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政府想找个买家卖个好价钱外”,市房地产经纪协会的人士向记者分析,“成都商业地产空置率不断攀升,可能也让政府放慢了11号地块拍卖的脚步”。
来自四川省城调队的数据显示,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2005年一季度,成都房价涨幅排名第三,在西部11个大中城市排名居首,达到每平方米3559元。在此背景之下,成都市地价5年涨4倍——土地均价从1999年的63.9万元/亩到2005年5月12日止已经涨到了268.4万元/亩,均价上涨了204.5万元。
成都金房集团董事长王晓白一针见血指出,现在成都土地市场的一个客观事实是,有些开发商手里有地但不想开发,有些开发商想开发但手里没地。在这种情况下,土地拍卖如果还不限高,最大的影响就是市场将越来越失去理性,越来越浮躁。
事实也总是来势汹汹。据记者掌握的资料显示——
2002年,成都商业营业房空置面积41.18万平方米,接近当年商业营业房销售面积。2003年空置攀高43.06万平方米,2004年空置面积更是达到54.92万平方米;2005年,成都商业地产的新开工项目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而2004年成都市区累计供应商业用房面积才127.44万平方米。
5月26日,在2005商业地产招商论坛上,旅美学者、《中国房市警告》作者羊慧明毫不留情地指出,“成都城市的商业结构就像蜘蛛网一样”。
与羊慧明一样,西南财大党委副书记杨继瑞也看得很清楚。他观察到国外mall的面积一般在6-8万平方米,但在成都,近50万平方米的巨型mall正在出现。mall是在汽车普及、住房郊区化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在几公里内就有几个mall,带来的必然是恶性竞争”。
一个问题随即摆到桌面:成都的商业地产是不是该退烧了?依稀可见的答案是,记者从国土资源部日前举办的“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调控情况座谈会”上获悉,28个城市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采取四大措施加强土地供应调控,以控制房价过快上涨。
这四大措施之一就是加大闲置地清理力度,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据本报记者了解,成都已处置64%的闲置土地,收取土地闲置费400多万元。
在此之前的5月下旬,国土资源部的一系列举动还向市场传递出重要信号:土地供应政策将向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倾斜。
问题背后的机会在哪里?
如何利用“休闲之都”这张名片,是成都房地产商相当密切关注的方向,“也是考验政府的一道大题”,该开发商笑着告诉记者,“比如土地出手的时机、收益、影响等”。
6月5日,据市国土局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11号地块的最新规划指标可能不再限高,最高可达170米,“项目开发成本预计27亿元”。他给记者算了笔帐,11号地块总建筑面积为51.6万平方米,可销售、出租、经营面积为42万平方米,车库可租赁车位数为1000个。
“东大街拥有近900亩空地,是一个具有最大可塑性的区域”,如果将来都规划建成休闲经济的商业地产项目,成都市规划局一位人士认为,“东大街将成为休闲之都的形象大使”。
梦似乎并不遥远。根据城市规划:“红星路三段及上东大街城市设计”其功能定位是成都市的商业中心——规划空间结构为“两片、一横、三纵、五个节点”。
“两片”即以春熙路商圈为核心的西片和以大慈寺保护区为核心的东片,“一横”即以城市核心向东延伸的城市商业发展轴,“三纵”即春熙路传统商业轴、大慈寺保护区历史文化轴和红星路景观轴。
很显然,这就是要把东大街包括红星路、春熙路在内的几条市中心传统商业街区,规划成为一个庞大的“休闲大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