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商社加盟“新三联” 张继升酝酿反攻计划

   2011-08-04 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6480

   2011年7月25日,*ST三联成功复牌,首日开盘报价11元,涨幅66.16%,成交4.6亿元。

  停牌一年多后,*ST三联在“爆炒”下摘星复活,走出了退市阴影,然而眼前的事实是商标旁落、新三联电器“丛生”。“ST三联只剩空壳”, 有分析认为,迎接复活后三联商社甚至是国美电器在山东的日子并不好过。

  时过境迁,没人知道当年黄光裕执掌下的国美电器在买下ST三联时,是否预想到会面临这样的困局,更没人知道,当年在通过借壳郑百文成为中国首家家电上市企业的三联家电,是否料到会有如今“物是人非”的尴尬。

  书生意气亏掉三联

  2007年之前的三联电器,也算是中国家电市场的枭雄。

  先于2004年分别在大陆与香港上市的苏宁、国美,2003年7月18日,三联电器就通过借壳被PT的郑百文成功登陆上交所大盘。而当年的国美电器正在经历上市遇阻,苏宁也还在排队。

  事实上,在经历过坎坷的3年重组郑百文后,三联电器无论从虚的方面还是实的方面,都将苏宁、国美电器等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

  在谈到复牌郑百文对三联的得与失时,当时的三联董秘宋洪琦说:“经过这次重组上市,三联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实的层面上讲,为三联今后的发展搭建了一个资本运作的平台。”

  而对于三联为此付出的代价,宋洪琦表示,有许多是当初制定方案时想不到的,直接有财务成本,间接的有机会成本、时间成本等等,许多是难以量化与预估的。

  但是对于当时的三联集团掌门人张继升来讲,成功的喜悦或许远远大于对于“忧患”的警惕。“从复牌郑百文的3年里,我们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更锻炼与培养了一批懂资本运作的人才,这是其他企业很难有机会得到的。”在当时三联的一次庆功会上,张继升如是表示。

  而这也不可否认地成为了导致三联电器后来连续亏损,无奈重蹈郑百文命运的重要隐患。

  2004年,是国美、苏宁在全国重要市场跑马圈地的重要一年。而在同一年,重组郑百文更名为三联商社的发展,却走上了精耕区域的战略,这当时被称为其战略后移。

  按当时张继升的说法,三联家电要夯实山东市场,“企业的辐射力与距离成反比,在目前市场经济初级阶段,过度跨区域发展存在较大市场与政策风险。”

  对此,中国家电问题专家、青岛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认为,三联这种过度担心利润下滑与风险太大的发展思路,带有明显的教条主义与“书生气”。

  2006年,三联商社仅新开了1家电器连锁店。仅2007年前3个季度,三联商社就亏损220多万元。还欠下中信银行5000万元的债,这也成为加速三联商社第一大股东易主的导火索。

  2008年1月,连续亏损中的三联商社大股东三联集团宣布转让三联商社。国美、苏宁、百思买、大商集团,开演竞购三联。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648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