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
周六燥热的上午。
我和两位年轻的朋友,开车专程来到南京,去探访被称为“中国最美的书店”、“南京城市12张文化名片之一”的先锋书店。
沿着五台山体育馆附近的路标前行,庞大的书店呈现一片清凉与安静。入口处的铜像《思想者》仿佛在静静地思考;店铭别致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的名句“大地上的异乡者”;硕大的黑色十字预示读书就是这里的信仰;一幅幅文字大师的肖像镶嵌于天花板上。满目各种新版、再版、旧版的人文书籍,台灯散发淡黄色柔和的光,伴着胡里奥的浅吟低唱和咖啡的香气,我沉浸在这片书香之地。
与店主钱晓华相约,在阅读区聊起书店的过去和现在。其实我对书店及其主人都很熟悉。1999年夏天,书店在南京大学学生宿舍后门时我去过,并把自己刚出版的散文随笔集带来,委托代卖;他送我几本人文书籍,这样的交换在读书人中间也是最为恰当的方式。我还有一本钱晓华与朋友合编的讲述先锋书店创业甘苦的《大地上的异乡者》一书。这些年,我一直关注先锋书店的发展。
1996年12月,先锋书店用中、法文书写的“书”字店名标志,出现在太平南路圣保罗教堂对面。当时小店仅有17平方米、10个书架,但却在大学生、知识分子中形成影响,后经北京东路、广州路、夫子庙等几次搬迁,发展到现在有4000多平方米面积、8万种书籍的人文独立书店。它同时还有两个连锁店,并在中国书界具有相当的认知度和美誉度。钱晓华把经营书店当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书店应该是一个城市的公共客厅,一处知识和智慧的‘中转站’,一座城市活的博物馆。”
创业伊始,先锋书店的经销定位在人文社科书籍上,读者群定位于大学生、文化人、白领和知识分子阶层。这一目标至今未变。书店在提供日益丰富的包括古籍在内的文、史、哲、新闻、财经等主题书籍外,影视、音乐、建筑、摄影、美术、广告设计等特色图书也逐渐增多。书店早已成为叶兆言、苏童、薛冰、朱朱、韩东、楚尘、金锋等南京作家、学者和读书人聚会的中心,并成了外地读书人来南京首先寻访和光顾的地方。
随着图书市场、阅读状态、读者构成等因素的变化,书店也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增加了咖啡馆、画廊、创意产品、网上书店、多元主题沙龙等项目,积极投入互动的文化参与角色。就在我去的那天,书店的中心区域,就有作家韩东和出版人欧宁的对话《八十年代的精神遗产》。二人声音低沉有力,听者安静专注,其他人则在各个不同分区挑选自己需要的书,各不相扰,整个书店一片和谐。
在先锋书店凝练和诗意的环境中,我慢慢地徜徉和翻阅。海明威、福克纳、托马斯伍尔夫、博尔赫斯、特拉克尔、杜拉斯、莱辛、村上春树,这些有个性、有风格、有影响的作家及其作品都很全;《作家们的作家》、《天使,望故乡》、《知识分子论》、《巨流河》,以及《沉思录》、《马尔多罗之歌》、《音乐手册》等好多书,都令我心动,真想把这里自己心仪的书籍都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