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地王辉煌殆尽 中国房地产市场企盼被“救赎”

   2011-11-18 中国经济网9710

  曾经豪气吞下“地王”的开发商发现,“地王”已成烫手山芋。2009年、2010年诞生的“地王”,无论单价、总价还是项目总数,都曾创下了中国楼市之最。而最近,“地王”们却大幅降价,新城地产、上海证大、中建地产、华侨城……多家响当当的地产大鳄,正在经历痛苦折磨。(11月17日《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年,上海曾拍出的8块“地王”,截至目前,仅有3块地上市在售,而且,曾轰动上海的“迪士尼地王”项目甚至刚起步建设。上市的土地中,新江湾C6地块和位于唐镇以及青浦赵巷的两个“地王”项目销售额还不到当年土地出让金的15%。

  大家或许还记得,2009年是“地王”频出的年份,当年的全国土地出让金约占据全年GDP的4.4%。但是,如今的“地王”窘况让人思考,为何当初这些开发商们要顶着高投资的巨大风险,不惜血本出手争夺这一头衔呢?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只要拍出高价赢得“地王”头衔,便获得了顺利融资的机会。凭借这一名号,公司常以发新股或者发债券的方式,编故事到资本市场上去圈钱。具体说就是,高位的地价,带来房价的节节攀升,带来了上市公司的预期收益增加,还带动股价飙升,上市公司的融资机会便大增。之后,上市公司再重复以新股的形式进行土地储备,哄抬股价,如此循环,其经济收益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如果公司还未上市,大可以用这种伎俩争取上市。由此,更多的同类企业迫不及待地加入到争夺“地王”的队伍中来。

  而且,地方政府也是催生“地王”的重要因素。企业主高价拿地,地方政府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暗中操控土地的买卖。他们向公众隐瞒土地的真实价格,任由开发商炒热房地产市场,从而维持土地出让金的极大化,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事后,他们再和“地王”分红,给予其一定的补偿。二者惺惺相惜,共同导致了高地价、高房价的畸形攀升。

  “地王”的出现给中国畸形的房地产市场注入了毒液,直接导致了房价的连年飙升,催生了楼市泡沫,甚至已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试想一下,百姓把毕生的积蓄都用来买房,哪还有闲钱去其他领域消费呢?扩大内需的目标就是这样被楼市长期拖累,难以实现。

  最近,中央的宏观调控手段愈加严厉,昔日辉煌的“地王”首当其冲,纷纷落入降价赔钱的尴尬境地,部分网友认为这是令人欣慰的现象。事实上,房地产调控不仅仅局限于打击个别“地王”,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房价的正常化,还消费者一个健康有序的房地产市场。

  想要救赎岌岌可危的房地产市场,最有效的办法是改革土地制度。

  首先,我们应当改革土地出让方式。地方政府将“土地资源价值最大化”片面理解成了“经济效益最大化”,常通过一次性招拍的形式,招揽企业主高价拿地。因此,或许可以尝试改变这种单一的土地出让形式,不再用价格高低来衡量投标者的优劣,而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例如投标者所在的公司前景如何、未来房产开发能否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等。

  另外,还应改革土地分配制度,逐渐用市场分配机制代替计划行政分配,清晰产权分属,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土地供需上为“救赎”中国房地产市场而努力。(文/清晓)

标签: 地王 调控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971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