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药品降价风暴再次来临

   2005-05-11 6520
"这次将对22种抗感染类药品实行降价,最高降幅达90%,平均降幅达60%,最低降幅为20%,其中专利药将降价30%。"4月30日,也就是在"五一"长假到来前的最后一天,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继去年6月份对24种抗感染类药品降价后,国家发改委目前正紧锣密鼓地准备再次对药品实施大幅度降价。

  朱长浩刚刚于4月29日参加了国家发改委就此次药品降价召开的专家论证会。

  国家发改委负责新闻宣传的有关人士则告诉记者,由于价格司目前没有将此次药品降价的信息传递给他们,所以尚不能确定"降价令"何时出台。

  而据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顾问俞观文称,"降价令"很有可能在近期出台。

  一场降价风暴又将席卷整个医药行业。

  "最好只降15%"

  据朱长浩介绍,今年3月份全国"两会"期间,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政府反映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以及"药价虚高"的问题,引起了国务院的重视,作为价格主管部门的国家发改委于是开始酝酿再次对药品实施大幅度降价。

  "有关专家在专家论证会上主要表达了下面几点看法。"朱长浩告诉记者说,"这几年国家发改委在药品价格管理方面确确实实做了很多工作,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此次药品价格降幅太大,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这次降价的品种大都是高档的抗感染药物,是企业很多年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盈利品种,一旦降价幅度过大,将给很多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巨大影响。这些年国家对药品价格进行了10多次降价,降幅已经很大,国家应该允许企业有一定的盈利空间,所以从保护民族医药工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有关专家建议,此次降价幅度不要超过20%,最好只降15%。"

  朱长浩还认为,事实上,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与药品生产企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企业真实的生产成本到底是多少?价格主管部门或许并不知道,而且价格主管部门核算定价的方法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沿用下来的方法,很少考虑到企业投入研发的费用、市场开发的费用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水电煤运等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费用,其科学性值得商榷。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说,回想近十年来对药品价格的管理,应该肯定政府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药价虚高表面上看是定价不当,但本质上反映出政府定价机制存在问题,机制不改,仅仅在定价方法上做文章,群众不会满意,企业也不会满意。

  "我们也非常希望能早点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切切实实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但是价格只是表象,体制、机制才是根源。"朱长浩一针见血地指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必须联动,否则只靠降价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现在突出的问题就是医疗体制改革严重滞后"。朱长浩表示,国家发改委只负责药品价格的管理,解决问题还需要其他部委通力合作,多管齐下。

  除了朱长浩所说的几点,俞观文还向记者反映了另外一个问题:此次降价国产药降幅甚大,"三资"药降幅则相对较小,"这对国内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但是为了避免在"降价令"出台之前给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增加社会舆论压力,俞观文还是婉拒了记者的进一步采访要求。

  降价与反降价

  记者就此次药品降价事件采访了国内的一些药品生产企业。抗生素龙头企业石药集团市场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曾经旁听了国家发改委就此次药品降价举行的企业听证会,并向企业的"代言人"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详细地陈述了自己的意见。

  "作为企业,我们支持国家降低虚高的药价,让老百姓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该人士对记者表示,"但是治理药价虚高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政策性降价肯定是不行的。现在医疗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医院在同时扮演着天使、上帝与魔鬼的角色,医院与药厂、医生与患者的关系严重扭曲,这才是导致药价虚高的主要原因。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之前,应该充分地了解这个行业的情况,其实医药企业现在的毛利率已经非常低了,去年全国医药工业产品销售利润率仅为8.81%,医药行业根本不是所谓的暴利行业。如果再对药品大幅度降价,很多企业都将没钱投入研发、技改和市场开发,也有很多企业将会亏损、倒闭,这对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004年6月份国家对24种抗感染类药品降价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就非常大。据石药集团的那位人士介绍,2003年石药集团创利税11亿元,但到了2004年已经大幅下降到了8亿多元。另据了解,国内制药行业的龙头企业哈药集团、华北制药、新华制药2004年盈利均出现严重下滑,国内另一家抗生素龙头企业鲁抗医药甚至陷入了亏损境地。鲁抗医药董事长章建辉表示,下一步鲁抗准备逐步淡出低端抗生素市场,逐步转型生产非抗生素发酵产品。

  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主任刘德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虚高药价应该降下来,但是降价不应该让行业内那些大型的优秀品牌企业苦不堪言,而是应该淘汰那些落后的企业、落后的品种。

  据悉,石药集团有12个品种如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进入了此次即将降价的药品行列。"这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石药集团市场部那位人士告诉记者,"如果降幅太大导致企业不能盈利,我们将不得不放弃这些产品,寻找新产品,改变销售渠道。"

  而企业的这种做法也正是专家们所担忧的。"原来的这些品种都是临床疗效确切的药品,而一旦这些品种退出市场,那些疗效不确切、没有降价的替代品种就会迅速冒出来。"朱长浩告诉记者,"这样一来老百姓不但吃不到质量好的药,而且花费也没有降下来。"

  体制的痼疾也让政府降价的初衷难以实现。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医院销售药品可以得到比批发价高出15%的批零差价,并可以免交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这就意味着药品价格越高,医院的利润也就越丰厚。在这样的体制下,医院是不情愿看见药品降价的,而更愿意使用价格高的药品,这从另外一个方面迫使降价药被高价药所替代,导致老百姓依然吃不到低价药。

  "三资"药价格的是是非非

  此次降价的另外一个焦点问题是三资药的降幅比国产药的降幅小很多,这引起了很多国内制药企业的不满。

  石药集团市场部的那位负责人不无愤慨地对记者表示:"其实大家的成本都差不多,但是过了专利期的"三资"药却在享受超国民待遇,价格比同类国产药高出数倍。同样一个品种,"三资"药卖100多元,国产药卖10多元,成本差距真的有那么大吗?而现在两者的降价幅度又不一致,原本存在的差距又被拉大了,这对我们本土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

  朱长浩、俞观文等业内专家也均表示,这种不平等的竞争环境容易使"三资"药逐步扩大市场份额,不利于民族医药工业的健康发展。

  其实有不少厂家都认为,国家在对"三资"药和国产药的定价上存在不平等竞争现象。早在2002年,广州贝氏药业就曾因为对同类药品定价"内外有别"的政策不满而将药品价格主管部门---原国家计委告上了法庭。

  而就在今年3月份全国"两会"召开期间,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河北神威药业董事长李振江对记者表示,国家现在应该取消对药品的"优质优价"的定价原则,因为"优质优价"的对象主要是"三资"药厂生产的原研药(原研药是一个组合概念,大致指过了专利期的专利药,被赋予一定时期的价格保护),既然原研药的专利期已过,而且国内的药品生产企业都已经通过了GMP认证,生产出来的药品都是达标的,那么大家就应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政府部门不应该区别对待。至于孰优孰劣,谁该卖得贵,谁该卖得便宜,应该在市场竞争中见分晓。

  记者就此问题致电中美上海施贵宝和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公司,希望能够了解"三资"药厂对药品政策性降价以及"三资"药和国产药降幅不一致的看法,这两个公司的公共事务部负责人均表示不便于接受采访,并称他们已经将意见反映给了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态度就是他们企业的态度。

  记者随后找到了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委员会,4月30日下午,其执行总监舒德先生回复道:"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机会与有关的政府部门就此事进行讨论。但我们一向认为,政府的政策应该能够有利于造就鼓励药品研究和开发的环境,同时,这种环境也有利于中国制药行业的总体发展。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中国医药报)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652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