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印实业集团邵建明:“海印模式”常胜的关键在于创新

   2011-11-22 《大经贸》4510

  眼前的邵建明,看上去更像是一名带有些许“愤青”味道的儒者。地道广州人的他说着一口带有粤语口音的普通话,语速极快,言辞亦犹如他那擦得光亮的镜片背后的眼神那般锋利。

  25岁那一年,邵建明以5000元起家创建了广州海印实业集团公司,并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逐渐创造了包括海印布料市场、流行前线、东川名店运动城以及海印缤缤广场在内的多个商业地产奇迹。2003年,他杀入资本市场,借壳上市,在资本市场称雄;2006年又斥资2.83亿元收购总统大酒店;2007年总统数码港开业;2009年承租中华广场物业。经邵建明之手的承租物业,几乎是“做一个旺一个”,投资成功率高达百分之百,不得不说是一个商界奇迹。

  邵建明在商业地产的一系列传奇故事被媒体及业界人士多番探讨并受到追捧,外界更是毫不吝啬地盛赞他为“营商奇才”、“鬼才”、“怪杰”。然而,这位低调得有些神秘的“另类”董事长对此却一直不以为然。

  “其实没什么好说的。我们做实业的,每一天都是在危机中,每一天都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根本不在乎这些。”他说,“没跟我接触的人整天说我很怪,其实我也不是很怪,只是我够实在而已。”

  在采访中一直强调“学习”的邵建明仿佛时刻都处于备战状态。每天早晨7点到9点是他的固定学习时间。除了翻阅平时喜欢的杂志和书籍外,他还会把电视机和电脑一并打开。当然,他还会潜伏在微博上,追踪时下社会热点。

  他将他的成功归结于“爱学习,勤思考”,并始终认为,成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再聪明的人也离不开勤奋。“所谓勤奋,就是不断地在透支能量的同时储备能量。为什么会出现透支?就是因为没有储备。如果你每天都在储备,任何时候你都会得心应手。”

  他非常自信,非常无所畏惧;有时非常酷,有时非常健谈。他可以用辩证关系谈佛学伦理,也可以聊《超级女声》、《步步惊心》等热点话题。他善于观察别人,却不喜欢别人揣摩他,称得上是一位典型而又特立独行的粤商。

  当谈及海印的战略规划时,邵建明骨子里的务实和严谨显露无遗。“未来我们的企业能够做多大,我只能说是天知地知我不知,但我的企业能够走多远多长,我心中有数。”

  学习制胜

  记者:在众多新闻报道中,无数次探讨的经营之道,没有人会怀疑你是商业天才。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邵建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州商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理性务实,多做少说,或者是只做不说,甚至是做了不说。你说我是商业天才,这点有些不敢当。其实我只是坚守自己的本业和本分,尽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好,接下来就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目前在国内,整个商业环境和商业手法都很浮躁。为什么会出现娱乐圈的炒作、微博的炒作,甚至商人的炒作?这跟我们过去一段时间里的教育和社会风气有关。大家觉得通过名气,能够迅速蹿红,蹿红的背后是能够调动、支配一些社会资源,从而达到快速致富,快速成名的目的。其实这些东西都违反了商业伦理和商业道德,所以并不可取。

  说到底,只要你脚踏实地,今天不成功,明天也会成功,只不过是一大步还是一小步的问题。所谓“劳动创造财富”,这句话现在已经很少人说了,大家都觉得不用通过劳动就可以创造财富,都去做虚的。那谁去做实业?我们做实业出身的人,倡导向实业致敬。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创新的,有些创新甚至会危害社会。你说道德可以创新吗?不可以!很多东西你要紧守底线。这就是为什么要向实业致敬的原因。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会创新。为什么人家都说我是“鬼才”?因为我的血液里充满了冒险基因,而且这种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是以脚踏实地为前提的。有时候,变化比计划快,但我每天都有梦想,我只是将梦想藏在心里,而不会挂在嘴边。只有你把它藏在心里,不断地去追求它,实现了,这才叫梦想。老是把梦想挂在嘴边但却不为之付出行动,那就是做梦了。成功就是梦想实现了,不成功就还是将它藏在心里,不要说出来,也不能说出来。

  记者:与上一代广州企业家进行对比,你的学历更高一些,而且积累和创造财富的速度会更快。从的角度来看,和前一代企业家之间,有怎样的不同?

  邵建明:大家都知道,企业的竞争是企业团队的竞争,而企业团队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也可以延伸到技能的提升,但我觉得,归根到底还是每个人或者每个团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我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学到的东西能为我所用,这或许是我和前辈们最大的区别吧。为什么有很多企业家曾经风光,后来失意?不是他不聪明,而是他不爱学习,总停留在曾经辉煌时刻,从而变成经验之谈,老生常谈。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你不跟着变是不行的。我们在上个世纪90年代做实业和现在在21世纪做实业,绝对不一样。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十几年前,行业的划分十分明显,很少跨界,你做你的,我做我的,井水不犯河水。但到现在,都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跨行业经营,产业融合,要么往上走,要么往下走。以前做网上业务的企业,不做网下的、落地的业务,但现在线下的企业也要往网上走。一跨界就凸显出你知识面的狭窄,要保持你的竞争力,不学习怎么行?我们所谓的产业升级,就是被产业融合倒逼出来的机制而已。

  记者:在媒体人看来,平静的表面下似乎能时刻感受到危机。你一直在强调学习,你是不是也和这一点有关?

  邵建明:两个问题,第一,市场大潮中每天都充满着危险,只要参与市场竞争,你就感觉充满了危机。第二,人一定要有一个好的人生定位。有些时候,人要知天命,但不要认命。知天命,就是你要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爱好是什么,技能又是什么。人各有所长,但很多人往往不能正确地给自己归类,总是把自己的短处当长处,这是不对的。像我自己就不是很擅长写文章,我写的文章很实在,很少用形容词,如果事情能用一页纸讲完,我一定要求对方用一页纸讲清楚,只要逻辑关系强就行了。我的爱好是什么?我天生就爱做生意,我对数字很敏感,心算特别好,我可以做到对数字过目不忘。谈判的时候,别人还在台面上按计算机,我心里已经算七七八八了。这是我的特点,是天生的。而且我对钱充满了热爱,热爱钱没关系,热爱钱不是罪过,钱怎么花,花得不好才是罪过,这是两个不同的逻辑。我赚了钱,就说明,一我能创造就业,二我能创造税收,三我有能力和资本扶贫济困。所以,有没有成就有三个基本点,即兴趣要对口、专业要对口并且要有自知之明。人始终要在社会上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不要看别人怎么样就想着自己也怎么样。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451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