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辩:成都城市综合体“过剩”与“结构性过剩”

   2011-08-02 华西都市报9100

  “过剩”与“结构性过剩”,是目前本地商业地产行业交锋最激烈的两大话题

  专家认为,城市综合体数量众多不可怕,可怕的是开发商没有更多创新的理念

  要确定城市综合体的服务对象和目标对象是什么,然后量体裁衣做适合的综合体

  对于成都综合体而言,“过剩”与“结构性过剩”两种观点,仍是目前本地商业地产行业交锋最为激烈的话题。

  或许可以理解,直到2007年,成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综合体——财富中心才耸立起来。但仅仅过了四年,就有近百座大小综合体浮出水面,总体量逼近惊人的千万平米,而定位于“城市中心”的新型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需要大量的商业资源和客流资源来支撑,于是坊间“综合体过剩论”等隐忧式的话题不绝于耳。

  “错位”的经营布局?

  “综合体的定位还要看自己项目特点。”北欧知识城策划经理吴浪认为,“这些问题的思考要贯彻于整个项目开发过程的始终。如果人家引进沃尔玛,你也引进沃尔玛,人家引进电影院,你也规划个电影院,随大流,那做不好商业地产的。”

  “打车去新南天地,出租车司机们都会告诉你,现在那里的商业有多热闹。”在这个毗邻站华路的新南天地板块,云集了宜家家居、欧尚超市、迪卡侬、凯丹广场等多家欧洲顶尖的商贸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新南天地商业板块计划将被打造成百亿级商圈,为突出自身规模优势,与竞争对手——有着87年历史文化沉淀的春熙路商业板块展开了“错位”经营布局。春熙路是本地主流消费者和外地游客偏爱的休闲购物地点。但新南天地板块则被成都高新区打造成“同步欧洲的时尚之城”的新商圈,也是一个在国内并不多见的新型城市商业综合体示范中心,成为中高端客户的首选之地。“目前该区域购物人气正在急剧上升,比如我们原先规划的5000多个车位已经不够了。”一项目运营人士告诉记者。

  一位商业地产人士认为,城市综合体数量众多不可怕,可怕的是城市体开发商没有创新的理念。“城市综合体之间要讲求经营创新,注重错位经营,不能每个城市综合体都建得差不多。如现在成都数码广场和未来的来福士广场挨着,数码广场做电脑数码产品,而未来的来福士广场主要瞄准百货,两者就能够互相带来促进。”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两口子来逛街,男的逛数码广场女的逛来福士,差异化经营、错位经营对于城市综合体同样重要。

  综合体培育消费观念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正当成都很多综合体把发展方向瞄准了大众普通购物卖场的时候,也有部分开发商敏锐地嗅出这种业态布局的不利一面:类似物业的规划与放量是否过大?是否还是未来购物方式的主流?

  小胡夫妻俩是典型的80后,都一直从事IT行业工作。由于大家平时工作很忙,无暇上街购物,于是网购成了两人最大的乐趣。“大家都有点宅,网购方便嘛,买衣服买化妆品甚至吃饭也叫外卖,看电影就网上自己下载……”小胡几句话就描述出了时下80后的生存方式。而据记者了解,采用这种“宅”式生活方式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有时我们想去本地特色的娱乐场所,想打篮球,看演唱会,去去图书馆……偏偏这样的场所成都很少。”小胡这样一句牢骚颇有意味。

  成都伊藤洋华堂董事长三枝富博曾说,首先要确定城市综合体的服务对象和目标对象是什么,然后再量体裁衣地做适合他们的综合体。比如,成都人都十分喜欢农家乐的娱乐方式,我们是不是在打造综合体的时候也可以移植农家乐的一些元素,让综合体更具有成都本土特色?这或许比那些同质化严重的综合体更值得尝试。

  地产研究人李昕认为,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起到最为重要的作用。比如,15年前,人们还没有到电影院看电影的习惯,但是随后综合体、院线制的兴起,人们逐步回归影院了;成都熊猫城兴建以前,人们还不需要这样的商业综合体项目,而现在如此多的shopingmall冒了出来,很多生存得相当不错。人们的消费习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发展和新型商业物业引导的消费方式,这是一种渐进式的生活方式。”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910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