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超市“店大欺客”负面事件不断 光鲜外表下问题多多

   2011-10-20 中国财经报7650

  沃尔玛、家乐福这些洋超市初入中国时,以宽敞明亮的消费环境、齐全的物品种类、合理的价格,不知吸引了多少消费者。然而近年来,过期食品继续卖、标价售价不相符、退货换货难等负面新闻却不断出现,总给人“店大欺客”的感觉。在这些“洋超市”光鲜的外表下,究竟还有多少问题?

  新闻回放

  事件一:东莞市民刘女士今年国庆在东莞东城某家乐福门店买了一袋由深圳盛宝粮油公司出产的10公斤装“龙佑国香稻米”,打开后发现大米里发出恶臭并有异物。

  事件二:10月9日,重庆沃尔玛因销售假冒绿色猪肉等违法行为被重罚269万元,并遭停业整顿15天。据业界保守估计,沃尔玛将面临着约4500万元的营业额损失。同时,这也是自2006年以来,沃尔玛第21次受到工商部门处罚。

  事件三:10月13日长沙市工商局披露,由于沃尔玛、家乐福几家长沙门店销售“改期”食品,虽然这些“改期”食品是供应商擅自为之,沃尔玛、家乐福还是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收缴货物、罚款等处罚。

  大型洋超市几起事件的发生,距离“价签门”事件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些国外零售业巨头们到底哪里出问题了呢?

  问题一

  内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超市“专业精神”令人担忧

  沃尔玛、家乐福是国际化大企业,在内部管理方面有一整套严格、成熟的体系,但参与沃尔玛、家乐福门店销售“改期”食品事件调查的人士指出,此类事件发生令人对行业诸多“游戏规则”和常识产生质疑。

  重庆市工商局食品流通监管处处长左勇认为,沃尔玛一系列事件暴露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完全以企业利益至上,而不是以消费者利益至上的思维。按照有关规定,食品到期3天前就应下架,但沃尔玛在板鸭到期后多日都未处理,甚至加工后再次使用。“按照企业管理者的说法,这是超市员工的个人行为,我对此并不认同。如此重大的一起事件,绝非一个员工能够所为。如果强加于该员工身上,对其也不公平。”

  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刘明生表示,沃尔玛受罚暂停业,说明其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漏洞。一些国际知名的企业品牌,到了中国就变了味,这是不应该的。身为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应当正视消费者的呼声,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重庆市工商局执法一处处长唐川多次与沃尔玛打交道。他告诉记者:“每次我们到沃尔玛交流沟通,对方都说"美国总部就是这样要求的,如果改起来很麻烦"。我们的监管,就像拳头打到了棉花上一样无力。事实上,每次出了问题,沃尔玛承认错误都很快,但就是不见改正。而且往往出现问题后,他们给执法部门的解释都是员工的问题,或说是因为公司发展太快,员工培训没有跟上。”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765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