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邦服饰周成建:做“世界裁缝”与“互联网裁缝”

   2011-09-04 21世纪经济报道9100

  8月28日,对上海美特斯邦威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美邦服饰,002269.SZ)董事长周成建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

  3年前的这一天,他带领美邦服饰登录深交所,融资逾13亿元。而10多年前,公司还是温州一家小的服装厂。周成建带领公司以轻资产模式,迅速在国内休闲服装领域异军突起。

  上市后的美邦服饰不仅改变了单一运作模式,推出ME&CITY,线上专供品牌AMPM,鞋类品牌祺等;还不断丰富Meters/bonwe 的产品线,满足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需求。

  今年5月, 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榜单发布,美特斯邦威以14.46亿美元的价值,跻身全球服装品牌10强,也是唯一一个入选该排行的中国本土品牌。

  但上市三年,公司也并非一帆风顺。ME&CITY创立伊始就作为独立事业部运作,并重金签下大牌明星代言;随着销售成本、租金及装修费用上涨,2010年,美邦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90%,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83%;另外,库存攀高,2011年第一季度,存货逾30亿元。

  站在这样的时点上,周成建告诫自己及其团队,“要坚持做好这个裁缝”。他的目标已经从“中国裁缝”变成“世界裁缝”,并用互联网精神改造整个公司。他的一个梦想是:自己旗下电商网站邦购网在中国,就相当于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在世界上做的最好国家的水平,“就是要做中国的亚马逊。”

  但他深知,坚持并非易事;坚持的同时,必须不断总结过去,不断在管理模式、流程、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创新。

  反思“得与失”

  不能盲目创新,当下和未来始终是一种协调、平衡的发展

  《21世纪》:可否分享上市三年来你的一些思考与心得?

  周成建:这三年有得有失,总的来说,得大于失,得到的是可以长期受用的东西。

  中国企业过去只求规模、速度,没有真正地深入思考内在的管理,包括我们,这么多年来都是这样。社会在变,时代在变,消费者习惯在变,这三年让我更加明白,如何去满足、适应这些变化,做好自己。

  随着零售业向国际开放,中国市场开始慢慢变得有竞争,有竞争的时候不是速度问题,也不是规模问题,更多是内部管理、管控能力的问题。这三年,我在产品开发,管理流程,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业务模式等方面的思考是比较多的。

  另外,三年来,我从纯粹的机会主义者慢慢变成了一个有强烈风险意识的人。过去我脑子里只有机会,没有风险,面对今天白热化的竞争,必须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做任何事情都要做360度的风险思考。

  《21世纪》:是什么让你从原来无畏的状态变得有强烈的风险意识?

  周成建:这也是上市以后带来的变化。每一次向外界公布财报的时候,有没有达到市场理想的状态?有没有达到我们理想的状态?我们都会去分析和思考。

  很多事情,多做了还不如少做。为什么多做?就是因为没有敬畏感,因为你内心没有想清楚做这件事的价值在哪里?

  《21世纪》:做ME&CITY时,想清楚了吗?

  周成建:做ME&CITY对整个公司来说太有价值了。它面向22-35岁年龄段的都市白领,与偏重18-25岁学生群体的"Meters/bonwe"形成强有力的互补与支撑。

  但也有遗憾。当时计划2009年做20亿销售额,营销等投入很大,结果没做到,成本已经在那里了,对财务影响就很大了。如果当时先不去大规模开店,也不期望一夜之间做多大规模,比如2008年销售1-2亿,2009年3-4亿,2010年5-6亿,这样的话就会很健康。这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不敬畏,不畏惧。接下来我们做祺、做电子商务就不会这样了。

  《21世纪》:360度考虑风险,其中是否包含财报表现?

  周成建:当然。

  《21世纪》:如果考虑财报表现,会否一定程度上限制你们大胆创新?

  周成建:我觉得不会。这几年我们的创新工作没有停过,ME&CITY在持续地做,鞋品牌祺又出来了,电子商务也在做,始终在创新。当然不能盲目创新,我们强调的是,当下和未来始终是一种协调、平衡的发展。

  《21世纪》:你们在内地服装业开创性地走“轻公司”路线,得以迅速发展,上市后为何又掷重金开直营店?

  周成建:“轻公司”就像Nike、Adidas这样的品牌商,他们不做渠道,只做批发,但品牌商必备的一个能力是品牌号召力,可以随时更换经销商。中国现在很多品牌都是品牌商模式,但他们的品牌没有号召力,很容易被经销商绑架。

  10年前,美邦是100%的品牌商模式,后来各省的经销商跟我讨价还价。我感觉不对,2004年开始启动直营模式,在难做的一线城市,省会、直辖市全部直营,2009年上市后又把直营体系扩大。好做的二、三线市场,让加盟商做,而且加盟商是松散的。

  现在,我们如果将直营转成批发,一年至少可以多6亿的利润,因为很多成本就省掉了。但10年前我就坚持,我要的不是今天的财务利润,而是品牌如何持续,批发模式下品牌是没办法持续的。李宁当初如果建立直营系统,今天的地位绝不是Nike、Adidas能撼动的,更不要说福建那些品牌。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910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