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消费高速增长 品牌服装迎来黄金投资期

   2011-08-09 大众证券报5200

  服装消费进入高增长阶段

  作为生活必需品,服装行业的发展既受益于社会平均消费能力的提高,也受益于各阶层消费诉求的升级。

  “十二五”规划确定了“扩大内需”和“让低收入阶层有能力消费”的主旨,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目标之一。据测算,假设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约9%的年度增速,农村居民将在2013年收入超1000美元、城镇居民将在2012年收入超3000美元。预计届时会在农村市场掀起新一轮消费结构变化热潮,突出表现为:衣着类产品的改善性需求激增,居民对衣着品的消费量和消费单价双双提升、需求收入弹性较大。而城镇居民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消费结构巨变。居民收入水平升至3000美元后,衣着品的改善性消费需求会慢慢减少,随之而来的是持续性消费需求的增加,即在原有消费偏好的基础上继续提升消费品质,消费量的增幅有限但消费单价提升明显。

  日本60年代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后,服装、家纺、鞋类这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日常消费品都持续增长了很多年,服装从1963-1991年增长了29年,复合增长率6.2%;家纺从1963-1983年增长了21年,复合增长率7.3%;鞋类从1963-1992年增长了30年,复合增长率5.4%。而在其中的70-80年代,当日本的人均GDP达到了3000-8000美元的时期,这些消费品都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

  目前我国服饰各领域的人均消费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差距都非常巨大,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将非常广大。服饰各领域中,以人均拥有量最多的服装为例,和国际差距依然很大,更何况消费升级普及更晚的配饰等行业。从人均消费额的角度看,以服装为例:2009年美国人均服装销售额约为680美元,日本人均服装消费额为750美元左右;而2009年我国服装人均消费额则不足40美元;鞋类方面,2009年日本人均鞋类消费额达到了157美元,美国这一数字也超过了85美元,而我国人均鞋类消费额仅有不到10美元,我国的服装、鞋类消费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

  中国纺织服饰消费自2005年起步入高速增长,2005-2010年限额以上纺织服饰零售额复合增长23%。2010年中国人均GDP约为4500美元,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后期水平相当。依照美国服装消费的历史经验:人均GDP步入3000美元以上,服装消费步入高增长周期,并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中保持着GDP增速的2-3倍水平。我国服装消费已驶入高增长周期,预计服装消费在“十二五”期间的销售额增速将超过“十一五”期间的年复合增速,年复合增速可能达到25%以上。

  品牌企业有能力转嫁成本

  在传统的服装加工制造成本构成中,原料成本占到了60%-75%,加工制造成本仅占25%左右。目前原料成本和加工成本都在上涨,制造成本刚性上涨必然向下一个环节传递。尤其是棉价的上涨最为厉害,首先波及织布业,然后向印染、服装及辅料制造业传导。

  从原料来看,服装的主要原料是各种材料的布匹,再往上游则是棉花和各种化学纤维。2010年国内外棉价均出现明显上涨,并带动各种纤维原料价格的上行。从棉价来看,国内328级棉花由年初的15000元/吨上涨至11月的31000元/吨以上,涨幅超过100%,特别是9月新棉上市之后,棉价上涨加速,形成了一日一价的暴涨局面,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由18000元/吨涨到31000元/吨。今年2月18日以来,棉价从高位回落,但考虑到供需缺口依然存在,棉花库存量也处于历史低位,下跌空间有限。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520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