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前成都连一个城市综合体都没有,但两三年内就发展出了20家,而在未来3年,这个数字将超过90个,建筑体量超过了1000万平方米,是过去数十年沉淀的成都商业面积之和。
三年前,美国NAI新巢地产成都总经理蒋鹏就已经在成都四处转悠。他想找的是适合投资的商业地产项目。不仅他在找,摩根士丹利、纽约银行等众多境外客户也在找。但直到现在,看了近三十个项目之后,他没有发现一个符合其投资标准的项目。其实他们的投资标准并不苛刻——每年投资回报率仅需6%,有基本稳定且专业的商业经营团队。
蒋鹏一度对他们的方法论是否适应中国产生了怀疑。要知道这一切是在中国商业地产热潮鼎沸的背景下发生的。在住宅市场频遭政策打压的背景下,资本正快速从住宅流向商业地产,从一线城市流向商业生态并未成熟的三四线城市。2007年前成都连一个城市综合体都没有,但两三年内就发展出了20家,而在未来3年,这个数字将超过90个,建筑体量超过了1000万平米,是过去数十年沉淀的成都商业面积之和。
深圳方润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舒东说,现在中国每个县城都有一个或者多个城市综合体,每个综合体动辄数十万平米,投资上百亿。“很多都活不太好,将来除了炸掉没有其他办法盘活。”
在成都高新区,过去是一片农贸市场的地方,现在变成了场面宏大的新南天地超级商圈。
不商业,无土地
“只要能带去家乐福、沃尔玛,地都好谈,否则就招拍挂拿高价地吧。”
三年前,当几乎所有基金都在抢占中国一线城市的黄金地段时,蒋鹏决定到西部来看一看。蒋鹏所在的NAI是一家全球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公司,拥有很多类似汇丰银行、麦格理这样的金融客户和沃尔玛、麦当劳这样的零售商资源。
此时,住宅市场频遭调控高压,限购令甚至蔓延至全国,过去两年国有、外资和民间背景的资本都在商业地产领域集结。而在成都这个“西部最大中心城市”和福布斯“未来十年全球发展最快城市”的大帽子下,投资商业地产正在成为一件“无比正确”的事情。
2011年8月27日一早,建筑面积达180万平方米、号称全亚洲最大购物中心的成都龙湖时代天街开盘,近万人将开盘现场成都新会展中心围得水泄不通,抢购商铺、写字楼和公寓。当天,时代天街的销售团队将10亿元收入囊中,创下了成都商业地产的单天成交纪录——商业地产幸运地避开了限购令,成为异地人群可以不受限制购买的物业。
过去两年,有一百多家开发商找上蒋鹏,希望能从他那找些救命的钱,或者找来大型零售商合作。“很多人一开口就说自己有5000亩土地,但要他们拿土地证,却拿不过来,我觉得就没有接下来谈的理由了。”这种原则的坚持让他否决了大部分合作。但其后蒋鹏的团队渐渐发现,这种情况在中国几乎已成常态。在中国,你问别人做什么生意,他会告诉你他什么生意都做,“因为他占有了资源”。
这些项目持有者,往往是一些和官员关系密切的公司,他们往往需要和大型零售商捆绑在一起,找到地方政府要价。只要能带来产业和人流,就很容易得到政府支持,随即得到廉价的土地,盖起一个看似不错的综合体,但实际上大多数公司并不具有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他们做商业的初衷仍旧是快进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