玩具店。

  城市之光书店一度以沙龙、讲坛闻名于业内,但如今,店主小开这样描述书店的状态:按照做生意的角度,我们早该关门了。上周六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郑州西区的城市之光书店,发现店内只有寥寥数人,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书店,一排排书架寂寞而立。

  而6年前出现的城市之光书店,在最鼎盛时会员有2000多人。城市之光书店不定期举办文化沙龙,“这样的沙龙最多时一个月8场,现在我们坚持每月至少一场。”小开介绍。

  书店的一楼开辟出了一个生活馆,里边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小用品,有抱枕、桌布、靠垫等,城市之光书店主管郑女士介绍,这些小物品都是由书店和会员共同设计的,然后购进原材料,再组织人员手工制作。书店二楼的北侧,有一间能容下十余人的小型咖啡厅。

  “咖啡厅主要是作为阅读室,也为读者提供茶水、饮料等服务。”郑女士说,虽然这两个场馆的规模不大,但是利润比卖书高得多,有了这两个场馆的补贴,书店基本上能做到收支平衡。

  郑女士告诉记者,会费收入是书店很重要的一笔收入来源,他们也会想尽办法维护好会员,但是“附近另一家书店在两年前已经倒闭了,我们也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388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